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端节

端节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主要流布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北部的部分水族乡镇。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总人口31.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47万人,占总人口的96.4%,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8%,县境内居住着水、布依、苗、瑶、汉等14个民族。县境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榕江县、雷山县,南接荔波县,西界独山县、都匀市,北连丹寨县。整个县域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斜坡,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境内山岭连绵,溪流交错,其间夹着若干起伏的丘陵和平坝,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水族自称“睢”,发祥于睢水流域,地处殷商文化圈之中。殷商亡国,水族先民举族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秦定鼎中原,发兵征讨岭南,水族先民举族溯流进入都柳江、龙江上游的黔桂边境地带生息,初步形成当今分布格局。贞观三年(629年),李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治下所领都尚、婆览等五县。随后设置环江州,以安抚“睢”族群为主体的羁縻抚水州,族称由“水”代“睢”。唐贞观设置的婆览县、治地在今三都县恒丰乡,民间习惯称为水婆。这一带韦姓人口集中,又是古代县治,因此水族新年第一个亥日的端节必须由水婆地区过节。因此,民间有“亥日水婆端,午日水潘(今塘州乡)端”之说。

端节在水历年终岁首两端时段,以亥日为主线推算日期欢度,首尾历时50余天,分批过节,是以血缘氏族为主要依据划分批次,尽管后来融入了民族的地缘文化特征,但血缘氏族部落年庆典遗风的特色依然浓郁。《贵州通志》:载:“水家苗都匀有之,有韦蒙二姓在内外套与花苗杂居》……每岁中秋月首戌日赶场,亥日过端节,以是之晴雨主是年之丰歉。”端节起源虽无可考史料,但从依据水历和水书推算过节日期,以及从有关迁徙传说等情况推断,端节是水家悠久的稻作文化节日。

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端节主要活动是祭祀和赛马。祭祖时,在正堂供桌上摆上鱼包韭菜、炕鱼、豆腐、糯饭、米酒、南瓜、茄子和花生、葵花、糖果等馔品。有的还供奉衣着首饰及糯谷穗(或称米廉),表示丰衣足食;摆上犁、锄镰等生产工具,启迪人们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创造财富与幸福。或用簸箕设地席供祭。有的还在门外设便席,打上一铲火子,放上烟杆与拐杖,以迎接外出渔猎的先祖的魂灵。赛马则是端节的高潮,时间都在午饭后进行。赛马活动有固定的场所,叫“端坡”或“年坡”,人们吃过年酒后便成群结队地从各村寨赶来这里,端坡顿时人山人海。赛马之前也要举行一个简约的祭典。寨老要在端坡上设一供席,上摆各种各样的祭品,隆重祭祀开辟端坡的祖先。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祭,长老伫立桌前神情肃穆,端着斟满酒的酒杯,口中念念有词,大多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吉祥如意的话语,祈求保佑端坡赛马活动平安无事,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典完毕,寨老跃身上马在跑道上遛上一圈,方宣告赛马开始。水族的赛马形式非常独特,叫做"挤马"。当指挥者一声号令,骑手扬鞭策马,在山谷互相冲闯,在抗争中挤出山谷向坡顶冲去,谁先到远坡顶,谁就是胜者。

端节,是水族年节中历史悠久、特色浓重、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传统年节,在水历年终、岁首阶段欢度,由古代古9批演化为现在7批过节,端节首批、末批相间50余天。端节形象地记录了中原早已失传的古文化信息。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年”:谷熟也,谷熟庆典日过年。端节在水族历法的年终12月至新年1~2月间欢度,对应夏历8~10月,形象而准确地诠释“年”的本义。此外,端节举行赛马、挤马活动,是水族传承睢水流域发祥地的赛马古俗。在南方民族年节中,以赛马为代表性活动的只有水族的端节。

端节作为水族最为盛大的年节,形象地反映了水族悠久历法,以及与稻作文化紧密联系的氏族部落庆典习俗遗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节期最长、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岁时节令。端节是历史悠久的岁时节令,形象地记录了中原早已失传的古文化信息。端节首批、末批相间50余天,是世界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民族年节,端节在水历年终、岁首阶段欢度。端节保留着血缘氏族部落年节庆典遗风浓郁的特色,端节分批过节,是以血缘氏族为主要依据划分批次,尽管后来融入了民族的地缘文化特征,但血缘氏族部落节庆典遗风的特色依然浓郁。同时,端节期间的端节聚族登高赛马、挤马活动,也是水族独有的奇特的民族年节。

第一批端节:主要是都匀奉合、阳和、基场乡地区;第二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拉佑、水东地区;第三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恒丰、中和、廷牌,独山县、榕江县、丹寨县、雷山县等地区;第四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塘州乡、榕江县等地区。第五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三洞乡、都江地区、榕江县、从江县等地区。第六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牛场地区。每七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九阡及兰领地区。

端节与水书有密切关联,水书濒临消亡,端节祭祖的礼俗、祭祀祝词等,随着水书先生的谢世而失传;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与冲击,端节的范围、活动的内容、以及节日的特色等日渐衰微而走向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