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粮食类】名单大全

灵境莜麦
灵境莜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灵境莜麦籽粒呈纺锤型,腹沟明显,籽粒长0.55cm~1.10cm,宽0.20cm~0.45cm,千粒重30g~35g,籽粒白黄色,籽粒整齐且饱满,出粉率达95%以上,加工的面粉呈白黄色,口感好,吃水多。

彰武地瓜
彰武地瓜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彰武地瓜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光滑

双榆小米
双榆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双榆小米色泽金黄光润,籽小饱满均匀。煮制后粘稠度好、上浮油膜、口感软滑、略带香甜,蒸制后粘聚性好,口感软弹、米香浓郁。

梅里斯哈拉海大米
梅里斯哈拉海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梅里斯哈拉海大米米粒呈长椭圆形,长宽比2.2;色泽晶莹通透;气味清香悠长;口感软糯微甜,有嚼劲;饭粒表面油光艳丽,软硬适中,冷饭不回生。

涛沟桥大米
涛沟桥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涛沟桥大米外观椭圆、颗粒饱满、晶莹透明,富有光泽。米饭油亮,粘软适中,入口爽滑,香气浓郁,冷后不硬。粥粘稠,米粒有嚼劲。

沅江大米
沅江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沅江大米外观洁白晶莹,米粒饱满细长,米饭光泽油亮,香柔可口,嚼劲足,余味好,冷饭不回生。

华容稻
华容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华容稻米粒细长,米粒长≥7.0mm,长宽比≥3.5,晶莹洁白,米饭蓬松、油亮剔透、天然芳香有余味、口感柔软有嚼劲,冷饭不回生、不粘结。

宁蒗高原红米
宁蒗高原红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蒗高原红米谷粒饱满、米粒短圆;米粒表皮棕红。

察隅鸡爪谷
察隅鸡爪谷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察隅鸡爪谷果实为囊果,粒小,子实球形,直径1~1.8 mm,每穗约3000粒种子,千粒重约2.0g。籽粒颜色为混合色,以红棕色为主。

察隅大米
察隅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察隅大米米粒长4~6mm,宽2~3mm,长宽比为1.7,呈椭圆形,横断面呈扁圆形,晶莹透明,色泽洁白。

董浜黄金小玉米
董浜黄金小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董浜黄金小玉米果穗小巧,籽粒排列整齐,果穗长10cm~13cm,穗行数12~16,穗粗3cm~4cm,单果带壳鲜重100g~120g,单果去皮鲜重75g~85g,果实金黄,口感香糯。

凤阳贡米
凤阳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凤阳贡米具有“粒长、色亮、油润、味香”四大特点;米粒细长,色泽光亮、晶莹剔透,垩白度低;米饭洁白如脂,粒粒晶莹,黏弹性好,软硬适中,黏而不腻,清香油润;煮粥浆汁似乳。

店集贡米
店集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店集贡米粒细长、色泽晶亮,垩白少;蒸煮后米乳浓稠,饭粒晶润,柔韧劲道,回味甘甜。

连城地瓜干
连城地瓜干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连城地瓜干色泽鲜亮,香气纯正,口感甘醇、柔软细腻、有韧性。

蓼坞小米
蓼坞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蓼坞小米种植历史悠久,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手感滑实;粥色浓黄,悬浮均匀,粘稠度高;蒸饭散而不柴,香味浓郁,甜糯爽口。

冯桥红薯
冯桥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冯桥红薯大小均匀,薯块整齐,表面光滑,色泽鲜亮。粗纤维少,质地细腻。鲜食味甘,熟食绵软,具栗子香味。

尉氏小麦
尉氏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尉氏小麦籽粒饱满均匀,呈卵圆形,色泽亮白,千粒重一般大于40克,适宜加工成馒头、面条、锅盔等中式面点,适口性好。

留庄大米
留庄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米表面光滑,米粒整齐均匀,细腻油亮,洁白莹润,清香怡人,咀嚼时有弹性,煮粥白嫩似乳,柔糯微甜,蒸饭筋道香软。

