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马铃薯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空山马铃薯起源于巴中市通江县空山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光辉灿烂的红军精神,造就了空山马铃薯独特的品质和历史文化。《通江县志》记载:“全县盛产洋芋,种植历史悠久...县委、政府整合资源,优惠政策,把洋芋作为县域业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全力打造‘空山马铃薯’品牌。” 马铃薯是巴中市域内的传统产业,因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粮、菜、饲兼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户生产中的重要作物,绵延千里大巴山。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到巴中后,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以通、南、巴、平为中心的,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空山洋芋”作为红军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先念主席逝世后,他的骨灰就撒播在这层层山峦、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水中。 空山马铃薯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其种植面积、总产、单产逐年上升,品种逐步扩大到菜用型和加工型,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门路。“十一五”初,巴中市开始探索空山马铃薯地膜高厢栽培技术和春、秋两季种植模式,2010年,全市空山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5万亩,鲜薯产量达到48.2万吨,比大面积马铃薯平均单产高411公斤/亩,单产提高28%。 巴中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空山马铃薯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区域发展、种薯先行、科技兴薯、产业推进”的思路以及“4个2”的发展目标。以农业部“2010年通江县农业综合开发新增脱毒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在通江县空山乡修建了空山马铃薯科研所、原原种气调库、种薯储存库、原原种生产智能高架棚和原原种生产防虫网室,在龙池、中坝村建设了3000亩的空山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点,为大力发展空山马铃薯奠定了丰厚的种子资源和丰富的品种基础。“十二五”开局以来,全市以“马铃薯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锲机,狠抓空山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在20多个乡镇建立生产基地11万亩,力争“十二五”末,建成脱毒原种繁育基地2000亩,种薯生产基地2万亩,商品薯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70亿元。空山马铃薯作为市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正在实现“土豆豆”向“金豆豆”的蜕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空山马铃薯产区海拔高度268米-2507米之间,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占36.4%。产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其次是紫色土,PH值6.5-7.8,微酸,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耕作层深厚,肥力水平高,有机质、富硒含量丰富,造就了空山马铃薯独特的风味。 空山马铃薯产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5℃-17.7℃,无霜期260-280天,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年均降雨量1120.7-1203.1毫米,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年平均日照1188.3-1612.2小时,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选择灌排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符合DB51/336-2003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的区域(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农业综合整改,以符合使用之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品种纯正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川芋117、川芋56、中薯2号做种薯。各熟期各级马铃薯种薯符合GB18133-2000马铃薯脱毒种薯国家标准。 (3)生产过程管理:实行分带轮作,以豆类、玉米为宜。整地净作,以一年一轮或两年一轮为宜。忌茄科作物相间或相套,忌连作。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空山马铃薯薯型圆型或椭圆形,芽眼中等分布均匀,表皮光滑、光泽度好。适宜鲜食菜用和种薯。口感香甜,不易断裂。 (2)内在品质指标:空山马铃薯淀粉含量≥10%,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NY5221-2005标准。

包装规定: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空山马铃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得到许可,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箱式或袋式)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空山马铃薯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证书持有人:
通江县农技站

地域保护范围:
空山马铃薯产于四川省巴中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通江县空山乡在内的151个乡镇(含巴中市南江县、平昌县、巴州区三县一区境内所有乡镇),1520个村。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盆州边远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0′-107°49′,北纬31°15′-32°45′。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保护面积50万亩,年产量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