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特产

甘孜青稞

甘孜青稞历史悠久,是甘孜州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甘孜州志》记载:“1978年,在巴塘(隶属甘孜州)考古发现公元前2世纪黄河上游青海、甘肃文化色彩的古墓遗书,《隋书附国传》中有‘土宜小麦、青稞’的记载,甘孜州培育青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400年以上。”青稞是甘孜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藏族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传统主食品,其分布纬度和海拔上限都较其他粮食作物高,播种面积和总产历居州粮作首位。 甘孜青稞伴随着甘孜人民的酒文化流传了上千年。在甘孜州,人们主要是将甘孜青稞的籽粒炒熟磨粉后制成糌粑食用,在特殊的高原地区,烹食非常方便,也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体所需营养成分,深受甘孜州人民的喜爱。甘孜青稞的籽粒也是优良的精饲料,对育肥牲畜有很好的作用,其秸秆是优质的饲草,质地柔和,对高原地区牲畜的越冬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甘孜青稞营养丰富,是酿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具有生产条件和生活必需的双重不可替代性。 甘孜州现建有全国唯一的青稞原原种基地、全国第一个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选育基地。2001年,“青稞原原种基地建设”通过农业部验收,每年可提供青稞原原种和良种20-30万吨。2002年,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批准立项,该项目已完成各项建设内容,于2005年通过省农业厅验收。近年来,甘孜青稞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打造特种粮食核心产区,形成了康北、康南优质青稞产业带,集中推广康青6号、7号等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次。通过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青稞单产从135公斤提高到180公斤,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总产量达到7.38万吨,在青稞产品开发上自主开发了青稞系列酒,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发了青稞苗粉胶囊。 甘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青稞产业的发展,利用生态、资源、区位优势,把青稞产业作为当地特色效益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到2015年,甘孜青稞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产值达2.5亿元,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改善农牧民生活脱贫致富起到积极作用。

巴塘南区辣椒

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8186平方公里。巴塘地处川西北丘养高原山区。沙鲁里山脉高耸于县境东部,横断山脉纵贯全县。北部党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为全县最高点。其余诸峰多在5000米左右。最低处为县境西南角贡波乡美荣龙村,海拔2240米。全县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东北部属山原区,中部和西北部属高山峡谷区,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巴塘县境内的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两县之间。1990年总人口47256人,其中农业人口42044人,非农业人口5212人。藏族44601人,汉族1986人,余为纳西、彝、回、羌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