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岳飞泰州抗金故事,泰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州市文化馆、姜堰区文化馆。 华港镇地处姜堰市西北隅,有很多与岳飞抗金有关的地名故事。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抗金名将。建炎四年(1130年)任...

    高邮民歌(临泽民歌),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扩展项目。     扬州民歌(临泽民歌)是苏北里下河东部民众在生产生活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释放情怀而歌唱的一种世代承袭的民间歌曲。“三街六巷九坡台”的临泽镇区、...

儿科疗法  (塘桥陆氏中医儿科、谦字门儿科中医术、兴化史氏中医幼科疗法)扩展  张家港市,扬州市,兴化市 “谦”字门儿科中医术,是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支,历经200多年。清道光间,有医家陈里谦,因善治天花而闻名,并创“谦”字门儿科,后传七代,...

儿科疗法  (塘桥陆氏中医儿科、谦字门儿科中医术、兴化史氏中医幼科疗法)扩展  张家港市,扬州市,兴化市 塘桥陆氏中医儿科,位于张家港市域东部的塘桥镇鹿苑集镇,由陆曙卿始创于清光绪年间。陆曙卿,因家境贫穷,中途辍学,21岁时,师从该市凤凰镇...

膏药制作技艺 (蒋氏骨伤膏药制作技艺、邱氏烫伤膏制作、徐州祛腐生肌膏医药、吴氏膏药)扩展 涟水县、兴化市,徐州市,盐城市亭湖区 蒋氏骨伤膏药制作技艺为清朝光绪年间十六年,安东(今淮安涟水)蒋玉成集多年所学,汇百家之长,潜心研究,独创的一种骨...

靖江民歌,泰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靖江市文化馆。 个性鲜明  风格多样——悠久流长的靖江民歌 民歌是劳动者创造的歌,它来自于生产、生活,既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也能交流情感、表达心声,成为劳动者的精神...

海陵唱凤凰,泰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苏陈镇文化站、京泰路街道文化站。 逢年过节增喜庆 敲锣打鼓唱吉祥——海陵唱凤凰 “唱凤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凤凰是泰州地区人民群众一种理想的吉祥鸟。鸡头、蛇...

溱潼窑工号子,泰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州市姜堰区文化馆。 激昂雄浑的号子  强劲的生命气息——溱潼窑工号子   “哟嘿哟的哎嘿,哟嘿咿咕哟,哟嘿哟的哎咳!”   ……    一声声激昂雄浑的窑工号子...

储巏的故事,泰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储氏文化研究分会泰州支会。 储巏,字静夫,号柴墟,明直隶泰州人。先世居毗陵(今常州),元末时迁至泰州。储巏幼年聪敏过人,五岁读书过目成诵,九岁能写文章,号称“神童”...

姜堰天目山的传说,泰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州市姜堰区文化馆。 天目山位于姜堰城区北郊。说是山,实际是个土丘,比周围地面仅高出三四米,四面环水,形如小岛。但天目山之名,古来有之。南宋文天祥曾在《泰州》...

白马庙的传说,泰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宣传文化中心。 “白马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白马庙”始建于东汉末年,用来纪念家乡的战斗英雄——蒋子文。 蒋子文因剿匪立功殉职后,被吴...

庆云禅寺的传说,泰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兴市佛教协会。 庆云禅寺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至今已1013年的历史,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泰兴籍驸马都尉蔡梦祥舍宅扩建寺院,规模日宏。明万历二十...

茅山佛教音乐,泰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兴化市茅山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佛教僧人所云:“佛生西域,祥光摄于周朝,法流东士,金身梦于汉帝”。 佛教音乐中的“吹打”是为佛理离世俗身旁,得以传播而发展。到明朝...

刘氏兄弟状元的故事,泰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州市姜堰区文化馆。 姜堰市桥头镇状元村雁子墩刘氏家族由明至清五百年间武功显赫,将才辈出,以“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闻名于全国。 刘荣庆、刘国庆兄弟二人分...

“棋圣”黄龙士的故事,泰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州市姜堰区文化馆。 姜堰地区围棋历史可以上溯到宋朝,黄龙士是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艺高超,棋风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当时人们对他棋...

郑板桥的故事,泰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兴化市博物馆。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板桥先生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

季三鞑子的传说,泰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泰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传季三鞑子为大宋驸马,任左都御史数载,弹劾不少不法官员。有关他的传说,自宋朝后即开始流传。尤其是泰兴黄桥一带,季三鞑子是家喻户...

吉高的传说,泰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兴化市文化馆、泰兴市文化馆、姜堰市文化馆。 吉高是一个民间“智侠”形象,其传说在苏中、苏北广泛流传,尤其是在黄桥老区一带,吉高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黄桥...

“六书”(乐书)音乐,泰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  兴化市陈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乐书吹打是传统民间音乐之一,自古流行于兴化、江都、高邮三市交界地域,百姓凡有婚嫁拜寿、小孩满月等人生喜事,总要请“乐书...

   兴化湖彩蛋制作技艺,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兴化市昭阳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兴化湖彩蛋源远流长。据《兴化县续志》记载:清光宣年间就有“陈顺兴”等六、七家变蛋坊制作变蛋。“陈顺兴”第三代传人陈...

