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

阔太太高贵香云纱连衣裙女春夏季贵夫人真丝中长款大码桑蚕丝裙子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香云纱是质地轻薄、爽滑的桑蚕丝织物,油润乌亮,着体轻快凉爽,乃旧时富贵人家的夏季理想衣料。其利用广东特有的一种植物--薯莨的液汁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佛山邻近的河涌塘泥覆盖日晒加工的。因为含有单宁质的薯莨液汁与本地河涌塘泥特有的铁矿物质作用,变成了蓝黑色的单宁酸铁,使桑蚕丝纤维包裹上一层薯莨膜,于是,河涌塘泥覆盖的丝绸面呈蓝黑色,丝绸底则呈棕红色,成为一种越穿着越油润乌亮,越穿着越轻快凉爽的纱绸衣料。

【地标地理】顺德是珠三角腹地,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甘蔗、桑基、鱼塘”,是和谐、循环生态的典范。塘中之鱼以草为饲,鱼之粪便积于塘底,混合于泥之塘泥是多年生的甘蔗、多年生的桑的最佳沃土。蔗——甘、脆而多汁,桑——柔嫩而翠绿。蔗叶、桑叶,蔗基上、桑基上之青草统统可以喂鱼,这就是和谐的循环生态。娇滴滴的春蚕凭藉柔嫩而翠绿的桑叶,长得白白胖胖,吐出来的丝显得晶莹剔透、坚韧而细长。桑蚕丝远胜于“昭君出塞”传至西域的榨蚕丝,广东(尤指珠三角)历来与四川、江苏、浙江并列为中国四大桑蚕茧产区,由汉至唐,珠三角已有女子“采桑饲蚕”,“桑蚕织绩”之生产活动,发展至明末清初,顺德便享有“丝都”之称(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广东顺德县所产蚕丝已然上市交易)。顺德接近珠江水系之出海口,又未到出海口,其中主干流西江、北江从广西、湖南之崇山峻岭之间涌出,途经数百里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经大浪淘沙后逶迤到达中山、南海、顺德,同时主干流分成无数支流,形成河涌交错如网,流速更加缓慢,河床下细润无沙之泥层逐渐沉积而成,蕴藏着丰富的晒莨技艺中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河泥”。同时,河涌两岸多是平坦之地,到处可植被种草形成绿茵茵的一望无垠的赖以完成晒莨技艺的主要场地——“晒地”。晒莨技艺中之另一主要原料——薯莨,在高要、禄步、新兴等地之山麓,到处可见,唾手可得,当地距离顺德,仅百里之遥,且水陆交通便捷,欲需薯莨,往昔指日,当下数时可达也。本来“河泥”“晒地”不应仅顺德才有,中山与南海等地亦有之,但切不可忘记顺德是广东丝织业基地,其中伦教又是顺德县的丝织名镇,当时顺德县较之新兴、高要、云浮等邻县,其经济发达得多,深谙薯莨特性的新兴人,高要人纷至沓来,集中于纱绸产地顺德(伦教),与顺德人一起开设晒莨工场,共同探索、创立、完善晒莨染整技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日臻完善,自然、劲力、含蓄、东方神韵无限的“顺德香云纱”就飘然而至来到了人间,也许是天之仙子赐给凡人的霓裳羽衣吧!发展到民国初年,顺德(伦教)拥有晒莨工场已有300余场之多。

