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皋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氏玉容丸制作技艺 ​​​​​​​中医黄庆平老先生出生中医世家,在行医过程中,经常遇到面色黄褐、月经紊乱和绝经前后烦躁不安(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前来求诊,他就沿用祖传配方并参考《医宗金鉴》中的“玉容散”配制了“黄氏玉容丸”。服用者褐斑逐渐淡...

如皋丝毯织造技艺 如皋丝毯传承了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丝毯工艺,并于明末清初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成为全国唯一以丝毯工艺制作挂毯的产地。 该项目主要分布在如皋市如城镇,曾一度扩展至如皋其他乡镇。如皋丝毯以优质野生柞绢丝为原料,以独特的手工打...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白蒲茶干制作技艺)扩展 “三香斋”白蒲茶干始于清康熙丙子(1696)年间,当时,蒲镇屠氏在北街开设了“三香斋”茶干店,精选白皮大豆,自作三伏酱油,选用多种天然名贵香料,经十数套工艺精细制作而成。因很有特色,美名“屠三香”,...

风筝制作技艺(如皋风筝制作技艺)扩展 如皋风筝历史久远。城镇居民受空间限制,他们不以粗犷、雄浑为满足,而向纤巧轻盈的造型风筝发展。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更赋予风筝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具有特色的如派造形风筝。如皋风筝的扎制工艺比较繁琐。首先选好...

木雕(南通红木雕刻) ​​​​​​​南通红木雕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丰富,题材广泛,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上世纪50年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红木看江苏,江苏红木看南通。”由此可见南通红木雕刻在全国的影响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历经几代人的...

明末清初的冒辟疆栖隐如皋,其妾董小宛于“食谱茶经,莫不精晓”,如皋传统美食“董糖”即为董小宛所首创。 ​​​​​​​董小宛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入嫁如皋后,对“秦淮董糖”的制作又有了更新。她发现如皋地产的大麦焦屑(俗称焦屑)有祛暑气、吸...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广泛分布于南通崇川、港闸、通州和启东、海门、如皋等县(市)区,包括海门市刘浩镇,通州区兴东镇、平潮镇、刘桥镇,如皋市白蒲镇、林梓镇等代表性乡镇。 南通是我国著名的蓝染之乡、土布之乡。当地民间色...

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区域在江苏南通如皋市及周边地区。 如皋盆景起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成熟于20世纪末。如皋盆景主要以本土所生小叶罗汉松为最佳材料,经过上盆、蟠扎、排片等工序,再经过长时间的“技压”...

“倒花篮”曲牌在民间流传久远;天女散花,麻姑泼花篮之戏曲民间早就有之。1958年如皋城东区文化站长及如皋县文化馆的辅导干部根据“倒花篮”的曲调编导了一个倒着持花篮的舞蹈。设计“倒花篮”、“抱斜篮”、“托睡篮”、“挽横篮”、“执竖篮”等技巧型...

如皋民间舞蹈《莲湘》,起源于清代,历史悠久,名扬四方。是如皋众多民间舞蹈中最为鲜艳的一朵奇葩。如皋早期的莲湘只有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手持单棒莲湘以击打手臂、腿脚,使相嵌于棒上铜钱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表演者即兴说唱吉利话语,或民间故事、小曲等,...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海平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代名人都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冒辟疆、李渔都有戏剧家班与木偶戏同台演出,扬州八怪也有关于木偶的诗词记载。20世纪初,如皋地区有木偶戏班一百多个,其出神入化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