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桂花鱼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广东省清远市
  • 相关产地: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清新桂花鱼体形健壮,鱼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且口裂略倾斜;头部偏小,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前鳃盖骨后缘具4枚~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体鳞圆而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体色鲜艳,带金属光泽,腹灰白,体侧有不规则斑块,背鳍的第6至第7枚棘的下方,有一条较宽的暗棕色垂直带纹。

2.1 地理地貌 清新区地处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区境地形复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多样,区别明显。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中部是中低山区,东南部以丘陵为主,西南部以平原为主。境内森林面积140634.7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辖区河流水系发达,有北江、滨江、港江、威井河、秦皇河,江河面积33569亩,河流及水库水质清澈优良。 丰厚的植被,无污染的土壤、空气和各江河水系构成的特殊生态环境,为清新桂花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清新桂花鱼独特的繁衍生长和营养品质营造了优良的生态条件。 2.2 气候特征 清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热量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2℃,平均最高气温38.7℃,平均最低气温-0.6℃,无霜期335天。年平均光照1688小时,日照率38%,年积温7884.9℃,辐射年平均总量100.01千卡/CM。年降雨量2215毫米,境内径流量大,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养殖水温一般略低于气温,没有冰冻现象。pH值6.4~8.3,溶解氧含量一般变动范围为6.2毫克/升~10.5毫克/升,溶解氧较高,水生生物繁殖快,可为清新桂花鱼提供较为充足的饵料来源,北江流域浮游植物两年平均生物量为1.4633毫克/升;浮游动物两年平均生物量为2.097毫克/升;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288.726克/平方米,主要属软体动物占98.78%。作为饵料的小鱼小虾有充足的食物来源,能够较快的成长,不易死亡,优良的气候环境为发展清新桂花鱼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2.3 水文情况 清远市清新区境内雨量充沛,河流众多。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共有12条,主要有北江、滨江及其支流港江、秦皇河、威井河等,均属珠江流域的北江水系。水资源极为丰富,水面面积大于耕地面积,渔业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水系江川水面面积大,游距长阔,江河水质优良,水体透明度高,清澈无污染,达到了国家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水温的立体分布,水中微量元素独特。这种优良、独特的水域环境为清新桂花鱼品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清新桂花鱼独特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1 产地选择 (1)选址要求:应选择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供电可靠,以沙土或壤土底质为宜的场地建池养殖。 (2)水源及水质要求:水源要充足,以河水与水库水为优;水质清澈无污染,溶氧含量保持在5 mg/L以上。水中非离子氨含量低于0.02 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 mg/L,酸碱度(pH)为7.0~8.5,透明度30 cm以上,其余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的规定。 3.2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本地多年人工驯化的亲本选育产生,且在本地进行人工孵化,具有生长快、质量优、抗逆性强等优点的桂花鱼苗种。 3.3 养殖管理规范 以休养、轮养和耕养相间三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为核心,规范养殖过程: (1)建塘规范:每口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底泥厚度10cm~15cm,水深1.8m~2.3m;有条件的最好配套1~2个池塘用于净化水质,为主养池塘提供安全水源。 (2)池塘底质处理规范: ①排水晒塘:每年收捕后,排干池塘中的水后在池塘四周和中央开挖四周深、中间浅的排水沟,以充分排干池塘底部水分。待池塘水排干后,利用自然日照曝晒池塘至池塘底泥龟裂,杀灭淤泥中的病菌、寄生虫成虫和虫卵,同时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分解。必要时,可人工翻土促进晒塘效果。 ②碱化处理:用生石灰进行碱化处理,保持底泥的酸碱度达到7左右,碱化需要量参照表1。 表1 土壤碱化需要量 池塘底泥pH值 碱化需要量(千克 CaCO3/公顷) 重壤土或粘土 砂质壤土 沙土 <4.0 955 477 298 4.0~4.5 716 358 298 4.6~5.0 597 298 239 5.~5.5 358 239 119 5.6~6.0 239 119 60 6.1~6.5 119 119 119 6.5~7.0 85 85 25 ≥7.0 适量 适量 适量 ③翻耕:采用农用机械或者人工对塘泥进行翻耕,使生石灰和土壤混合均匀,增加土壤透气性,进一步分解有机质。有条件的,还可对老塘每亩喷洒1~2 千克的土壤氧化剂,使有机质分解完全。 ④进水耙平:池塘进水前,采用农用机械或者人工将土壤耙平压实。在养殖中后期,定期泼洒底质改良剂,保持底部稳定。 (3)投苗前池塘管理规范: ①清塘:用茶麸、石灰或漂白粉等彻底清塘,杀灭池塘中的病菌、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根据所选择的清塘药物,选择适当时间提前清塘。 ②池塘浮游生物培养管理:投放饵料鱼鱼苗前15天左右,向经过底质处理的池塘注水至水深1.2米左右,然后每亩施用发酵有机肥150千克~200千克,以培养浮游生物。加水时要特别注意在进水口使用100目以上双层纱卷过滤,谨防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塘。 ③轮虫培育:投苗前3-5天(视水温高低)开始培育轮虫,将培育轮虫的产品用大桶或水泥池发酵12小时以上后进行全池泼洒。 ④杀虫解毒:投苗前2-3天,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药物再将鱼塘清理一次,清除水蜈蚣、蜻蜓幼虫、老水蛛等;清理1天后泼洒解毒产品进行解毒。 ⑤饵料鱼水花投放管理:在浮游生物生长高峰期,采取冲水下塘的方式投放饵料鱼水花,放苗前用抗应激产品沿塘边泼洒。第一次投苗前5-7天每亩投放麦鲮或者鳊鱼水花500~800万尾;第二次投苗前3天每亩投放麦鲮或者鳊鱼水花200~300万尾。水花主要以浮游生物为开口料,辅以投喂经乳酸菌发酵的花生麸、玉糠、人工配合饲料等。投放饵料鱼水花后7天即可投放清新桂花鱼鱼苗。 (4)鱼苗投放管理: ①鱼苗规格:投放饵料鱼水花约5~7天后,从本场育苗池中挑选或从本地育苗场购买体长约1.2cm~2.0cm的桂花鱼鱼苗投放入池。鱼苗质量应符合SC/T 1032.5的规定,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②投放密度:按3~5万尾/亩的密度一次投足清新桂花鱼鱼苗。 ③鱼苗消毒及应激处理:对来自本场外的鱼苗,投放前需用约3‰~5‰的食盐浸泡鱼苗3min~10min(或1%的聚维酮碘浸泡鱼苗10min~15min)进行鱼体消毒,消毒后方能投苗入池。鱼苗下塘时,对全池泼洒一次水产用维生素C泼洒剂或“葡萄糖+钾离子”,以减少鱼苗应激反应,提高鱼苗成活率。 ④标粗分塘:鱼苗投放入塘标粗至5~10cm后(约鱼苗下塘25天),按3000~4000尾/亩的密度对鱼苗进行分塘养殖,同时按每公顷放养200~300尾的标准投放混养规格为0.25~0.5kg的鲢鱼和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繁殖,调节水质,直至成鱼出塘销售。 (5)饵料鱼投喂管理: ①饵料鱼品种及质量要求:以健壮的其他长体型的鱼类的鱼种为饵料,首选饵料鱼应是桂花鱼喜欢摄食,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可高密度养殖的鱼类,如麦鲮。饵料鱼应体质健壮、无疾病。适口饵料鱼规格,见表2。 表2 清新桂花鱼体长与对应饵料鱼体长配套表 桂花鱼体长(cm) 3~7 8~14 15~20 21~25 26~30 饵料鱼体长(cm) 1.5~4 4.5~6 7~11 11~13 13~15 ②投喂周期及投喂量:以每隔3天投喂一次为佳,每次投喂量以3天内能吃完为好,避免桂花鱼缺食导致生长不良,规格不整和互相残杀。 ③饵料鱼处理:对来自本场外的饵料鱼投喂前须先经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杀虫后方可投喂,避免带入病菌、车轮虫和斜管虫等病原生物。 ④饵料鱼情况巡查:定期检查池塘中桂花鱼的生长情况和饵料鱼的剩余量,发现饵料鱼不够应及时补充,避免桂花鱼互相吃食。饵料鱼与桂花鱼数量的比例应保持为(4~5)∶1。 (6)水质管理规范: ①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包括pH、氨氮、亚硝酸盐和溶氧等。有条件的企业还需配备显微镜,定期检查水体浮游动植物的组成及数量,定期检查鱼鳃,预防病害发生。 ②水质管理:遵循前期肥水、中后期控水、稳水的原则。前期主要下肥培菌,快速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期控制水体藻类浓度,适当补充碳源培育水体菌群抑制水体藻类的过度繁殖。后期在控制藻类的前提下,让水体菌群繁殖形成稳定的硝化反硝化系统控制氮氧和亚硝酸盐浓度,逐步提高水体透明度。 ③稳水调水:根据水质监测情况,采取生态方式做好水质调控,稳定水质。