【文化背景】香云纱(绸),亦即莨纱、绸,具有近600年历史。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广东就已用薯莨染整、晒制出土蚕丝织物,这就是名扬四海,举世无双的广东特产莨绸的前身。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南海开始织造土蚕丝平纹织物——绸,经晒莨染整后便是莨绸;清宣统元年(1909年)佛山有晒莨户9家,工人约200名。莨绸主要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民国初期,南海首创具有扭眼通花的桑蚕丝织物,小提花者称“帐纱”,大提花者称“云纱”,统称为“纱”,经晒莨后即为莨纱,其时,南海、顺德、广州等地相继开设了织造白坯纱和晒莨的工厂,或单独从事晒莨工艺的晒场,珠三角呈现出莨纱生产的欣欣向荣局面,普遍出现了“织晒卖”“自晒卖”等形式的经营者。“莨纱绸”的生产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期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南海县西樵和顺德县的伦教,丝织厂多达数千家,多数丝织厂兼作晒莨,有丝织机3万余台,晒地500余场,从事丝织及晒莨的工人达三、四万人,年产“莨纱绸”200~250万匹。民国三十年代初,陈济棠(字伯南)主粤期间,力倡建设广东社会,振兴广东经济,其中桑、蚕、丝业列为广东经济命脉,广东省政府组织中外专家对全省桑蚕丝业进行实地考察,民国二十二年七月,省政府下令在顺德大良“十二亩”(地名)设立振兴桑蚕丝业总实施区,直辖于广东省建设厅。总实施区下设六个分区,其中伦教是最重要的一个分区。后经省政府反复调研举证,决定在伦教再设立一个“伯南中心模范蚕村”,培育成全省乃至全国桑蚕丝业的示范基地,可见伦教的桑蚕丝织业和晒莨业已居于领军地位,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毋庸置疑。二次大战战火刚停,随即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人造丝首创问世,售价较真丝低廉得多,欧美各主要用丝国,逐渐以人造丝代替桑蚕土丝生产绸缎,广东丝绸业受到严重打击,一落千丈,顺德伦教亦无一幸免,至1949年,多数晒莨厂已濒临破产,佛山市内仅剩50家丝织晒莨厂且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建国初期,政府通过组织生产自救,互助合作、公私合营等方式,对“莨纱绸”生产户、厂进行调整合并,组建新工厂,如佛山市、顺德县相继成立了独立的佛山晒莨厂、伦教晒莨厂,不再依附于丝织厂内。

【文化沉淀】岭南自古为越人之地,越人使用薯莨汁浸染织物和皮革由来已久。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本草》所论赭魁(即薯莨),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作家梁颂昇曾经为香云纱写过优美的赞文: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成莨绸“自然、劲力、含蓄、东方神韵无限”——这就是顺德香云纱突出的人文特征。种桑、养蚕、缫丝、织造到晒莨,所有原材料都是天然的,都是大自然的赐与;一千几百年来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默默地劳作,淑女的晨采桑,晚饲蚕,昼夜不停“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都是力量的积攒,乃至最后壮男在烈日下,在草地上染整出莨纱绸,一疋疋20多米长的莨纱绸舞动在晨曦里,晚霞中,有如蛟龙出海一跃凌空,这是一幅多么绚丽的图画,也就是力量长期积攒的总爆发,所以是自然的、劲力的,又是含蓄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宇宙观,“天、地、人万物和谐相处,循环演进”的价值观,顺德香云纱演绎得淋漓尽致——这难道不就是东方神韵无限吗?与其说“香云纱”是“响云纱”的谐音美称,倒不如说“香云纱”向人们诉说着:“和谐生态的阵阵幽香,弥漫着整个空际,让人们感受着、品味着平和、宁静又安详,其乐融融的人生”。

 【品牌建设】20世纪70年代初,广东省轻工业厅为了规范莨纱的生产,会同省商业厅专门制订了“白坯纱”的生产标准,并通过生产实践,扩大了坯源,除了白坯纱是莨纱的主要传统坯源外,“电力纺”、真丝“细花绸”等品种也用来晒莨,广义而言,其他真丝绸产品经练白后都可用来晒莨但质量不同。20世纪80年代,广东丝绸公司分别和辽宁省和香港公司合作,在广交会期间,多次专场举办用莨纱作为面料的各类时装展示会,使“香云纱”这一传统文化历史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2013年,78岁的梁珠先生,被誉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14岁就开始制作香云纱,为了让香云纱这项古老的遗产更进一步地融入现代市场,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梁珠先生将在他的晒莨厂内筹建香云纱博物馆,展示整套香云纱染整技艺,在晒莨厂内还备有养蚕基地、织布厂房等,希望可以打造一条从养蚕、缫丝、织布、染整等整条香云纱制作的产业链,还将联手顺德美食及其他地方特色,使更多人走近香云纱,爱上香云纱。2008年6月,香云纱染整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第六届文博会期间,首次设立的非遗展区吸引了众多目光,享有盛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莨绸染整技艺”也惊艳亮相。莨绸以及莨绸服饰以古老文化的新时尚姿态展现出了独到的魅力。


