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射遗乐

  • 项目编号:
    2-Ⅱ-2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的“乡射遗乐”,据口碑流传为明代的董裕在南京任刑部尚书时,带领族中子弟到宫廷乐队学习,带回家乡后一代一代传承延续至今。流坑的乡射遗乐俗称“小吹会”,它主要由丝弦乐和吹奏乐、打击乐组成。古时的“小吹会”在村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有自己的农田、山林,而且每年各房族还必须缴纳一定的钱粮给“小吹会”。因此,它有充分的经济保障和充足的学习、排练时间。

它的演奏形式主要是:每年的正月初二到十五,乐班全体人员身着长袍马褂,戴礼帽,穿戴的整整齐齐到村中的大戏台进行隆重的音乐演奏活动(如同现代的新年音乐会),这在全县仍至全省都属罕见。而平时每当当地有什么大喜事或大的节假日,以及重要人物的来访等,乐班全体人员着统一的礼服,在二个高脚提花大灯笼的引领下,一路吹打至演奏场地,并根据客人的要求和不同的场合演奏不同的曲牌。由于它的规模和源流的高贵,在当时只有当地有钱有势,有身份的人才能请得起,并只在本村演奏,不出村外,所以时至今日,它的流传地仍只在流坑一地而已。

“乡射遗乐”演奏乐班一般由9至12人组成,主要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笛子、笙、箫、唢呐、板胡、月琴等。演奏的主曲牌有:“朝天子”“风入松”“浪淘沙”等,表演曲目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典民族音乐的精华。单从其音乐风格来对比,应属于宫廷音乐中的“朝会乐”或“朝宴乐”。

历史渊源

乐安县流坑历史上崇文重教,仕官辈出。据董氏族谱记载,流坑的“乡射遗乐”是明末在南京任刑部尚书的董裕带领族中子弟到宫廷乐队学习所得,并世代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主要内容

①表演形式。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乐班全体人员头戴礼帽,身着长袍马褂,到村中大戏台进行隆重的演奏。而在平时,每当村中有大型祭祀活动或村中有地位、有权势的人遇有喜事时,乐班人员须穿戴整齐,在两个高脚提花大灯笼的引领下,一路吹打到演出场地,先由班首装香点烛,燃放鞭炮,并高声报出喜庆人家的姓名和喜事或祭祀活动的内容,而后再根据主人的要求或祭祀活动的内容演奏不同的曲牌,气氛庄重热烈。

②使用乐器。“乡射遗乐”演奏乐班一般由9至12人组成,主要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笛子、笙、箫、唢呐、板胡、月琴等。

③主要曲牌。演奏的主要曲牌有【朝天子】、【风入松】、【浪淘沙】等。

④艺术风格。从其音乐曲牌名称、风格以及乐队所使用的乐器,能领略到古时皇家宫廷音乐的浓厚色彩,表演曲目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典民族音乐的精华。单从其音乐风格来对比,应属于宫廷音乐中的“朝会乐”或“朝宴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抚州市乐安县

保护单位:
抚州市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