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陶烧造技艺

  • 项目编号:
    Ⅷ—36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邛崃邛窑始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衰落于宋,是经历了约9个世纪的中国古代陶瓷民窑,南朝晚期至隋,邛窑以烧青釉为主的基础上首先开创了呈乳浊状字青绿秞,是四川古代青瓷系代表窑址,其烧造品种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与独有的地方特色,在陶瓷领域别树一帜,声溢四海,所产生活用具,如壶、罐、钵、碗、砚、玩具等,广传于海内外,早在隋唐五代时期邛窑就以烧造民间日常生活用品而极富盛名,手捏人物、器物生动传神、简洁、明快。烧造方法从早期的裸烧、套烧、叠烧、支烧发展到唐代的匣体装烧。并普遍使用了釉下彩绘、模印成型技术、捏制瓷塑等装饰和成型工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品形态。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原有邛崃美术陶厂至1983年倒闭,大批匠人转行,生产场地废弃。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熟练掌握制作技艺、生产工艺的匠人越来越少,仅有两人能全面掌握整套技术,目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申报地区或单位: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保护单位: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