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丹参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河南省洛阳市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洛阳丹参表面外皮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脱落。内黄白色,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木质部灰黄色或黄棕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芳香,味甜微苦

(1)土壤地貌情况。包括土壤类型、pH值、土壤肥力状况和地形地貌等典型特征。 洛阳地貌分为西南部山地地貌、东北部黄土丘陵地貌和川区平原地貌三大类,境内有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山脉横亘,地形地貌复杂,是多种中药材的生长适生区。洛阳丹参主要分布在嵩县、汝阳、洛宁、新安、宜阳、伊川的中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以棕壤土、褐土、砂壤土、粗骨土为主,土层较深厚,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层)高2.15%左右,根据近年环境因素,有机质含量逐步上升。全氮含量0.1~0.3%,全磷0.02~0.04%,全钾2.5~8%,速效磷6~5PPM,速效钾90~200PPM。洛阳地区内土壤富钾和矿质元素含量较大为丹参酮的形成造就先决条件,粘性土壤和含水量低也为皮厚、皮色红奠定了基础,从而为洛阳丹参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种植条件。 (2)水文情况。包括水系、水源和水质情况及影响因子。 保护区境内干支流及沟、涧、溪等共2.7万条,其中常年或季节性有水流的7500余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较大支流34条,这些河流分属于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其中黄河干流途径新安县、孟津县、吉利区、偃师市,市内干流长113 km;流域面积1155.9km2,洛河干流途经洛宁县、宜阳县、洛龙区、偃师市,市境内干流长195 km,流域面积5298.2km2;伊河做为洛河的大支流,经栾川、嵩县、伊川、洛龙区、偃师市,干流全长265 km,流域面积6041 km2;北汝河为淮河支流,流经嵩县、汝阳,境内河长102km,流域面积2091.8 km2。水资源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为洛阳丹参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3)气候情况。包括季风、温度、湿度、日照和降水等特殊气候因子。 洛阳属北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春暖多风,夏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4℃~15℃,年日照2083~2246h。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531.9mm~853.6mm。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

