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面擦尖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荣获:“品鉴山西美食 晋享山西味道”十大山西面食
-
颁发机构:
红面擦尖,用高粱面制作,因面色发红,忻州人把高粱面叫“红面”。这种吃法,在宋代《岁时广记》《东京梦华录》中已有描述。清代《乡言解颐》卷四中有“蝌蚪子”:“麦、菽二屑各半,和面,用木床擦入沸汤中,熟而捞出,拌卤食之……”。
红面擦尖,山西久负盛名的杂粮面
现代虽用料与宋代不同,但其制法应是相同的。由此可推断红面擦尖始创于宋代,兴盛于清朝。原料以高粱面为主,添加由榆树皮磨成的榆皮面,将面加水和成软糊状面团,用铁勺把面团挑在擦尖床上,左手按床架,右手握面团用手掌心推压把糊状面一下下擦到沸水锅里,擦出的面在沸腾的锅中上下翻腾成形,煮熟后浇上臊子,即可食用。
红面擦尖入口稍加咀嚼便如蝌蚪游入胃海,口味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