   兴化木塔寺卞氏眼科疗法,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兴化市昌荣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元代,兴化有一位高明的专业眼科医生,名郭忠,字恕甫。当代仁宗皇后双目失明,郭忠用金针拨去眼珠上的翳膜,使皇后重...

   兴化麦秸工艺,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兴化市西郊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麦秸民间工艺源远流长,我们的先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麦秸编织草帽遮阳,编织草扇纳凉,编织手提包、提篮、针线匾子及装盛...

   中庄醉蟹制作技艺,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兴化市中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中庄醉蟹产于兴化市中堡镇,已有120多年历史,早在1880年中堡人就利用本地盛产的大青蟹资源,配以兴化米甜酒,各类中...

   靖江竹编,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靖江竹编技艺制作有限公司。    靖江盛产的“淡竹”,是沙洲上的原生态物种。丰富的淡竹资源,为靖江竹编技艺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县志记载:“民国5年(1...

   戴窑砖瓦雕刻,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兴化市戴窑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有意出游戴窑,见戴窑河南建有青龙桥、八卦池、河沟纵横,风景秀丽,大有卧龙栖...

靖江“生祠堂与白衣堂”的传说,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是靖江市生祠镇文化站。 据《宋史》载:“诏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

   兴化判官舞,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项目保护单位兴化市文化馆。    流传于兴化城乡的判舞,自古老的巫舞、江淮傩舞演变而成,判舞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淮南节度判官李承,主...

茅山会船起始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山东梁山泊义军张荣部转战江淮,于兴化缩头湖(战后改称得胜湖)大败金兵完颜昌(挞赖)所部,收复江淮。阵亡官兵葬于茅山唐港河畔(奠祭口),景德禅寺设坛超度。此后每年清明百姓撑船到此祭祀,延续至今已有800...

淮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北部的盐城、阜宁、淮安、宝应一带,流行于上海、安徽及台湾地区。上海、泰州是淮剧重要的发祥地。20世纪50年代,淮剧正式进入泰州。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

茅山号子系“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音乐类项目。该项目起源于茅山地区,辐射至周边乡(镇),并在苏中里下河地区流传甚广。由于劳动生产的需要,茅山地区的先民们用“哼号”一打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逐步形成了茅山号子。 自远...

清明节(溱潼会船)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特大型水上民俗活动。系“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之民俗类项目。 溱潼会船之起源有:祭祀真武大帝说;明初朱元璋寻祖说;明侯必大抗倭说等。但多以南宋名将岳飞及义民张荣、贾虎在溱湖与金兵作战,而形...

泰州(扬派)盆景技艺亦称“海陵盆景”,是“扬派”盆景的发源地。从清中期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该技艺系“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技艺类项目。 该技艺传承流布于江苏省苏中的泰州市、扬州市、南通市及周边地区。泰州的盆...

兴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以口传心授、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等为主要传承方式,历经了宋代的萌芽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兴盛期,延续至今。现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技艺类项目。 该技艺主要有十道工序:选料...

靖江宝卷,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亦称靖江讲经,自成系统,分为“圣卷”“草卷”和“科仪卷”。“圣卷”是靖江最富特色的宝卷,都是神佛故事,贯穿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草卷”和“科仪卷”分别是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用于做会仪式的宝卷...

  溱潼会船民俗活动又称“水上清明节”,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清明时节,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及周边两百多个村庄家家户户都要祭奠自己的祖先。清明第二天,各家撑船划桨前往乱坟地祭祀无名阵亡将士,而后千余只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汇聚溱湖,共同参加表演、竞技活动,参与者和闻风而来的观众多达十万...

  木船是古代水乡人民生活、出行和劳作的重要工具,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木船制造技艺,一直流传至今。这一技艺内容复杂,工序繁多,造出的木船古朴大方,轻盈灵巧,坚固耐用。随着历史的发展,木船的用途逐步由农用、摆渡、内河及沿海捕捞拓展至交通、商业、邮运等领域。   ...

  盆景技艺是一种传统的人工置景手段,它将植物、奇石等种植和布置于盆内,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成为浓缩自然美景的一种陈设品。盆景制作技艺综合了园艺、奇石和美石鉴赏、雕塑造型等众多工艺技巧,成为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创作。   盆景起源于观赏植物,早在商周时代便有了观赏名木...

  泰州是淮剧的重要发祥地。清末民初,泰州地区已有江淮戏班演出,20世纪50年代,泰州淮剧团正式成立,承担淮剧的传承与发展任务。泰州淮剧团创作的剧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映,保留剧目《板桥应试》、《祥林嫂》、《信访局长》等受到专家及观众的好评。   2003年,《祥林嫂》剧组...

  茅山号子源于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在苏中里下河地区流传甚广。传说茅山号子与孟姜女寻夫到长城的故事有关。相传,孟姜女行至山海关,看到老弱病残者背石扛土,不堪重负又不敢在监工面前喘气呻吟,遂教他们用“哼号”一问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并逐渐形成了劳动号子,茅山籍民夫将孟姜女所传的号子带回到家乡。 <...

  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经演化而成的一种俗讲文本,明清以来包容进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和社会风俗内容,成为亦圣亦俗、亦庄亦谐、叙事为主、韵散结合的民间文学文体。   宝卷的讲唱曾流布于从甘陕到江浙的广阔地域,尤以长江下游的吴方言区最为盛行,习称“讲经”或“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