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荷塘纱龙)

  • 项目编号:
    Ⅲ-4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蓬江区荷塘镇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东北部,是西江主航道下游的江心岛。这里常住人口四万三千多人,分散在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近四万人。荷塘纱龙即起源于荷塘镇的篁湾村,明代篁湾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模仿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一直传承至今。
  荷塘纱龙全长五十多米,以竹篾、木板等材料做骨架,纱布做龙衣,彩色布贴做龙鳞,头、身、尾以四条粗绳连接。制作时一般先扎龙头,再扎龙尾、龙珠、鲤鱼、龙身,最后上龙布。夜晚舞龙时,还要在龙体内装上特制的防风防滴蜡烛。荷塘纱龙材质优良,工艺细巧,形神兼备。龙舞有平面式和立体式两种套路,平面式套路采取行进路线的姿势,立体式套路采用技巧性龙舞造型。整套纱龙舞表演约需一个多小时,共有二十余种舞步,花式纷呈,高难动作频见,反复舞动,龙体内蜡烛始终不灭。舞龙者每轮26人,接力交替时龙舞不停歇、不乱阵,堪称绝技。
  荷塘纱龙具有很强的广东地方特色,是增进社会和谐、加强海外侨胞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荷塘纱龙日趋衰落,传承不力,急需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保护单位:
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文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