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大西渠镇特产

一四八团彩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八团位于新疆玛纳斯县境内,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1950年建场初期开始种植棉花,是第八师的植棉团场,也是新疆最早开始选育和扩繁彩色棉的地区之一。从1999年开始,一四八团就建立了彩棉基地和高标准的彩棉实验示范区。由于该区处于中纬度西风带欧亚大陆的中心,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干燥且多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彩棉采收期雨水少,故而生产的彩棉株型紧凑,色泽纯正、艳丽,手感柔软,十分适合中高档纺织。目前,一四八团彩棉种植依托“西域彩棉”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工产业发展模式,走订单农业发展的道路,生产出的彩棉远销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而与全国多家彩棉企业合作生产的“西域艾瑞斯”牌彩棉系列产品也畅销市场。经过不断努力,一四八团场以其种植彩色棉花时间早、品种多、产量高、面积大、品质好而被中国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彩色棉之乡”。

老龙河西瓜

新疆素称“瓜果之乡”,而昌吉则是北疆的“瓜果之乡”。早在元太祖十六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公元1221年9月26日),从山东栖霞县远道而来的丘处机道人率弟子一行,途径昌八刺城(今昌吉市)“其王(畏午尔)率众部属及回纥僧皆远迎。即入,泊其夫人劝葡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同蔬同中区”。这段记载说明,昌八刺是高昌回鹘五城之一。回鹘国王和夫人用当地的土特产招待贵宾,西瓜大而重,连秤砣也压不住,算不出分量,估计至少有10多斤。 在公元前1-2世纪,西瓜从北非经中亚传入西域。有人估计,一些西域小国已有小量种植。既然在元代已有这样大而甜的西瓜和甜瓜,可见种植和培育了几百年,在北宋时(960-1126)昌八刺回鹘人先祖已在当地(今昌吉)种植西瓜、甜瓜了,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道光年间,诗人史善长在《轮台杂记》中说昌吉出产的老龙河瓜,别具风味。清末时昌吉年产西瓜四五万枚,外销2.6万枚,占生产总量的60%。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昌吉的西瓜,基本上都是农家自育的当地品种,产量不多,但质量比较好。70年代以前,农民种西瓜,那是还没有地膜,为了使早熟,采取开沟铺沙的办法来提高地温,这种栽种方式叫“小沟瓜”。晚熟瓜菜用深沟蓄水的方法,叫“大沟瓜”。80年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昌吉县滨湖乡滨湖村、六工镇下六工村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加上在种植商品瓜的推动下,昌吉园艺站和八一农学院合作,由于昌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气候条件,培育西瓜种籽,种性强,很快推广到关内各省区,到90年代,已成为西瓜种的主要基地,为全国的西瓜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龙河西瓜的含糖量高,深受各族消费者的喜爱,在新疆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老龙河”牌西瓜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前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