勒马花生
勒马花生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勒马花生网纹纤细,果皮薄而坚韧,籽仁椭圆形,粉红色,有光泽,鲜食脆、香、甜,熟食香、酥、脆,加工性好。

五华红薯
五华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华红薯长条形,薯形下膨,薯身光滑,薯皮深红色,薯肉桔红色,入口爽滑,香甜绵软。

融水紫黑香糯
融水紫黑香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融水紫黑香糯米粒长宽比为1.7~2.0,糙米紫黑色,有顺纹;精米乳白;米饭紫黑晶莹,浓郁芳香,口感软糯有弹性,冷饭不回生。

茅坝米
茅坝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茅坝米”米粒外形独特,长宽比一般可达到2.7-3.2,又大又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米饭饭粒油亮粘润,香气浓郁,润滑爽口,嚼劲足,回味香甜悠长,冷饭不回生。

乃东青稞
乃东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乃东青稞籽粒饱满,颜色呈乳黄色,长6-9毫米,宽2-3毫米,千粒重38-42克。

兴县大明绿豆
兴县大明绿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县大明绿豆粒大适中,百粒重5.5~6.5克,颗粒饱满,色泽明亮,鲜绿,无杂色,无污染,营养丰富是绿豆中的上品。

虎头大米
虎头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虎头大米颗粒饱满,整齐均匀,色泽清白,外表光亮。米饭气味香醇,外观油亮,粘性适中,松软可口,有嚼劲,饭凉不回生。

集贤大米
集贤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集贤大米色泽清白、米粒均匀、腹白少、米饭油亮、米香浓郁。

宾县大豆
宾县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宾县大豆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

友谊大米
友谊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友谊大米米粒整齐均匀,长宽比在1.6~1.8之间,晶莹剔透,蒸熟后饭粒外观油润,口感微甜,气味芳香。

尖扎荞麦
尖扎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尖扎荞麦,籽粒饱满,呈三棱形,表面光滑,呈褐色;荞麦粉色泽呈青白色,熟食口感细腻,麦香浓郁。

同仁青稞
同仁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同仁青稞颗粒呈黄白色,椭圆形、颗粒饱满、均匀;幼苗深绿色,杆高1米左右,生长整齐,成熟一致,成熟时穗子下垂,耐干,是藏区人民的主要食材。

杠村米
杠村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杠村米”米粒细长,长宽比一般可达到2.7-3.2,晶莹剔透、米饭饭粒饱满有光泽,延伸性较好,松软可口,有嚼劲,清香甘甜,冷饭不回生,适口性好。

泗洪大米
泗洪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泗洪大米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已经通过国家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证书编号:AG100220。对于泗洪大米的品质鉴定,专家评语是“泗洪大米产自洪泽湖西岸,外观整齐,色泽透明,蒸煮有清香味,米饭软硬适中有光泽,咀嚼香甜,口感柔韧,米粥粘稠,入口爽滑,泗洪大米歁称米中精品。”

钟祥长寿村大米
钟祥长寿村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钟祥大米中的铜、锌、锰、硒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是非长寿地区的1.75倍、1.57倍、1.58倍和1.72倍,钟祥大米中镁元素对全身负荷的贡献率为其它长寿地区平均值的3.9倍,钾元素对全身负荷贡献率为其它长寿地区平均值的2.19倍。长寿米形长,颗粒饱满,色泽晶莹,口感好。明嘉靖年间,每年都作为"贡米"送往京城,生态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绵软略粘,芳香爽口,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