如氨氮或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可使用硫代硫酸钠解毒,或用海盐通过提高水体盐度降低亚硝酸氮的毒性;如水质偏瘦,溶氧偏低,可使用藻类培养素进行肥水增氧。还可根据水质情况,3~5天泼洒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紧急情况下,还可进行换水、补水。夏季气温较高时,换/补水应在清晨或晚间进行,晚间换水,清晨补水。 ④水体增氧:每10 亩池塘配备4~6 台叶轮增氧机和1~2台爬水机,并均匀分布安装放置。每天晚上及中午均轮流开动增氧机;气压较低的天气,可适当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以保持水体溶解氧量始终在5 毫克/升以上。 ⑤水质pH值调控:维持在7.5~8.5之间。前期过高加倍培菌液的用量,中后期过低时,使用生石灰来提高pH值。当池塘水体的pH值在7.0以下时,每次用量为3kg/亩~10kg/亩的生石灰溶水后沿池边泼洒,直至池塘水体的pH值调节至7.5~8.5为止。 (7)病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清新桂花鱼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倡导利用生态防控来预防疾病。 ②疾病预防 a)做好鱼苗投放和饵料鱼投喂前的鱼体消毒,预防疾病带入。 b) 每隔7天随机检查一次桂花鱼体表和鳃部,及时做好防寄生虫工作;同时检测水质常规指标是否超标,如有超标及时处理。 c) 养殖期间每隔10天~15天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 d) 早、午、晚每天3次巡塘,观察水质、气候、鱼苗的生长及活动情况,做好日志登记;记录每天的池水水质、水色、天气、水温及鱼体的生长、活动和控水、防病、施药、分级分疏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③常见疾病的治疗:发现鱼病时,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需要使用渔药治疗时,参照NY 5071的规定执行。 3.4 收捕和出售 养殖后期,适时按SC/T 1017的规定对清新桂花鱼进行出池验收。当桂花鱼达商品规格时,及时捕起集中销售。 3.5 生产记录要求 清新桂花鱼生产企业应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注册登记,并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建立生产全过程记录档案,对生产情况、病虫发生情况、技术措施、渔药使用情况、产品销售等进行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以备查询。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清新桂花鱼体形健壮,鱼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且口裂略倾斜;头部偏小,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前鳃盖骨后缘具4枚~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体鳞圆而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体色鲜艳,带金属光泽,腹灰白,体侧有不规则斑块,背鳍的第6至第7枚棘的下方,有一条较宽的暗棕色垂直带纹。 4.2 内在品质指标 商品规格清新桂花鱼的肌肉蛋白质含量≥18.0%,脂肪含量≥0.7%,水分含量≤80%,天冬氨酸含量≥1.7g/100g,谷氨酸含量≥2.85g/100g,6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总量≥5.9g/100g。 4.3 安全要求 清新桂花鱼养殖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渔药。上市时产品渔药残留应符合国家和农业相关标准要求。

包装规定:
在保护区域内,并按照本规范要求生产清新桂花鱼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清新桂花鱼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需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清远市清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统一使用清新桂花鱼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图案相组合的标识标注。

证书持有人:
清远市清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清新桂花鱼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塘镇、三坑镇和太平镇共计3镇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在东经112°42′24"~113°58′37",北纬23°33′36"~23°45′59"之间。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约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