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

  • 项目编号:
    JS-01-V-0002
  • 类别:
    曲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用扬州方言说表的曲艺曲种,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
扬州评话源远流长。1979年3月,在扬州城郊西湖乡胡场发现的西汉墓中,出土了两个雕刻精细、五官清晰、笑容可掬、嘴唇微张、手势舒展,似说唱故事的木俑。这表明扬州在汉代已有说唱艺人的活动。明末出现杰出说书家柳敬亭,他以高超的语言艺术成为评话的典范,被评话艺人称为祖师爷。现代涌现了王少堂(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评话大师,使得扬州评话名扬海内外。作为曲种,它的历史约有400多年。
扬州评话多为一人表演,坐说不唱。其说表特色,为细腻、严谨、深刻、实在。常用“口、手、身、步、神”和一人、一桌、一扇、一醒木,以简便的表演形式,把复杂的人物故事加以艺术渲染,紧扣听众心弦。扬州评话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常把昔日市民风俗习惯,乃至细节作一一描绘,引起听众浓厚的兴趣。同时,经常插科打诨,幽默风趣,妙趣横生。扬州评话的语体分“官白”(亦称“说”),“私白”(亦称“表”)两类,官白用于区别和表现角色,摹拟不同地区不同人物的语言,私白是扬州方言,用于叙事,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夹评夹议。扬州评话有传统书目65部,其中16部失传。代表性书目有《水浒》《三国》等,另有《清风闸》《飞跎传》等为本曲种独有书目。
扬州评话现在面临队伍萎缩,阵地变小,听众老化,书场陈旧的困境,亟待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有效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