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目前主要分布在柳市、北白象等乡镇。乐清细纹刻纸反映出浙南沿海和瓯江流域的民俗,是古代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选材以传统题材...

乐清黄杨木雕是著名的浙江三雕之一,被誉为华东一枝花。其制作在元、明时期已初露端倪,清初开始影响逐渐深远,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乐清黄杨木雕属于小型圆雕艺术,它以珍贵的黄杨木为材质,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形态稳重,色泽鲜润光亮,雕刻以后...

乐清龙档是乐清西乡传统的民间灯彩游艺活动,据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十上灯至十七夜落灯。乐清龙档全长20-40米,制作一条完整的龙档需900多个工作日。乐清龙档整条龙身由档头、档尾、档背及挡板组成,其中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乐清首饰龙起源于乐清沿海人民元宵节祈福用的龙船,已有400多年历史。首饰龙的制作工艺复杂,是一种综合手工技艺的展示,一般需半年时间才能完成。一般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外部以细纹刻纸装饰,...

蓝夹缬是古代夹缬的一种,蓝色印染的一种棉织物品,曾是浙南地区民间最普遍的日常用品。蓝夹缬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气息,被誉为“蓝花布上的昆曲”,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蓝夹缬程序繁多,主要分为制靛、制作雕版和印染三步。乐清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城北...

乐清雁荡毛峰产于雁荡山风景区内龙湫背、雁湖岗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顶,其中尤以龙湫背所产者为佳。雁荡山产茶历史悠久,约在千年以上。雁荡毛峰北宋时期即传播四方,明代列为贡品。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烘坯、理条提豪、烘焙等六...

乐清金漆圆木是一项集生活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始于明初,世代相传,主要分布在象阳的汤东、汤西、圆木社和万里桥村等。金漆圆木以木胎为主,器皿造型大多为圆形,也有部分呈方形,集镂、刻、镌、漆于一身,装饰雕刻表现形式以浮雕为主。油漆以金漆...

竹壳雕又名“笋壳雕”,是以竹笋壳为主要材质,巧妙利用和发挥竹壳自然朴实的质地美、雅致的色泽美、斑驳的纹理美,集雕塑、剪刻、绘画为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品,其特点形神兼备,颇具新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黄华艺人吴正山在传承其父辈竹壳雕技艺基础上进行...

乐清彩泥塑盛于南宋乾道年间,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质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作品以佛像泥塑为常见,头脸刻划有固定模式, “老人”虚怀若谷、“女人”安享宁静...

乐清南拳作为温州南拳的重要一脉,据传始于明代,起源于福建少林寺,后从平阳流传入乐清,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其主要特征是“步稳、拳刚、势烈”。 在演练中讲求刚柔并济,动作看似简单,但其开合、虚实、吐纳、蓄龙、收背、仰俯、进退等有一定之规。乐清...

乐清参龙主要流行于大荆镇、芙蓉镇等东乡乡镇。参龙,是参谒龙神的意思,是配合舞龙时的一种说唱。清乾隆《温州府志》载:“元宵,各岙迎龙灯。击鼓歌唱为乐”,指的就是参龙。参龙以当地方言演唱,主唱词调以七言押韵为主,曲调以古调为主,大鼓伴奏。要求参...

蒲岐抬阁是蒲岐镇独有的一种民俗活动,170多年的历史。出演时间是每年元宵灯节,有时九月会市上也乘兴闹场。传统的蒲岐抬阁由十名以上的健壮男儿抬杠,每架抬阁起码由三至七名童男童女粉墨华装,肩上、手上、杯上、刀头、剑尖均可立人。扮演的内容多是民间...

保嗣酒即成人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乐清柳市一带的重要习俗。保嗣酒固定在每年正月初三举办,酒席制作极其考究,全部采用原料中最精要的部分,摆台方式有严格规定,其重头戏是10大盘高1尺,长宽各6寸的凉菜,状如宝塔,非常美观。热菜要盛在大...

乐清石雕是以叶蜡石为雕刻材料、经手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艺术品,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乐清石雕工艺复杂,每道工序要求极高,尤其讲究雕工,注重技法,圆雕、镂雕、浮雕、拼雕并用,强调精雕细刻,刀法工整,玲珑剔透。以人物和动物见长,细腻精巧,形神...

温州鼓词起源于瑞安,因此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清代乾、嘉年间开始盛行,晚清传入乐清西乡一带。这种艺术承受了古乐的衣钵,并吸收了当地的大量的民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这种综合说唱,当地方言、乡土音乐、人文、掌故习俗都可以在这里面得到体现。乐清鼓词...

我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对山歌”,历史悠久,在音乐形态上相似于古代踏歌,可能是古代踏歌在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一种遗存。乐清对山歌,也称“撞歌”、“抛歌”,代表曲目为《对鸟》。可在任何场合中唱,男女老幼都会唱,采茶对歌,叫“茶诗”,种田对歌,叫“...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左原人(即现在乐清市四都乡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第一,即状元。王十朋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百姓喜爱,元代四大南戏之一的《荆钗记》即是根据他的传说改编。王十朋传说主要内容有褒...

鼻宝传统治疗术,是一项专治过敏性鼻炎的传统医疗技法。鼻宝滥觞于1880年代的一位名叫蒋敦琴的国学生,他世居温州乐清柳市镇黄华社区的沪屿前村,历经五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目前已成为一项使用方便、技术成熟、疗效优异的传统医疗技法...

雁荡山飞渡,是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的一项传统杂技表演,起源于当地山民攀崖采摘石斛的行为,距今有130多年。包括直渡和横渡,直渡是再现古代药农采摘石斛的场景,从高为260多米的天柱峰顶下滑;横渡则是在天柱峰和展旗峰之间进行的杂技表演,两峰垂直落...

  乐清龙档俗称“凳板龙”,是流行于浙江省乐清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雕刻艺术。据传从明代开始,乐清人每年元宵节以龙档为道具举行群众性的游行表演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乐清龙档以樟树和榆树为原料,采用圆雕、镂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制作完成。它一般由活动的档身、档板连接而成,全长十多米至五十多米不等...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与温州隔江相望。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主要流行于乐清市的翁洋镇南街村、象阳镇后横村、柳市镇、乐城镇一带,传播至温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乐清的黄杨木雕起于何时不能确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元至正年款...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乐清细纹刻纸是当地流传的一项绝艺,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阳镇等地。   乐清剪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乐清县志》记载,元代大德年间,“社里笙歌达旦,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