林东毛毛谷小米
林东毛毛谷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巴林左旗种植谷类农作物有着悠久历史。新石器时期的富河先民即已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契丹先民们就在这片 “地沃宜耕种,水草变畜牧”的土地上种植谷类农作物。《辽史食货志》以及《辽史》传记中也有很多契丹人种栗和以栗顶税的记载。当时北宋出使辽国的使节们在笔记和诗词中也常常提到在辽地看到的契丹锺栗情况,如北宋天文学家、药物学家苏轼颂有 “种栗-收饶地力”的诗词。“栗”既是今天的谷子。辽上京地区种植谷类农作物,除史籍的记载外,在田野考古中也有发现,如:1962年内蒙古考古队在辽上京皇城南部探测到谷皮;1985年在小辛庄修筑防洪坝时出土一个装有粮食的陶罐,其中就有谷子,在契丹人种植的谷物中,就有毛毛谷。

达坂城蚕豆
达坂城蚕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上古年间,王母娘娘在瑶池宴请众仙人召开蟠桃大会,七仙女选桃赴宴路过天山南麓时丢落了一窜金珠项链,第二年春天所落珠链奇迹般的生根、开花、结果、因果粒饱满,个大特取名大豆。从此勤劳的各族人民就开始了种植大豆,并成为至今当地人们每日必备食品。这个美丽的传说在达坂城一带广为流传,七仙女成就了这个传说,同时流传最广的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又让这个小镇举世闻名。现在到达坂城的人,不仅要寻找那歌曲里唱的漂亮的姑娘,还要来尝一尝这里的特产---------达坂城蚕豆。 达坂城处在天山山脉的两山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为冲积沙壤土,日照时间长,土地深厚,有充足的阳光、灌溉水,适宜种植大豆。达坂城区产出的大豆,颗粒大而饱满,氨基酸全面,营养价值丰富,再加上百年传承的制作工艺,生产出的达坂城蚕豆,享誉全国,而且出口多个国家。

湟中燕麦
湟中燕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传播中华文明致远吐蕃,将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从任城召至长安,被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经湟中时,曾吃湟中燕麦炒面。燕麦是重要的饲草饲料作物,也是古老的农作物。从栽培地域上看,栽培的燕麦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湟中燕麦,种植历史悠久。湟中县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形成了适宜种植燕麦的区域,种植的燕麦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成熟度高、种质优良,当地群众利用因地制宜的优势,充分利用撂荒地和贫瘠地扩大燕麦种植面积。2015年我县燕麦规模种植面积达23.49万亩,生产燕麦良种3000万公斤,覆盖15个乡镇,燕麦良种率达到了100%,每年向省内外提供良种1000万公斤以上,占全省燕麦良种市场的60%。目前在我县主要推广和应用的品种有加燕2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青海444等。自2003年来通过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农区饲草基地建设及复种饲草项目、国家燕麦体系建设、科技富民强县饲草种植等项目的实施,2006年获得了湟中县良种燕麦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省级成果奖。2013年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015年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京西稻
京西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北京海淀,在三国曹魏时期就开始建渠种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期,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刘靖在漯河(今永定河)上拦水修坝,建造车厢渠,“灌溉蓟(城)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三国志》)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开通通惠河之后,充足的水源有力地保障了北京地区水稻的生长,河岸两边的农民才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水稻。在《几暇格物编?御稻米》篇中,康熙皇帝记载了自己的农耕实践: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一岁两种亦能成两熟。口外种稻,至白露以后数天,不能成熟,惟此种可以白露前收割。故山庄稻田所收,每岁避署用之尚有赢余。曾颁给其种与江、浙督抚、织造,令民间种之。闻两省颇有此米,惜未广也。南方气暖,其熟必早于北地。当夏秋之交,麦禾不接,得此早稻,利民非小。若更一岁两种,则亩有倍石之收,将来盖藏渐可充实矣。昔宋仁宗闻占城有早熟稻,遣使由福建而往,以珍物易其禾种,给江淮两浙,即今南方所谓黑谷米也。粒细而性硬,又结实甚稀,故种者绝少。今御稻不待远求,生于禁苑,与古之雀衔天雨者无异。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这种早熟的新稻米色微红、气香味腴,因为稻种产自康熙皇帝自种的御田,又是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和选育出来的,所以人们称之为“御稻米”。京西稻发展至乾隆朝后期,种植已达到一两万亩。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130多年的稻作经营,也就完成了京西稻南稻北栽的全部发展过程,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皇家“御稻米”稻作文化,即京西稻作文化。1954年,毛泽东在读《红楼梦》时,看到写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这引起了他的关注。他让农业部查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并希望由粮食部门收购一些“御田胭脂米”,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之用。由此,京西稻由国家统一收购,并上调到专门的仓库保管。种植京西稻的上庄镇村民除了每人一年分到5斤大米的口粮外带留点种子之外,其他的京西稻米全部上缴到国家粮库。入库的京西稻谷由西直门粮库加工成“特供”大米,作为中央机关用米。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农民偷偷拿出京西稻米与城里人交换家庭生活物品。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以粮为纲”的政策使京西稻的生产受到国家的重视,到了80年代,京西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顶峰10余万亩。

