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益阳位于洞庭湖西南沿、资水下游,在湖南省地处中部偏北位置,夹资水而又滨临洞庭,特别是其中心地域原益阳县,现在的赫山区,背靠雪峰山丘陵余脉,前揽洞庭沃土平原,湖山各半,山水相依,山腴水润,物产丰饶,除“鱼米之乡”美誉之外,更多佳木名竹,温...

  清・嘉庆十六年《安化县志》记载: “梅山地区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在梅山巫教活动中需要用土纸剪成各种桃符、纸钱等,这些活动一直流传至今。清明时节纸幡、中元节打纸钱烧包,梅山地区传统的“扎冥屋子”,送丧用的花圈,这些祭祀活动剪纸都有较...

  梅王的传说深远而广博。从其内容看,第一,梅王义重如山。扶汉阳,汉阳人,乃汉族。原是后周臣子,因赵匡胤追捕他,“避罪匿梅山”。为了帮助苗、瑶生存,他勇挑重担,组织人民练武,具有三千蜂兵,三千蛇兵,与敌作战出奇制胜。“九关十八锁之战”使王仝...

  北宋末,南宋初,金兵入侵中原,宋朝统治者屈辱求和,官府对民间搜刮越盛,豪绅掠夺易炽,流寇沿途抢劫,又加上水灾连年,迫使湖口(今酉港镇柳林嘴)渔民杨幺率众结社,“卫境保民”,继而响应武陵(今鼎城区)人钟相起义“等贵贱、均贫富”,恢复发展生...

  接龙舞诞生在苗族古典祭祀仪式中。早期的接龙是苗家请巫师祈福,求龙神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治虫防灾的法事。1954年麻栗场的石成鉴、石成业等对原始的接龙仪式改编成舞蹈。花垣接龙舞曾于1956年参加北京全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一等...

  湘剧艺术,源远流长。作为湘剧的一个分支“涟源特色湘剧”,自清初开始在湘中涟邵一带流传,家喻户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曾是湘中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涟源湘剧艺人积极参加田汉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创...

  益阳弹词在古今历史上发挥了劝人为善、传播道德礼教、宣传抗日爱国、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作用。1983年,益阳市曲艺组被国家民政部、中国盲聋哑协会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著名益阳弹词老艺人李青云于1989年被中国...

  益阳虾子起拱,又称“耍虾子”,属民间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史称“舞虾”。史料记载,舞虾约起源于汉代。魏人孟康所注《汉书・礼乐志》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古以“师”代“狮”。)史料见董锡玖、王克芬著《唐代舞蹈》“太平乐”部分。益...

  沅江麻香糕是伴随着人们对其它糕点食品生产和发展而形成的,位例湖南四大名糕之首,主要特点:香脆燥甜、薄如蝉翼、落口消溶,一年四季可生产。人们在生产劳动、旅游、休闲、品茶、节日庆典、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等方面都可食用,所表现的文化各有千秋,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