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竹编

竹福竹艺青神张德明竹丝扣瓷瓷胎竹编景德镇白瓷螺纹编匀杯公道杯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文化浓郁的竹艺之乡”青神竹编艺术名扬天下。青神是国际竹藤组织指定的“国际竹手工艺青神培训基地”,青神竹编艺术在中国和世界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竹编艺术及其产品蜚声海内外,赢得了国内国际许多赞誉。

  青神竹编概述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工艺精美,是眉山地区知名的传统工艺品。青神竹编有包括扇、屏风、器皿在内的多种产品,其中扇曾被列为贡品,称为“宫扇”。青神竹编,2011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巧夺天功的绝技与名家书画的巧妙结合,使得竹编画格调高雅卓绝,既体现了书法艺术和国画的神韵,又体现竹编艺术的绝妙,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一经一纬,或分或并,精巧编织出的山水人物、花草虫鸟以及名家字画栩栩如生、神韵俱佳。
 

  历史渊源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蚕丛氏的故乡》载:“早在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活动在这里。”那时,青神的先民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据史料记载:到了唐代,文宗太和年间(827-835),荣县人张武率百余家于青神编竹篓拦鸿化堰、凿山开渠、引水灌溉农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片)编竹席晒东西,编簸箕养蚕,编篼筐盛物,编扇扇凉等,已广为流传,竹制品市场开始形成。
 

  宋代,据传苏东坡在中岩书院就读时,就用竹扇驱蚊纳凉。民间盛传:苏东坡与青神才女王弗在中岩相恋后,王弗见东坡在中岩山上读书,常被山上的蚊子咬一身疱块,十分痛心,于是,回家请篾匠教她编了一把很精美的宫扇,送给东坡,作为“定情物”。消息传开后,篾工巧匠们就开始学编宫扇,被称为“东坡宫扇”,青神扇子从此就出了名。民间竹编用品也增多,形成了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市场。

 

  明代,青神人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制成的,样式非常精美,现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

 

  清代光绪年间,青神的竹编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时编的“宫扇”相当精美,被列为朝廷贡品,现有一把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据传:青神贡生文笔超,是清代同治贡生,想进京会试。当时科举考试,贿赂考官风气盛行。他家境又不甚富裕,没有银两可送,听说“东坡宫扇”很有名气,于是便带了几把进京,送给主考大员。主考大员觉得青神竹编宫扇非常典雅秀美,决定送给皇上讨赏。皇上得到此扇,很是喜欢,因此下旨:青神竹编宫扇作为朝廷贡品。文笔超因为考试失误落第,光绪三年还乡,撰写了《青神县志》五十四卷。随着养蚕业的迅速发展,青神成了当时“西南第二大丝市”。养蚕用的竹簟、簸箕、背篼、筛子等形成了庞大的竹制品市场。

 

  民国时期,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能够在扇面上编花、编字了。特别是抗战时期,天庙竹编艺人艾正星一家,开始用很薄、很细的竹丝编成有“抗战到底”字样的扇子,送朋友。县内进步人士还组织了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成斗笠,边沿写上“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青神农村养蚕业更加发展,1933年,全县蚕茧产量达34万公斤,汉阳古镇办起了大型缫丝厂,蚕丝经乐山、成都运出川外。因而,青神养蚕的晒簟、簸箕也大量生产,销售到外地。竹编业得到快速发展,家家户户都用竹编器具。

 

  产生条件


  青神县竹资源十分丰富,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山坡遍布慈竹、斑竹等几十种竹子,具有竹筒长、节稀、纤维长、拉力好、韧性强、易于启篾丝以及耐水、耐酸、耐碱、在冷热骤变时也不起化学反应等特性,多年来,群众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竹编艺术产品。
 

  品种类型


  青神竹编大致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三大系列几千个品种。其中,最绝的是平面竹编,这是对名胜风物、名家手迹、名人书画采用国画、汉书、木刻的手法进行再创作,其艺术性特别强,样式有横幅、条幅、挂屏、座屏、折叠等。
 

  平面竹编按照每平方厘米织入的丝数由少到多为标准又分为中档、高档和精档系列,其精品是指每平方厘米用48根以上的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的柔软竹丝蒙在书画面上,按图案样式,用“竹针”挑拨竹丝,编织成薄如蝉翼、光洁如绸、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代表作有《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百寿图》等稀世珍品,它们也被世界各国组织和元首所珍藏。

