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号子(梁平抬儿调)

  • 项目编号:
    Ⅱ-101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搬运号子是在人力装卸、挑抬、推拉货物等重体力劳动中形成的一种民间歌曲形式,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它可以起到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的作用。搬运号子大多没有固定唱词,往往一领众和或领和交叠,形成多声部的歌唱形式。
  梁平抬儿调是流传于重庆市东北部梁平县境内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产生于日常的生产劳动和民俗活动中,具体形成时间今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各方面状况判断,其发展历史应不少于五百年。
  梁平抬儿调最初以一种劳动号子的形式存在,唱词通俗诙谐,音律畅快简洁,易于流传。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哼唱的音乐形式。按功用分,梁平抬儿调包括三大类型的曲调:一是从事劳动、抬运重物时吼唱的“踏脚调”,它有吼有唱,欢快高亢,词句风趣幽默,是梁平抬儿调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二是抬花轿时采用的“四轿调”,它只吼不唱,但吼中仍有简洁的音律;三是抬送棺木时吼唱的“龙杠调”,它又叫“上山调”,有吼有唱,风格苍凉忧怨。除“四轿调”以外,梁平抬儿调的唱词一般为四句或八句,也有少数采用六句的,第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押可不押。此外,梁平抬儿调还可以即兴编词,这大大增强了演唱的针对性。
  梁平抬儿调既是抬工生产劳动过程中缓解疲劳、协调步伐的方式,也是当地民众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具有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梁平抬儿调的优秀演唱者不断涌现。
  目前,先进生产工具的普及改变了旧时肩挑背磨的传统生产方式,在此情势下,梁平抬儿调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生存环境,发展受阻。随着老抬工的相继离世,梁平抬儿调正面临彻底消亡的危险,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梁平县

保护单位:
重庆市梁平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