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金片禅茶制作技艺

宜春地处赣西,古称袁州,山清水秀,土沃泉甘,生态优美,特别适宜优质茶叶生成,多地均有好茶。主产于国家5A级景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的宜春金片茶(宋朝时又名:金观音,为历史名茶珍品,进贡朝廷),具有奇幻幽香,饮之圆润醇厚,尤显出类拔萃。它始于中唐,宋朝时更是享誉全国,在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经》,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清康熙癸亥年编《宜春县志》等一路过来的文史中都有记载。能这般久负盛名,除了产地水土富含硒等有益矿物质的优越生态环境,更得益于独到的禅茶制作技艺。

历史渊源

宜春金片禅茶技艺源于寺院。宜春寺院众多,且依山而建,秉持禅农并重的禅宗家风,自古便有种茶制茶喝茶的习惯,诞生于宜春百丈禅寺的《百丈茶规》中对于僧人饮茶有专门的规制。唐刘禹锡所作七言诗《西山兰若试茶歌》即对寺院采茶、制茶及炒茶做了细腻记述。陆羽《茶经》记载:“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将袁州(宜春古称)列入江南重要茶区之一。《中国名茶志》记载宜春宋代产金片茶又名金观音,属历史名茶珍品进贡朝廷。

唐贞观年间(785—805)江西划属江南区,成为当时我国的七大茶区之一。江西茶叶主产区就有袁州(宜春)。到南宋时,制茶技艺由佛门传至在家弟子,制作时因加修禅宗心法,因而宜春金片又得名“金观音茶”,成为宋代珍品贡茶(见《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10年第22次印刷,《中国名茶志》王镇恒、王广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基本内容

宜春金片制作方法讲究,采摘时间定在巳时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 ,鲜叶采下后要经过严格的分级拣选,拣去杂质和病虫害叶、残缺叶及鳞片、鱼叶等;再经二次特殊杀青,揉捻,整形、烘焙,除杂,均堆,包装封存,二个月后出库上市。制作前要焚香诵经,加修禅茶心法,纯净内心;制作中要历经二次特殊杀青,使得金片茶呈现与众相同又异同的工艺手法。

基本内容

1、环境优越,原生态种植。

2、工艺独特,心茶一体。

3、经久耐泡,甘顺幽香。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宜春市

保护单位: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