(1)选地整地 丹参为深根植物,应选择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湿润、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微碱性的砂壤土为最佳。肥料符合NY/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大田种植要求土层深度40cm以上,排灌方便的平地或20°以内的坡地,种植花生、蔬菜、根茎类植物或病虫害严重的地块,不宜作为丹参基地。洛阳多采用起垄栽培,作畦,畦宽1.2m,畦间开宽30cm、深20cm的排水沟。忌连作。 育苗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灌排方便的砂壤地为苗床。每667m2施无害化农家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15:15:15)25~30kg,深翻25cm以上,整平、耙细,清除石块、杂草。 (2)育苗移栽 洛阳丹参绝大部分采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模式。采用精选优质种子,于当年6月初至7月底均可播种育苗,每667m2播种2.5~3.5kg,掺2~3倍体积细沙拌匀,均匀播种在苗床上,覆土0.5cm,压实,覆盖麦草或遮阳网等,以不露土为宜;浇透水,保持土壤湿度,利于种子发芽。发芽后采取人工拔草2~3遍。于9初~10月底移栽较为适宜,或翌年2~3月移栽。栽植前对主根过长的进行短截,一般母株长度不小于6cm为宜,用50%多菌灵800倍消毒15min以上。按株行距20×40cm,在垄面上开穴或沟,穴深或沟深以种苗根能伸直为宜,培土、压实至微露心芽,每667m2定植8000~10000株,栽后浇适量定根水。移栽成活后每667m2用异丙甲草胺80~100g喷雾封闭。 (3)田间管理 3.3.1 中耕除草 一般除草三次,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第一次人工拔草,5月中旬至6月上旬、7~8月进行两次人工除草。除草深度以不伤根为宜,同时,需将除去的杂草清理出田间。 3.3.2 追肥 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4~5月追施25kg复合肥(同前);第二次在8月份进行叶面喷肥,通过喷灌进行,喷施硝酸钾水溶肥,每667m2用量10kg,促进茎叶生长,增加光合面积。 3.3.3 摘蕾控苗促根 摘蕾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批将花苔剪除(也称打顶),一般在4~5月进行,控制生殖生长,利于根部生长。留种地块除外。 3.3.4灌排水 5~7月是丹参生长旺盛期,需水量较大,要保持土壤湿度,距地表深度10~15cm处土壤手握不成团时,应及时由垄沟放水渗灌或喷灌。 8~9月丹参根茎生长量一般在1~2cm,此时要做好排水沟清理,并保持通畅。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较高或出现积水时,应及时将水排出地块。切记长时间积水。 (4)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法,尽量少用化学农药。严格掌握用药量、用药时期,并严格控制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天数不得少于20d。应符合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农药。 3.4.1 根腐病 丹参根腐病为害根部,使地下根条发黑腐烂,地上茎叶枯萎死亡。7~9月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疏松土壤,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化学防治为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预防;发病期用30%噁霉灵2000~3000倍稀释液灌根,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 3.4.2 根结线虫病 丹参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危害细根和粗根各个部位,出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肿块。线虫寄生后,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养分吸收,导致植株地上部枯死。防治方法:水旱轮作,有利淹死线虫,减轻危害;选择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过重的地块种植,减轻线虫病发生;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化学防治为播种或定植前15~20d,每667m2用98%微粒剂20~30kg,进行沟施或撒施,旋耕机旋耕均匀 ,盖膜密封20d以上,揭开膜敞气15d后播种或移栽。对生长期发病的植株,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根部穴浇,每株100~200ml。 3.4.3 叶斑病 病株叶片上病斑深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死。5月初开始发生,可延续到秋末。防治方法: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剥除茎部发病的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源;发病前后喷1:1:150波尔多液。 3.4.4 叶枯病 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病斑不断扩大,中心呈灰褐色,最后叶片焦枯,植株死亡。5 月初发生,一直延续到秋末,6~7 月最严重。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或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500~1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每隔7~10 d喷1 次,连喷2~3 次。 3.4.5 棉铃虫 幼虫为害蕾、花、果。防治方法:从现蕾期开始喷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西维因600倍液防治。 (5)采收与加工 3.5.1 采种 于6~7月,在良种繁育田丹参植株果穗2/3果壳变枯黄时,剪下、晾晒、脱粒,精选出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种子,风干备用。 3.5.2 采根时间 丹参在大田生长一年或一年以后,经检测根部有效成分达到药典质量标准时,于10月底至11月中旬丹参地上茎叶中度枯萎时,选择无雨、无大风、无霜雪的阴天或晴天采挖,宜在9:00~16:00h进行,土壤要求半干半湿,下雨天气和过湿、过干土壤禁止采挖。 3.5.3 采收方法 采收前先用打杆机或人工割除丹参地上部分,并清理出大田。人工采收常用三齿耙或牙撅采挖,顺行挖取,防止发生断根。集中连片地块可用机械采收,收获机沿垄方向采挖,将采挖后丹参归拢成堆,稍微晾晒后装筐运回。 3.5.4 加工干燥 将采挖出的丹参晾晒稍许,用剪刀人工剪去杆茎、芦头,去土和杂物,忌用水洗。选择干净的水泥硬化地面、具备遮阳的晾晒场内进行摊开晾晒,夜间温度低或遇雨天则要归拢成堆,用雨布遮盖以防雨、防冻、防污染。晾晒至5~6成干,把一株株的根理顺,晾晒8~9h再理顺一次,扎成5~10kg的捆,堆放2~3d使其“发汗”。再一次去掉须根和芦头。 丹参干燥后的含水量应在15%以下,一般每667m2可产干品300 ~350kg,折干率25~30%。鉴别方法用手握之扎手、折之即断、断面干硬、声音清脆。 (6)储存 将干燥的丹参药材,用无毒聚丙烯编织袋进行定量包装,每袋30kg,存放于通风、干燥、无虫鼠的仓库,做好防潮措施,以免丹参回潮发霉、生虫或遭虫鼠污染。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洛阳丹参表面外皮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脱落。内黄白色,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木质部灰黄色或黄棕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芳香,味甜微苦。 (2)内在品质特征。洛阳丹参内在品质指标:丹参酮含量在≥0.3%,丹酚酸含量在≥4.5%。 (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标准进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杜仲质量安全。

包装规定:
(1)分级。洛阳丹参一般分一、二、三级三个等级。 5.1.1 一级干货(精品统条) 根条呈长圆柱形,顺直,表面血红色,有纵皱纹,质紧,外皮紧贴不易脱落;断面青白色,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为特制加工的选装整枝,根长15cm以上,直径0.6~0.8cm。无芦头、须根、虫蛀、霉变、杂质。 5.1.2 二级干货(统条) 根条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有纵皱纹。质坚实,外皮紧贴,断面白色或青灰色,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多为整枝,头尾齐全,根长度10~15cm直径在1cm以上。无芦头、碎节、虫蛀、霉变、杂质。 5.1.3 三级干货(统货) 根条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质坚实,外皮紧贴,断面灰色或棕色,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根长度10cm以下,有分枝和撞断的碎节。无芦头、虫蛀、霉变、杂质。 (2)包装标识 包装主要采用袋式,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等级、净含量、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3)标识使用 洛阳丹参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丹参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洛阳丹参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洛阳丹参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洛阳丹参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4)贮藏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5)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通风散热工作,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证书持有人:
洛阳市园艺工作站

地域保护范围:
洛阳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涉及偃师、孟津、新安、洛宁、伊川、栾川、嵩县、汝阳、宜阳、伊滨区9个县1个区的110个乡(镇)。洛阳丹参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8′~112°59′,北纬33°35′~35°05′之间,东西总长170公里,南北总长168公里。洛阳丹参种植面积1.49万公顷,年产量13.3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