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毛靴筒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CZ-04-Ⅷ-0123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郑陆毛靴筒制作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常武地区民间即普遍使用芦花和稻草为材料,精心编扎成各种样式的形似靴筒,被称为“毛靴筒”旧时,穷人家买不起在冬天穿的布质棉鞋,一到秋天,便用随处可取的芦花和稻草编扎鞋靴
   毛靴筒一般分为尖头靴和圆头靴两种,尖头靴是给旧社会裹脚的女人穿的,渐渐已经找不到这样的用户了圆头靴则适合大众男女穿因此得以普遍流传。由芦花和稻草扎成鞋子,有透气、轻便、利水、柔软、防滑、保暖、治脚气等特点,不分男女老少都能穿。
   编扎毛靴筒使用木座、板腰、榔头、鞋楦、板凳等工具。编扎时,先青白、光亮的稻草,梳理整齐扎成小捆,用木榔头在石上反复捶砸至软,再将采集的干爽芦花与其混合搓绳粗细两种粗绳搓成后,一头扎在板腰上,一头钩在木座子上,木座子放在长板凳顶端。先根据鞋子的尺码八字形编织成鞋底,制成后绑在鞋楦上,围绕鞋楦用芦花编织成鞋梆,最后进行扎口、整形。作品有毛靴筒、草鞋、蒲鞋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武进郑陆一带家家户户都会做这种毛靴筒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往日用来保暖的毛靴筒已没有多少人愿穿着,因此编扎的人也渐渐少了作为一种特定历史的产物,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已基本成为工艺品,作收藏和观赏之用。
   当地的毛靴筒制作技艺传人施宝娣从小就跟随母亲学艺并以此为营生,一生编扎了大量毛靴筒现今为了防止这门手艺失传,步入晚年的施宝娣老人教会了自己的女儿周围的一些人们常重操旧艺,做些毛靴筒赠送亲朋好友,一是作为娱乐玩具,二是为了留住记忆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