庄河大米
庄河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庄河大米发展有200多年的历史,从1806年开始种植水稻。200多年来不断改革栽培方式,1955年前,庄河水稻实行有水则水播,无水则旱播的栽培方法。195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育苗插秧。1964年推广大垄单行栽培。已故水稻专家盛文普变拔苗插秧为铲秧移栽在庄河推广应用。90年代新一代水稻专家创新推出了“稀、少、平”这一新的栽培方式。目前,庄河市的水稻生产面积30万亩,其中地理标志产品生产20万亩,全市水稻生产龙头企业13家,加工企业15家,“红果牌”大米和“米根香”有机大米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庄河大米为促进庄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孝感糯米
孝感糯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孝感地方志》记载:孝感人种植糯稻,与孝道依依相关。汉灵帝元和年间,孝感城区东20公里处的野猪湖湖边,住着一董姓人家。董良、董善兄弟二人为孝敬病中的老母,在捕鱼采芦的同时,为了给母亲调剂生活,从外地寻来种子开始种植糯稻,碾米食之。后人将糯米、芝麻制作成芝麻糖,通过发酵又制成了米酒,从此便有了“天下一绝”的“孝感麻糖”和“中华老字号”的“孝感米酒”。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孝感品尝了孝感米酒后称赞到孝感米酒“确实味好酒美”。孝感糯米经传统工艺酿制孝的感麻糖、米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也浸润着孝文化的内涵,千百年来,以孝为核心的孝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孝子贤孙,也造就了闻名于世的东方文明。

瓦岗红薯
瓦岗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瓦岗红薯,产自河南省确山县瓦岗镇东南部的田畈、林庄、泽沟等村,历史上,该地因为终年源源不断地生产瓜果、蔬菜,四季常青而得名。其中,以盛产的红薯、南瓜和夏枯草数量最大、质量最优,可谓是物产丰饶、驰名远近。这里的红薯不仅个头大、好看,吃起来更是口感绵密、味道香甜;既可作为主食,又可当成配菜。瓦岗红薯薯块均匀,成纺锤状,薯皮红色,光滑鲜亮,薯肉黄色,鲜食味甘,熟食香浓,质地细腻,粗纤维少,口感绵软。

仁怀糯高粱
仁怀糯高粱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对于酱香型白酒来说,贵州仁怀特产的糯高粱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不同于北方的梗高粱,仁怀的高粱属于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达83.4%,而单宁的含量也在1.6%左右,这大大压缩了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因此比用其他产地的高粱酿出来的酱香白酒味道更纯正厚重,香气也更丰富。因为它粒小皮厚,非常耐蒸煮、翻炒,酱酒酿造中的经典“回沙工艺”(九煮八蒸七取酒),也能充分的加以实施。

西平小麦
西平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西平小麦(西农979)为白麦,籽粒均匀、饱满,角质率高,为中强筋小麦。西平小麦水分含量9.98 g/100g;蛋白质(干基)含量为13.3 g/100g;湿面筋为29.2%;吸水量为63.8 mL/100g;稳定时间为17.6min。西平小麦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对缓解精神压力、紧张、乏力等有一定的功效。

