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地秧歌

  • 项目编号:
    1―4―1
  • 类别:
    民间舞蹈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秦皇岛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邻滔滔渤海,北枕巍巍碣石,是连接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相传产生于元代,流传至今。 
    昌黎地秧歌产生之初,各行当均由男性扮演。到了元代,因受蒙古族文化影响,在角色、结构、服饰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地秧歌中“丑”角所戴的“缨子帽”就是从蒙古族服饰发展而来的。
    昌黎地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明显的个性,从活动形式上,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从表演内容来看,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是“秧歌出子”。昌黎地秧歌的行当分为“妞”、“丑”、“��”、“公子”,表演各具特色。以著名地秧歌艺人周国宝为代表的周派、以张谦为代表的张派、以卢凤春为代表的卢派和一大批无宗无派风格独具的地秧歌艺人,共同推动了地秧歌艺术的发展。
    1956年,昌黎地秧歌节目《跑驴》参加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银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盛传“从南京到北京,狮子、跑驴、荷花灯”的佳话。 
    1993年在沈阳国际秧歌艺术节获最高奖“金玫瑰”奖;1994年参加全国中老年健身舞大赛获最高奖“兰花”奖;1996年参加全国“群星奖”广场舞比赛获铜奖等国际、国家级大奖,还多次参加北京龙潭庙会;1999年参加昆明世博会河北周展演等,在重大演出活动中屡获殊荣; 1996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地秧歌)”;2002年被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北民间艺术之乡”。
    

申报地区或单位:
秦皇岛昌黎县

保护单位:
秦皇岛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