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大馕

库车大馕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谁家最正宗:
    新疆区库车兄弟大馕城有限公司
  • 荣获:
    中国(新疆)金牌旅游小吃
  • 颁发机构:
官方店铺 立即购买 ¥5元

库车县属阿克苏地区下辖,当地出产的“库车大馕”的大名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库车县为了发扬传统饮食文化,专门建了这个“库车大馕城”,如此规模的‘大馕城’全疆只有这么一座。库车大馕原称“比加克”馕,其名字源于库车县的一个村。该村95%以上的民众都以做馕为生,这种大如车轮的馕逐渐出名。根据传统,库车大馕用的材料都是土法发酵的面,加上牛奶、鸡蛋制作而成。库车的馕十分特别,大而薄,直径足有一米左右,称得上是" 馕中之王"。

库车的馕之所以能够打制的大如车轮,与其特殊的制作技艺有关。库车大馕原称为“比加克”馕,其名字源于库车县伊西哈拉乡玉斯屯比加克村。因这个村子95%以上的维吾尔族群众都以做馕为生,该村群众制作的大如车轮的馕逐渐“出名”。比加克馕特色在于它是用库车本地产的小麦面粉做原料,再配以鸡蛋、芝麻、洋葱和胡萝卜丝等辅料,用杏树木材燃烧后烤制而成的。因杏树的木质硬,燃烧时间长,而且含有杏油,燃烧时会发出杏香味,使烤制而成的比加克大馕也具有一种独特的杏香味。


花色各异、大小不同的库车烤馕。  王珍摄

  馕是维吾尔族的一种重要主食。维吾尔族人中常说:“宁可三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在新疆各地的馕中,库车大馕以“薄、脆、香”为人所称道,因此也有人说:“人间美食千万道,不及库车一个馕。”
  库车大馕原名叫“比加克馕”,它的故乡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伊西哈拉镇比加克村。库车大馕是“舌尖上的中国美食”,2010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1月被中国旅游协会评为“金牌小吃”。
  为推广馕文化,2013年,库车县在比加克村投资打造了库车县大馕城。大馕城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包括馕文化展览馆、民族特色餐饮、大馕生产车间、大馕展示销售大厅等区域。一到大馕城门口,颜色金黄、状如车轮的库车馕就映入眼帘。走进馕文化展览馆,关于馕的文化可尽数“收入囊中”。

打馕师傅将面饼均匀地放置在馕托上。  王珍摄

  馕是维吾尔族先民适应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道特色美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新疆这样干燥的气候环境中,馕是能够保存时间最长的食物。不管它变得多么坚硬,只要有一点水,就很快能变成松软可口的食物。过去,维吾尔族农民下地干活时随身带着馕。中午困乏饥饿时,将馕扔到河水上游,洗完手,顺流漂下来的馕已被清泉水泡得酥软,成为劳动者的一顿美餐。
  打馕需要面粉、馕戳、馕托、调料等。在大馕城的馕生产车间,4个工人组成一条“馕生产线”:第一人把面粉和好、发酵,揉成团饧好;第二人把面团摊成圆饼;第三人用馕戳在圆饼扎上花,撒上调料;第四人将馕放在馕托上,俯身贴在热馕坑里,七八分钟后热脆的馕就出炉了。

土馕坑示意图。  王珍摄

  库车大馕之所以有名,和库车小麦分不开。库车县北枕天山,南临塔里木河,日照时间较长,小麦从播种到收割、打场、扬场,在阳光下足足生长9个月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优质的库车小麦品种。
  馕托,维吾尔语称为“盖孜乃”,它的大小决定了馕的尺寸。大馕城有一个巨大的大馕托,2017年央视7套春晚对大馕城“龟兹第一馕坑”打出一个直径3米的大馕进行了现场直播。
  馕坑出现之前,维吾尔族打馕都是用木柴烧火,把面团埋在碳灰里,过上1个时辰取出来,拍掉灰食用,这种馕叫“库买西”。有了馕坑后,打馕就干净卫生多了。打馕师傅点上火,温度达到200度左右时,洒上盐水,不仅能降温,还能净化馕坑,之后就可以在上面打馕了。一般的库车大馕坑直径1.5米左右,里面可以同时打20个左右的大馕。
  过去,库车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土馕坑,可以把锅放在上面顺带做饭,饭熟了,馕坑也热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馕坑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电馕坑、液化气馕坑、天然气馕坑等。大馕城的打馕车间使用的是节能、环保、无毒、无害的天然气馕坑。经地区环保检测部检测,天然气馕坑不仅节能,而且二氧化硫排放量远远低于柴火和燃煤,大大改善了打馕工人的工作环境。
  馕的种类很多,有油馕、奶馕、窝窝馕、玉米馕、荞麦馕、高粱馕、鹰嘴豆馕、玫瑰花酱馕等。大馕城馕的品种超过50种,其中最大的是库车大馕,直径50-60厘米;最小的是托卡西,直径只有4-5厘米。
  在维吾尔族人民心中,馕远不止一道食物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婚丧嫁娶和一切礼仪往来中必不可少的馈赠礼品。

大馕城外观。  王珍摄

  过去,男人们出远门时,家里的女人必须备好馕,为他送行。婚礼中,新郎和新娘要当众吃蘸了盐的馕,寓意山盟海誓、永不分离、相互忠诚。维吾尔族婴儿出生后两个时辰,要吃一丁点馕当开口饭;婴儿出生40天时,家人要做40个馕分给40个孩子,让孩子们为新生儿祝福。维吾尔族提亲、接亲,男方要带着5个大馕,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打馕技艺,如今成了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大馕城现有8个天然气馕坑,打馕人数有35人,每天可产馕8000到1万个,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自从到大馕城工作,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打馕师傅热合曼·买买提高兴地说。今年38岁的热合曼是比西巴格乡团结村村民,由于父亲生病,家里负债累累,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7月,他被招聘到大馕城工作,经过专业培训,如今他成了一名熟练工,一天可以打五六百个馕,每月收入5000元。现在,他的最大愿望是挣钱盖房子、娶媳妇。
  在遥远的古代,商人们赶着骆驼穿梭于古丝绸之路时,馕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保障。今天,尽管物质已经极大地丰富,馕在维吾尔族饮食谱系中的主流地位依然不容撼动。随着各民族之间饮食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内地人的喜爱,成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库车大馕最正宗代表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