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蚕茧

涪城蚕茧 茧色洁白,茧形匀整,缩皱适中,浅束腰,呈长椭圆形。蚕茧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茧层厚实。

涪城蚕茧产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常年最冷月平均气温3.9-6.2℃,年日照1298.1小时,年降雨量963.2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年平均雾日51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度适中,有利于提高蚕茧解舒率和洁净指标,是生产优质蚕茧的最佳适宜区。涪城区境是以涪江、安昌河及其支流冲积河谷平坝为主要地貌类型,丘陵地带较为平缓,呈条状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10-693m,属典型浅丘地貌区,区域内平坝、河谷地带多为冲积土,丘状台地和丘陵地带多为黄壤、紫色土,属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区县之一。全区土壤PH值以中性为主,75.80%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处于中等含量水平20-30g/kg,农田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1)产地选择 蚕桑基地选择地势平坦、能排能灌、通风向阳、空气新鲜、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区,基地应远离工矿区、城市污染源以及交通干线,生态环境良好。产地环境土壤符合GB15618 标准;灌溉用水符合GB5084 标准;空气质量符合GB3095 标准。 (2)品种选择 引进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桑品种“桐乡青”“强桑一号”“川桑98-1”等;主推四季皆宜多丝量蚕品种“秋华×平30”雄蚕品种、“川山×蜀水”等。 (3) 生产过程管理 涪城区在蚕桑产业基地执行《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DB51/T849 》、《大蚕简易蚕台饲育技术规程DB51/T1186 》、《养蚕消毒技术规程DB51/T848 》《桑树种植与家蚕饲养技术规程》等地方、企业标准,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100%。其关键技术为: ①蚕室、蚕具和蚕药的准备 蚕室分大蚕房、小蚕室、贮桑室和蚕沙池。专室专用,有利于防病。大蚕房要有开敞便于操作、通风透气、遮阳防晒等。小蚕室要有天花板、对流窗、地火龙、六面光,配有标准化塑料共育盒、共育车、水帘降温空调、补湿机、换气扇、切桑机等设备;贮桑室要清洁、阴凉,有利于桑叶保鲜,专室专用,严禁用于养蚕和上蔟。所有蚕室必须是水泥地面。 每养0.5张种需蚕药:漂白粉3斤,石灰20斤。一般批间隔15~20天,也有间隔30天的,间隔时间长则批饲养量增大。 ②清洁消毒 坚持蚕前“先洗后消”、蚕后“先消后洗”的消毒原则。消毒时,先将蚕室、蚕具及蚕室周围彻底打扫干净,要求做到不留蚕沙、死蚕和灰尘;消毒时用配兑好的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彻底、均匀的喷消蚕室、蚕具至滴水为度,保持半小时以上湿润,彻底杀灭残留病菌,减少病源扩散,保护周围环境,以利养蚕。室内外地面能冲洗的,要冲洗干净。冲洗时要从内到外,边刷边冲,使用高压喷淋机冲洗,效果更好。冲洗不但能冲走大量的病菌,并能使深层病菌暴露出来,将其彻底消灭。 ③桑叶采运贮 采叶:宜在上午露水干后至11时前采摘或傍晚4时以后采摘,不采湿叶,中午烈日高温时不宜采叶。收蚁叶选采自顶向下第2片展开叶(黄中带绿);1龄采第3-4叶位(绿中带黄);2龄采第4-5叶位(嫩绿色);3龄蚕选采第5~6叶位(浓绿色或三眼叶)。秋旱季,桑树生长缓慢,桑叶含水量少,易硬化,小蚕选叶,叶位可适当向上移一位。1~3龄选采成熟度尽量一致的叶片,不采虫口叶;4~5龄不得采过嫩叶。采叶随采随运,运叶松装快运,避免发热变质。将采回的桑叶抖松堆放在贮桑室内,堆放高度不宜超过50cm,过厚堆积会使桑叶加速发热变质。每次喂叶前,要先翻松桑叶,散热后再喂蚕。遇干燥天气,上层桑叶可喷些清水,再盖上薄膜,可减缓凋萎速度。 ④切叶和喂叶 1-3龄采取切桑机标准切叶,4-5龄不切叶,4龄蚕催眠期可视情况调换刀口切叶。蚕盛食期切叶要适当偏大,蚕将眠时或已眠部分时切叶要适当偏小。给叶要掌握适量,过多会浪费桑叶,且造成蚕座潮湿助长病菌繁殖;过少回造成蚕饥饿。一般每天喂3-4次(小蚕4次/天、大蚕3次/天),可安排在6-7时、11-12时、16-17时、21-22时。晚上给桑量要比白天增加20%;少食期、将眠期、将熟期切叶要小,喂叶要少;盛食期切叶要大,喂叶要多。 ⑤上蔟 5龄蚕经食叶6-7天左右便可进入催熟期,此时食叶量会减少,一般给叶2-3层,过多则浪费桑叶。见少量熟蚕时,只需给叶0.5-1层;见熟蚕10-20%时,加网、添食适量蜕皮激素叶给桑;蚕熟80%左右时,提网将熟蚕并台,然后将提前安放好方格蔟的回转架放在并蚕后的蚕台上,底部直接接触蚕体蚕座,待蚕儿基本上蔟后提起方格蔟回转架,悬挂于上层蚕台下,剩余少量 熟蚕及时手捻上蔟;蚕儿正常营茧后及时清理蚕沙。 ⑥病虫害防治 养蚕前要全面彻底地打扫、冲洗、消毒蚕室蚕具。蚕室以外的大环境,如厨房、厅堂、房间的地面,也要打扫消毒。 进出蚕房要换鞋,防止室外病菌带入蚕室。大蚕室门口要撒新鲜石灰粉。非养蚕人员不得随便进入蚕室、贮桑室。 给桑前、采叶前、除沙前后都要用洗衣粉或肥皂洗手。领种时要洗净双手,不乱摸蚕卵。蚕种领回后不得随处放置,放到消毒好的小蚕房。桑叶存放要设专用贮桑室,出入贮桑室要换鞋。掉落于不干净地面的桑叶不得捡回喂蚕。 饲养要良桑饱食,及时扩座,调节好温湿度,饲养大蚕的人员不宜同时饲养小蚕,饲养小蚕的人员不宜接触大蚕。 每龄眠起眠定用石灰消毒;及时淘汰病弱蚕,发现病蚕,要及时拣出,以防继续传染;病弱蚕集中装入盛有石灰粉的盆桶中,再拿去深埋、烧毁或丢入沼气池。蚕沙要集中堆放在远离蚕室的蚕沙池,或投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严禁到处乱堆放。 ⑦采收处理 上蔟后第1-3天,是蚕吐丝的时期,此期采茧震动,将会使蚕吐丝中断,造成茧丝断头增多;上蔟后第4-5天时是蚕的初化蛹期,初化蛹的蛹皮似水豆腐一样嫩,此时稍加震动蛹皮就会破裂出血,污染蚕茧内壁,形成内印茧,茧质大大降低,故上蔟第1-5天严禁采茧。一般春蚕和晚秋蚕在上蔟足6-7天采茧,夏蚕和早秋蚕在上蔟足5-6天采茧。温度高,可早采;温度低,要迟采。出售时,用专用塑料周转筐装运,严禁不透气的蛇皮袋或大背篼等装茧。运茧途中要防止日晒雨淋、发热、剧烈振动。分采分售,作到上车茧、双宫茧、黄斑茧、血薄茧分开装售。 ⑧烘炕处理 鲜茧收购前10天对烘炕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当季鲜茧收购量等情况应备好麻袋、缝包线、发电机用油等物资。使用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烘茧,根据季别、品种、茧质等判定设定好烘茧机运行控制参数,鲜茧入炕后作好好适干检测,把好烘炕及出炕标准。干茧出炕自然冷却、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至后,采用“涪城蚕茧”专用标识包装麻袋、定量称重包装,并悬挂专用标签(标明品牌、品种、季别、日期、重量、产地、质检员等信息)。干茧成包后,及时运到专用库房规范堆放整齐保存。 ⑨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病株、枯枝残叶,防止病虫蔓延,保护生态环境。蚕沙要集中收集堆放在远离蚕室的蚕沙池,可用作沼气池发酵,或将蚕沙收集后集中运送至基地专用有机肥厂生产蚕沙有机肥后返还桑田,实现生态发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循环利用。 ⑩生产记录要求 “涪城蚕茧”生产要求建立全过程生产档案,记录病虫害发生、桑园肥培管理、催青收蚁、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管理、收烘管理、仓储管理、投入品使用、质量检测、销售情况等,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 “涪城蚕茧” 茧色洁白,茧形匀整,缩皱适中,浅束腰,呈长椭圆形。蚕茧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茧层厚实。 (2)内在品质指标 毛茧出丝率≧38%、解舒率≧70%、洁净≧95分。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符合《GB/T 9176 桑蚕干茧》标准。

包装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涪城蚕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证书持有人:
绵阳市涪城区蚕业科学技术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涪城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覆盖绵阳市涪城区关帝镇、玉皇镇、金峰镇、丰谷镇、杨家镇、吴家镇、石洞乡、新皂镇共计8个乡(镇)7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8′16″~104°49′33″,北纬31°16′23″~31°26′55″,保护桑园种植面积4000公顷,蚕茧年产量8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