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介休市清明习俗是流传于介休市及晋中广大地区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介休地处汾河中游,其地名由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介子推卒于此地而来。民间广为流传:介子推死于清明前一日,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演变为寒食节。自唐代起,寒食节传说、上巳祓禊与清明节...

  定坤丹为妇科综合治疗制剂。系清代乾隆年间中医妇科制剂中的一大珍品。属于“古方所未备,珍秘而不传”的国家级保密处方。   据载,清乾隆四年(1739),太医院集全国名医编修《医宗金鉴》,乾隆命将宫妃郁血病列入研究内容。众御医很快据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证治》中“补经汤”一方...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制剂方法并未全部淘汰,其中某些传统制剂方法,仍然是中成药制作的最佳选择,尤其是某些名牌中...

  道虎壁王氏妇科起源于宋金、元时期,相传29代延续八百余年。现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道虎壁村,距离古城2.5公里。王氏妇科主治妇女胎前产后,月经不调,久婚不孕,崩漏带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上环后引起的腰困、出血淋漓不断等妇科疑难杂症。   对中药材的选用、加工炮制,丸、散...

  平遥牛肉是山西省平遥县独具地方风味的肉食产品,以色、香、味而享誉全国。这种牛肉颜色红润鲜亮,肉质细软绵嫩,味道清香醇厚,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扶胃健脾之功,是中华肉食的上佳产品。   平遥牛肉的产地平遥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大量饲养和使用耕牛,为牛肉传统加工技艺的...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远在唐代开元年间已遐迩闻名,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遥推光漆器厂建立,老艺人乔泉玉、任茂林等献艺授徒,使推光漆器的生产进入了黄金时期,平遥推光漆器自此成为我国著名的...

  纱阁戏人,因将采用多种工艺手法制作成的泥塑戏剧人物置放在碧纱遮罩的木制阁内而得名。   纱阁戏人在明清时期已经流行于晋中地区。现藏于山西省平遥县清虚观内的纱阁戏人,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遥纸扎店铺六合斋民间艺人许立廷的作品,当时每阁工价2000文钱。原为36...

  心意拳又称“六合拳”,兴起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晋中及河南漯河、周口等地,数百年来世代相传。心意拳是晋中历史上的武术前辈们在继承姬氏原创心意拳的基础上,结合保镖护商等新的武术实践,遵“天人合一”之理,循“一气、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进、八卦、九宫、十方”之规,摄自然生灵之长,合“天干地支”...

  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是传统武术的一个拳种。据考证,此拳是明朝末年,山西姬际可依大枪技法改变为拳法创编成的。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祁县小韩村戴隆邦得传后,潜心研习,广传族人和弟子,促进了心意六合拳的传承和提高。戴氏所传心意拳,既有徒手拳术,也有器械练习。在徒手...

  形意拳,是传统武术的一个拳种,创自河北深县人李飞羽。李飞羽,世称李洛能。李自幼喜爱武术,刻苦研习,至中年已具有深厚的武术造诣,但仍广访名师,各地求学,精益求精。后慕祁县戴家心意拳之名,遂往求教。经十年艺成。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李洛能在太谷创立了他以心意拳为基础,以象形取意为动作编创原则,以心...

  祁太秧歌是山西民间流传的一种地方小戏,它最初是耕作者在农事活动时传唱的一种民间小调,其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明代正统年间,民间艺人口传的秧歌开始在晋中平原流行起来。到清代道光年间,祁县已有了“同乐社”、“祁太喜乐班”、“祁太德威社”等秧歌班社。其后艺人们又逐渐将舞蹈、武术和各种技艺融入秧歌中,发...

  祁太秧歌是山西民间流传的一种地方小戏,它最初是耕作者在农事活动时传唱的一种民间小调,其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明代正统年间,民间艺人口传的秧歌开始在晋中平原流行起来。到清代道光年间,祁县已有了“同乐社”、“祁太喜乐班”、“祁太德威社”等秧歌班社。其后艺人们又逐渐将舞蹈、武术和各种技艺融入秧歌中,发...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主脉西侧、山西省东部边缘,古称辽州、辽县,后因纪念牺牲在此的抗日名将而改为左权。左权民歌蕴藏丰富,据《辽州志》载,宋元以来,当地就有“闹元宵”、“闹社火”、“闹红火”的传统风俗。历代民众不断创造、传承,陆续产生了多种民间音乐体裁,如山歌、小调、号子、套曲、小花戏和吹打等,其中以开...

  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先秦时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传说之一,同《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并称为“四大民间传说”。千百年来,这个优美的传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对民间的伦理道德和大众的文化心理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出于《诗经·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