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武术

  • 项目编号:
    1―12―4
  • 类别:
    杂技与竞技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西近太行,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距离省会石家庄240公里。
    沧州辖境古属燕齐,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毅、勤劳、勇敢、豪迈、直爽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独特,讲武求备,尚武图存,武技广播蔚成风气,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料记载,沧州民间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至清末,武乡威名远扬海外。经历代薪火相传,到清末民初,臻至鼎盛,有“小梁山”之称。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 1937名,乾隆年间已成为华北一带的武术重镇。1992年,被正式命名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
    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通臂、唐拳、螳螂、杨家枪等53个拳种,占全国129个武术拳种的百分之四十是中华武术精华聚集之地,在南有莆田(武当)、中有登封(少林)、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沧州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有八大门派:劈挂、燕青、门合、八极、八卦、功力、查滑、太祖。另外,疯魔棍、苗刀、戳脚、阴手枪等拳械为沧州所独有。各门派均具有刚猛彪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近几百年来,沧州武术精英荟萃,涌现出丁发祥、霍元甲、王子平等大批高人义士,为御外辱、扬国威、光大中华民族精神做了突出贡献。
    沧州武术还兼收并蓄,积累了雄厚的传统武术资源,近年来又吸纳了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等积极成份,取得了新的发展。沧州武术刚劲威猛,技击性强,讲究实战,章法严谨,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从而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内外、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
    沧州武术在被称为“国术”的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根植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源头、缩影和集大成者,是古老中华武术的重要遗存。发掘、抢救、保护沧州武术,其价值主要有三点:(一)学术价值。纵观中华武术发展史,源起或流传于一个地级市的武林门类或独立拳械有53个之多的仅有沧州一家,有些拳种可看作中华武术的活化石,对沧州武术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有效带动和大力促进整个传统武术的弘扬和振兴。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和教习方式,在中华武术中实属罕见。发掘、抢救和保护沧州武术,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华武术,乃至对世界武术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社会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沧州武术,对沧州乃至全国的精神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塑造人的顽强品格,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三)产业价值。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沧州武术,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产业和商业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沧州武术,可以进一步激活武术培训、表演、竞赛、交流、器械生产、节庆会展、旅游观光、出版印刷等多种相关产业和市场,进而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沧州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沧州市

保护单位: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