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

  湟中银铜器加工工艺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可分为银器和铜器两种加工工艺。银器加工工艺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由于受佛教文化影响,艺人们常用“八吉祥徽”(宝伞、金鱼、宝瓶、胜利幢、法轮、吉祥结、右旋海螺、妙莲)和曼陀罗、妙翅鸟、龙、凤、雄狮、怪兽...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在藏毯的编织技艺、图案设计上存在着差异。康巴藏区(玉树地区)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藏毯的编织技艺,而安多藏区则在图案设计上将藏汉文化融为一体,构思巧妙,色调和谐,风...

  湟中堆绣是流行于青海省湟中县一带的民间刺绣艺术,主要分布在当地的田家寨、多巴等几个乡镇。湟中堆绣是汉藏文化彼此融合的结晶,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期。当时文成公主将中原的丝绸、刺绣带至吐蕃,之后各种织绣技艺逐渐流布到青藏地区,湟中堆绣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明代嘉靖年间,湟中堆绣...

  湟源排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成为带有底座而形态图案各异的牌灯,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即是在牌灯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城所在的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西宁25公里,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慈氏洲”,简称“衮本”,汉语称“塔尔寺”。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 <b...

  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广泛流布于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中心的海东地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平弦以当地方言演唱故事,只唱不说。其表演形式亲切古朴,许多曲调演唱时带有“拉鞘子”,即常说的“帮腔”,观众可通过“帮腔”自然地融入表演,形成特殊的现场效果。青海平弦常...

  青海越弦又名“越调”、“越背调”、“背调”,也记作“月调”、“曲子”或“座场眉户”,主要流传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而以河湟谷地的西宁及其所属的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等最为集中。青海越弦在清代中叶由陕西传入青海,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艺人们大量吸收青海民间小调和古代小曲,从语言、语调、唱腔、风格等方面对...

  青海下弦流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及附近的河湟地区,它产生于清代末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一曲艺形式来源于乾隆时期“流栖所”中盲人的演唱,从清中叶直到清末民初,它一直在盲人中传唱,最后逐渐发展成熟,变成一个独特的曲种,因演唱中以下弦调为主而得名。   青海下弦由一至二人坐唱...

  西宁贤孝流传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它形成于明代中期,因演出节目多以弃恶扬善、彰孝劝化为主题而得名。   西宁贤孝使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有时也加入板胡。演出时男女二人结伴演唱,往往男拉板胡,女弹三弦。若一人演唱,则怀抱三弦自弹自唱。贤孝表演不受环境限制,可...

  河湟皮影戏又称“青海皮影戏”,在当地称为“影子”或“皮影儿”,主要流传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汉族聚居地也有少量皮影戏班。   河湟皮影戏约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特征。它有独立、成熟的板腔体声腔体系,有专用的弦索音乐曲牌和打击乐...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传统与民俗紧密结合的民间歌曲。其主要流传地在青海东部的汉族聚居地区。因受地理和历史演变的影响,这里的汉族民间小调蕴藏丰富、色彩多样,并以其特有的高原风格在我国民间歌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每年春节期间,当地总会举行热烈、隆重的民间社...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圣地,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酥油花、壁画、堆绣,被誉为“藏艺三绝”。塔尔寺花架音乐是专为酥油花的制作、展供演奏的音乐。塔尔寺设有专门制作酥油花的上、下酥油花院,“花架”乐队是专为酥油花的制作、展供设立的僧侣乐队,有属于上花院的杰宗增扎和下花院的果芒增扎两支乐队,是青海地区藏传...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