香云纱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材料。

1.坯绸:为纯蚕丝织物,密度偏差率、质量偏差率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薯莨: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粗壮藤本植物的块茎。表面棕黑色,切面红色。

3.河泥:采集于顺德区境内河道、富含亚铁离子,颜色灰黑,无恶臭味,手感细腻,不含影响使用的杂物。

(二)加工技术要求。

1.工艺流程:坯绸准备→薯莨液制备→浸莨水→晒莨→洒莨水→一次封莨水→一次煮绸→二次封莨水→二次煮绸→三次封莨水(俗称“起货”)→ 过泥→清洗河泥→四次封莨水(俗称“复乌”)→摊雾

2.工艺要点:

(1)坯绸准备。将坯绸裁剪成长为15m至20m的段,在每段坯绸的两头缝制棉织品的穿棒套。

(2)薯莨液制备。将磨碎的薯莨放于竹箩内后,浸于水槽中并过滤所得的薯莨液。浸在第一个槽中得到的薯莨液称为“头过水”,将得到“头过水”的薯莨碎浸入第二个水槽中得到的薯莨液称“两过水”,以后依次得到的薯莨液称为“三过水”、“四过水”。

(3)浸莨水。将准备好的坯绸浸入“头过水”中,不断翻动,直至浸透。

(4)晒莨。取出浸莨水后的坯绸,自然沥水后,正面向上平摊于草地上,曝晒至干。

(5)洒莨水。用“两过水”洒在经过晒莨的坯绸上,并立即用葵叶扫把将坯绸表面上的“两过水”涂抹均匀、晒干,如此循环多次。

(6)一次封莨水。将坯绸放置到特制的封水槽中,将坯绸浸入“三过水”持续30分钟以上,并进行晒莨,如此循环多次。

(7)一次煮绸。将坯绸置于大铜锅中,用温度为45℃至50℃的“三过水”浸泡4至5 分钟,期间应不断翻动。浸泡后的坯绸应自然沥水、晒干。

(8)二次封莨水。用“四过水”对一次煮绸后的坯绸进行第二次封莨水,如此循环多次。

(9)二次煮绸。用“四过水”对二次封莨水后的坯绸进行第二次煮绸。

(10)三次封莨水(俗称“起货”)。用“四过水”对二次煮绸后的坯绸进行第三次封莨水,仅进行一次,待坯绸

晒干后将其卷成筒状。

(11)过泥。坯绸在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进行过河泥处理。过河泥应在阴凉处,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将河泥均匀搅拌成糊状;

②将坯绸正面向上平摊于洁净的水泥地面,涂抹河泥,使其表面形成均匀的薄河泥层,以肉眼看不到露底为准;

③涂泥后,将坯绸按其中轴线轻轻对折,再平稳地将坯绸抬到沙地上平摊30至50分钟。

(12)清洗河泥。将过泥后的坯绸抬到晒地附近的河中洗涤,将河泥洗尽后,正面向上平摊在草地上晒干。

(13)四次封莨水(俗称“复乌”)。对坯绸进行第四次封莨水。在四次封莨水后,将坯绸平摊于草地上晒干。

(14)摊雾在太阳下山前后,将坯绸平摊在草地上,使坯绸吸收草上的水分而软化,共持续40分钟。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正面色泽乌黑发亮,反面色泽咖啡色或原底彩色,并具有莨斑和泥斑痕迹;

(2)古朴、美观,手感质地幼结、软滑、坚韧;

(3)透气性强、不沾身。

2.理化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蚕丝纤维含量

%

100

水洗尺寸变化率

%

-5.0~+2.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香云纱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香云纱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