 

  立体竹编主要指旅游小商品系列、文艺表演系列和家具系列,如扇、帽、桌、椅、床、鞋、箱、包、船、马、灯笼等,着重于精、细、雅、美和古色古香、细腻华贵,富于民族风味。

 

  瓷胎竹编工艺品则是以慈竹细丝紧扣瓷胎编织而成的一种精美工艺品,其编织技艺以“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丝”为特色,将慈竹加工成丝,以古今名人字画为底稿,以景德镇、潮州、宜兴等地优质陶瓷为胎,根根竹丝依胎而成,随凹随凸,浑然一体,宛如天成。花瓶、茶具、酒具、口杯和文房四宝等,精巧古朴,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和收藏性于一体,深得人们喜爱。

 

  荣誉认证


  神竹编历史悠久,2000年,青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更加促进了竹编的发展。全县竹基地达10000亩,常年从事竹编产业的有3万余人,形成了有美联家居、云华竹旅、状元竹艺、竹福竹编、美湖竹编等20家竹编龙头企业。产品也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远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到1.2亿元,成为青神一大经济支柱产业。集竹生态园林、竹编艺术品生产、展销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国竹艺城(竹艺博物馆)汇集上千种竹编艺术精品,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为全县竹编产业一大名片。
 

  青神县竹编艺术品代表作有《隐形观音》、《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明河图》等。《幽远》、《鹊华秋色图》、《八仙图》、《中国百帝图》、《颂伟人》、《竹编舞动巨龙》、《百子图花瓶》等作品获得国际金奖。

 

  2002年,国际竹藤组织指定云华竹旅旗下的中国竹艺城为“国际竹藤组织青神竹手工艺培训基地”;2001年,青神县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化课题”实验研究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2005年,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指定为“天然植物纤维编织教学基地”;2002年,国家旅游局评定“中国竹艺城”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点)”;2005年,“中国竹艺城”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青神竹编产品畅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在全省竹编行业中名列前茅。

 

   青神竹编工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科学价值,2000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2001年被国际竹藤组织定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2007年3月被四川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神竹编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种源:慈竹[Sinocal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

2.立地条件:保护区范围内海拔≤1000m,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壤土,有机质含量≥1.1%,土壤pH值5.8至8.6。

3.竹材:保护区范围内生长的一年生优质慈竹,选取整根竹子颜色基本一致、无伤痕、无斑点、竹质细腻、节长在45cm至80cm的中间竹节。

(二)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工艺按选竹、砍竹、剔丫、去节、刮青、削平、分块、分层、启篾、三防处理、染色、分丝、编织等流程进行。

2.关键技术要求:

(1)刮青:将采伐后的原料竹在两天内刮掉竹表面的青色胶质层,使其外观色层一致。

(2)分块:以竹筒外圆基本平面为准,按竹筒大小不同,分出不同宽度的竹块。

(3)启篾:根据编织对象的不同,将分出的竹块沿竹材的径向剖启成薄篾层。

(4)三防处理:将竹篾放入30%的双氧水按1: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时间依色层而定),达到防虫、防麻斑、防霉变,脱脂增白的效果,使色层颜色更加接近。

(5)染色:将染料用白酒溶成糊状,倒入煮开的沸水中,充分搅匀。要求竹篾色泽均匀一致。

(6)分丝:以编织用篾丝的宽度需要为准,用排针将竹篾分成宽度一致、丝数精确的竹丝,并去掉篾丝上的竹纤维丝,保持篾丝的光洁。

(7)编织:把图样作为底稿用竹丝按图样编织。产品规格尺寸、图形应与底稿保持完全一致。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几何图形完整,无霉变,编织图案清晰逼真、色泽协调、不易褪色、立体感强,整幅产品厚薄一致,篾路通顺,编织紧密,不抛挤、不现接头,手感光滑,无毛刺,沿边整齐圆润、无虚针、漏针和脱针,展开后幅面平整、不曲翘、边角曲直自然,卷曲后能恢复原状,符合规定外形。

2.分级要求:

产品等级

指标

丝数(根/cm)

允差(根)

二级

12~14

±1

一级

16~22

±1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青神竹编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青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青神竹编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