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饭馆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 人均:

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北京胡大饭馆于一九九九年九月,由当时北京簋街最大的龙虾供应商孙玉珍女士创立,胡大凭借独有的货源渠道优势,即保证龙虾野生,肉足,绿色的特色,并博採簋街众家之长,由经营者共同参与和大厨一起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摸索,开发出簋街特有的麻小口味——胡大麻辣小龙虾而造成轰动。在短短的三年内胡大由原来一百多平米,七张餐桌的小店发展为八十多张餐桌,拥有九百多平米的特色中餐厅,多年来门庭若市的排队叫号已成北京的一道亮丽夜景。

推荐菜:烤牛蛙;烤鱿鱼;麻辣小龙虾;



北京美食在簋街,簋街美食在胡大”,这似乎已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记忆。如果不深究,我们可能很难知道簋街、胡大、小龙虾彼此之间非比寻常的关系。也正由于三者特殊的关系,胡大成为了无法复制的品牌。我们来一起探索这个地标性餐饮文化品牌。



如今,不少餐饮品牌都在PK“网红”之“红”,却不敢较量“长红”之“红”,毕竟“长红很难。而这家被誉为“帝都排队神店”的饭馆,一红红了十多年,每天卖出80000只小龙虾(4家门店总数),其名为“胡大饭馆”。


郭冬谈胡大如何“做自己”



1


胡大、簋街、小龙虾
命运相互交织的铁三角
夏日夜幕降临,两旁等候者个个坐姿妖娆、嘴怀绝技。当你从中间穿行而过,仿佛置身风之竹林,沙沙作响。啊,满地尽是瓜子壳!




江湖气,簋街也;烟火气,胡大也。而他们都在等待一种美食,小龙虾。




这不仅仅是觅食者在美食一条街的等候,更是过去整整20年,簋街、胡大、小龙虾三者彼此命运相互交织的故事。




上世纪末,“簋街”还不像今天这样餐饮林立,只是小贩们贩卖杂物菜果的“东直门内大街”。




而从老家安徽外出打工的孙玉珍,便是众多小贩中的一员。有一次回老家,在火车站看到一盆一盆的小龙虾,她便决定扩大自己的业务,让那些来买她菜的人也来买小龙虾。如此,她成了“南虾北运”第一人





可是长年给人供货并不容易,遇上生意不好的饭店,收货款时她就总得看人脸色,于是她琢磨着,不如自己来开饭馆。




1999年,她在簋街租了一间64平米的小店,摆了7张桌子就开始营业,店名叫“胡大饭馆”(以下简称“胡大”)。




在小店里,有一道菜让人记忆深刻——麻小。那是孙玉珍走街串巷,遍访成都、重庆的餐馆,学习并改良成适合北京人口味的麻辣小龙虾。

2002年,胡大生意刚有起色,簋街却面临拆迁改造之难题。当时簋街夜市险些不复存在,幸得花家怡园董事长花雷挺身而出举办“首届麻辣龙虾节”,才得以延续进而复兴。从那时候起,小龙虾在这条街上的地位正式凸显,并开始论只卖,胡大也被当地人牢牢记住。




而真正让胡大名声大噪的是2008年奥运会,全国各地的游客以及来自全世界的外宾都来簋街体验美食,苦心经营近10年的胡大大放光彩。此后,胡大人气居高不下,每天翻台十几轮,被誉为“帝都排队神店”“中国真正的排队王”。
图片
△每日排长龙的胡大
孙玉珍的女婿、2007年加入胡大的郭冬,这样描述胡大这些年的排队盛况:排队三四个小时是常事,胡大光是提供给排队者免费嗑的瓜子,一天就达600多斤。

2


与时俱进,才是“长红”之本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胡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它拥有了绝无仅有的“天时”“地利”。




天时,创始人孙玉珍最早经营小龙虾水产生意。




地利,簋街虽然长仅1472米,却是文化与商业结合的绝佳地段,紧挨三里屯、后海、雍和宫、南锣鼓巷、五道营,且毗邻大使馆,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国内外游客,都会被吸引而至。




然而在这条街上的饭馆,换了一批又一批,一些比孙玉珍更早卖小龙虾的商家也早已不见踪影。




85后胡大掌舵者——郭冬,太了解这条街上的厮杀状况,他明白,吃老本、无法与时俱进终究是活不久的。


从2009年开始,胡大便逐渐改革产品结构,将小龙虾菜式比例从70%~80%降低为30%,新增馋嘴蛙、香辣蟹、麻辣扇贝等菜品,一步步从小龙虾主题店转变成为“新派川菜”饭馆。这不仅是为了丰富菜品口味,更是直面时不时爆出来的小龙虾谣言的解决方案。


2010年起胡大逐渐投入厨房改造,并于2018年实现现代化厨房的整体改造。厨房里一条狭长的传送带为后厨改造传达了重要信息——节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