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吉村年歌

  • 项目编号:
    5-Ⅱ-1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吉村年歌是大余县吉村镇广为流传的一种客家传统民歌音乐。相传是由上村人曾在明朝期间做过刑部知事的刘永回乡组织编辑而成。吉村年歌是由道教的“道歌”演变而成的,有正教音乐普系,其歌谣具有朴实淳厚,言简意明,通俗易懂,优美动听的特点。吉村年歌从音乐谱系可分为“拜神歌”“请神歌”“路歌”“堂歌”和“送神歌“五个部分。各部分基调基本相同,但又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韵味,它们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谱系。吉村年歌更重要的内涵是利用歌谣的方式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

历史渊源

相传吉村年歌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吉村上村刘永。刘永,字克修,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进士,出任过刑部主事、郎中。正统七年(1442年)任荆州知府。其为官清明廉正,是明代的八大清官之一。在荆州任职期间因母丧回乡守孝六年。守孝期间,每年丧母的祭日都会请来道士为母进行祭祀。每年的正月都要参加乡里的庙会。刘永有“劝农兴学”的秉性。看到当时农民因贫困不能上学,他利用当时农民喜欢道教和参与庙会的爱好,组织编写了吉村年歌。由于吉村年歌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一直相传保留至今。

主要特征

吉村年歌是由道教的“道歌”演变而成的。受旧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唱年歌只有男人唱,女人不可以唱,具有单一性;唱年歌传承德道教育,不准侮辱人,不准唱情歌,具有严格的尊严性;唱年歌可独唱,边走边唱,见什么,唱什么:唱年歌也有对唱,形式是一问一答,相互对答,也叫斗年歌。年歌流传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变迁,已经经过了多人的改编,使吉村年歌具有多样性;吉村年歌歌谱随机应变,见什么唱什么,具有很大广度的灵活性

重要价值

1、历史价值:吉村年歌历史悠久,是吉村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该音乐传承着丰富的民间历史,文史为研究大余“岭南”历史保留了很多原始资料。同时,该音乐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为丰富客家文化历史增添了光辉一页。

2、文化价值:吉村年歌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它主要传承的是道教文化和儒家学说,很多年如诗如赋,诗情画意,见所未见,文学品位极其高造,是一部难得的文化瑰宝史书。

3、社会价值:吉村年歌以德道教育为中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人为本,培育人的道德情操,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培育有道德、讲文明的人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大余县

保护单位: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