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高跷虎狮)

高跷虎狮又称“高脚虎狮”,是粤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民间狮舞艺术。清初流落到当地“南枝”系少林武僧所创,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因具备娱乐与强身壮体的功能,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传承至今。现主要流传于揭阳市惠来县附近村落,以及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揭阳市普宁市和汕尾市甲子镇。

“高跷虎狮”是根据猫科动物狮虎兽原型而得名。虎狮头由木料刻制而成,以彩色油漆描绘出虎狮的兽脸,兽头围着狐狸皮作为虎鬃,尾部则用黄麻撕成线条状扎成。因表演时,舞者需踩着高跷起舞,故称“高跷虎狮”。

表演时,由二位青年壮汉操作虎狮,一人操舞狮头,一人操舞狮尾,脚踩高跷,双方默契配合,协同操作,在有节奏的鼓点声中,以走“梅花桩”的步伐舞动虎狮。另外,还由一人面带滑稽面罩扮演“虎狮娘”,同样踩着高跷舞着彩球,在前方逗引虎狮。整套表演模仿虎狮的跳、扑等动作,把虎狮表演得栩栩如生。虎狮时而环视四周,时而用嘴扑咬“虎狮娘”舞动的彩球,以表现虎狮的凶猛、憨态、威武。为营造氛围,地面上还配有4只小狮伴舞。在表演的同时,地面上的青年伴着咚咚锵的鼓点围成圆圈表演武术对打,有空手对打,刀、枪、棍、钗、锏对舞等。

       高跷虎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潮人地区深受群众欢迎,具有优秀的文化艺术价值。然而,伴随着文化娱乐生活多元化的冲击,群众对于“高跷虎狮”的热情减退,其发展走向低谷。因学习高跷虎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年轻一辈多不愿从事。随着老一辈艺人去世,许多高难度动作已经失传,人才严重青黄不接,面临人去艺绝的局面,亟待加以重视和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揭阳市惠来县

保护单位:
揭阳市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