榕城区中山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

揭阳春节习俗主要集中于从冬节(小年)到新年农历正月,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生活习俗、祭拜习俗和游艺习俗三类。生活习俗主要有冬节食汤丸、酬神、祭灶、除夕迎春、春节、迎神、年稼开、人日、行彩桥、破门楼郑翁仔灯、元宵节、踏青等;祭拜习俗主要有游...

锣鼓标旗巡游俗称“游锣鼓”、“游标”,是揭东县民间游春祈丰年及重大喜庆活动中的传统民间文艺游行,起源于清代。传统锣鼓标旗巡游以游神或喜庆活动为主,配器简单,至清末民初,随着潮剧、木偶戏等兴起,锣鼓标旗队在配乐和标旗形式上也逐渐丰富,加入不少...

相传,南枝拳是由清末广东海丰人陈南枝(1847—1925)所创立,他融合家传武学与福建南少林绝技而自成流派。现主要分布于揭阳市榕城区及周边的汕头、汕尾、潮州、揭东和揭西等地,并随着拳师迁徙侨居而在海外生根开花,影响遍及港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

乒乓粿是潮汕地区著名的民间传统食品,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乒乓粿发源于揭阳市榕城区,后来辐射至汕头、潮州、汕尾以及香洪、澳门、泰国、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乒乓粿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南宋末年。由于宋元战争,百姓扶老携幼逃入荒山,靠野菜...

锣鼓标旗巡游是潮汕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民俗娱乐形式,相传潮汕地区锣鼓标旗巡游源于南宋时临安送新酒的出游活动,经潮人引入家乡,兼容并蓄潮汕民间艺术,逐渐发展而成。清康熙时吴震方《岭南杂记》记载“潮州灯节,有鱼龙之戏,又每夕各坊市扮唱秧歌,与...

揭阳狮舞主要流传于揭阳市榕城区,是融武术、舞蹈、技巧于一体的综合性传统艺术。据清雍正《揭阳县志》记载:“上元张灯树,放烟花,扮八景,舞狮子,坊间俵谜,士民集而猜之,中者有赏……”,表明揭阳在清朝初期便已有舞狮子的习俗。 作为南狮之一的潮汕地...

榕城盆景技艺是揭阳市榕城区民间一项特色手工技艺,其分布以榕城区为中心,辐射揭东、揭西等周边县区。据《揭阳县志》记载,自宋代起至清末,揭阳榕城地区都建造了不少颇具规模园林。随着园林艺术的繁荣发展,榕城盆景技艺亦脱胎而生,成为精致、浓缩、富有欣...

      风筝制作技艺在揭阳地区的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据清《揭阳县志》记载:“重阳俗不重登高,士夫好事者或为之,是月儿童多放纸鸢。”相传,清初潮州太学士陈珏的《海丰道中见纸鸢》,即为其路过揭阳时所作,该诗云“客路当重阳,村村见纸鸢。秋空真...

清道光年间,榕城黄氏中医正骨的创始人黄华盛医生对传统正骨医治手法不断进行研究、改良,结合自已的诊治实践,总结经验和心得, 逐渐形成了独成一格的以内外兼治的正骨治疗方法。其后人在骨伤科治疗中采用中草药煎水清创,通关散救醒病人,用开水浸泡马尾丝...

       破门楼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进贤门北侧,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堪舆属“离”位,八卦中属火,故中厅不盖顶,由此而得名。破门楼郑翁仔灯习俗由揭东棉洋郑氏花灯衍化而来。清康熙年间,棉洋郑氏十三世郑文信创破门楼郑族,并延续家族先例,每年生育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