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羊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 项目编号:
    Ⅷ—3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彝族羊毛擀制及纺织工艺象征彝族千百年服饰的演变及发展。
彝族羊毛擀制及纺织工艺包括擀毡技艺和纺织技艺两大技艺。其一是擀毡技艺先把松洁羊毛再次弹松在竹帘上,弹平呈长方形。擀毡者以口把大量的凉水或温热水喷在已铺开的竹帘上的方幅羊毛上。再把竹帘和平铺好的羊毛一并卷起来,用双手前后往返用力揉滚,至水分外浸,羊毛成毡片裹在竹竿上,用力反复揉滚而成厚实毡片,毡片做领一头以毛索,穿入其中成为披毡领口。其三边也依此法收领收边。加什(披毡)则形成,顺叠起来,以夹板将其夹起来,用麻绳捆绑晒干,七、八天可解开,染色。一般黑、蓝为主。大人领围长1250px,加什通常达到人的大腿与小腿间,最短的达到大腿部;其二是纺织技艺。毛纺织剪毛、弹毛工具等于擀制相同。毛纺织品有“瓦拉”“沙梳波”(纯毛裙)“丹红扎尼”(红毛裙)“提莫”(毛衣)等。但“瓦拉”技艺需经过洗羊、剪毛、弹毛、捻线、措线、设织线、织布、缝制、搓穗、打领、染色、作花等技艺流程。
彝族羊毛擀制和纺织产品因方言区、族支的不同及居住地区的差异,形成有流穗与无流穗形制,也有坚挺披肩与长短不一的形制,均有文化历史的坚实背景。是彝族的民族符号。
该项目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政府

保护单位: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