郸城红薯
郸城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郸城红薯,郸城县名优土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薯块整齐,薯皮光滑,色泽鲜亮”的优点,深加工的精细淀粉、粉条、粉皮等产品,远销各地!在国际市场上素有“郸城三粉”之称的粉丝、粉皮、粉条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博览会金奖,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等。

饶河大米
饶河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饶河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南与完达山脉相环抱,北与三江平原相依托,既有秀丽的山川,又有广袤的平原,多样的地貌,形成了“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的格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结构及基础肥力较好,适宜的气温,独特的光、热条件适宜饶河水稻种植。生长出来的饶河大米米粒整齐匀称,外呈椭圆,晶莹剔透,色泽光亮透明,米质口感油润,米饭软滑筋道,品质香醇,冷饭不回生。

崇礼红薯
崇礼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藤蔓如龙叶如萍,霜降收获遍地红,崇礼古今薯乡域,悠悠枯河滋育成(《上蔡古今诗词选集》)。 崇礼乡位于上蔡县东43公里处,崇礼红薯栽培区域属于枯河(河水干枯之意)流域,说崇礼红薯,不得不叙述枯河的来源。枯河,相传的洄曲故道,此河北起郾城县的召陵,南至项城的新桥。洄曲故道是古殷河(现为漯河至周口的沙河)的一段,由于河道极度迂回,因而得名。古殷河原是汝河支流,分流多支,其中一支从召陵流入上蔡。经上蔡县华陂、小岳寺、朱里、东岸、崇礼、杨集等乡镇,向东南流入项城县与颍河会流,这段支流便是洄曲故道。洄曲之名最早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亦有记载。洄曲河是古代一条较为重要的航运路线,据传说:枯河是周赧王的运粮河。虽然此说无可考,但从兴修水利中挖出的很多船篙、船锚、船板等故物分析,它是一条运河,确是无疑的。洄曲河干枯于元代。其原因是由于汝河盛夏雨季,河水暴涨,致使上蔡、汝南、新蔡、平舆等县的部分地区尽成泽国,造成了严重灾害。为解此患,无至正年间(1341-1368),在郾城筑坝把河截断,汝河上游之水沿古殷河向东入颍,郾城至上蔡的洄曲河干枯,后人称之“枯河”。 崇礼红薯,薯块多而匀,表皮光洁,块纺锤形,皮色深红,肉色乳白,食之味香浓郁,甘甜面沙。含有丰富的糖、淀粉、粗纤维、维生素C和磷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40-50㎎/100g、淀粉23-28g/100g、磷0.04-0.05%、粗纤维0.6-0.9%、总糖2.2-3.2%。独特品质与其地域分布、土壤、气候条件密不可分的。崇礼红薯主产地位于枯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常年七、八月份较干旱,九月份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黄土壤,中性偏碱,富含钾、磷等适合红薯生长的矿物质及有机腐熟物。 崇礼红薯作为上蔡县的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据《古蔡风物》载:相传明末河南连续三年发生蝗旱之灾,至崇祯十三年,整个河南“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是岁(崇祯十三年),中原盗起,时大饥,斗米钱三千,人相食,群盗大起如牛毛”。义军闯王面临士兵们的饥饱问题,发现崇礼红薯丰产,且绵甜浓郁,随解燃眉之急,稳定军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广大人民生活问题,党和政府大力号召人民群众种植红薯,红薯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三年困难时期,种植面积过半以上,红薯成为人们的救命粮。“早上蒸,中午喇,晚上喝的红薯茶”。便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薯成为人门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高产、稳产、耐旱、耐贫瘠、病虫害少等特点。全县长年栽培在30万亩以上,60、70年代栽培面积增加到50万亩左右,农民分配粮食中红薯占2/3以上。崇礼红薯作为该乡的主要粮食作物维持着人民的日常生活,据《上蔡县志》记载:该乡农民流传有“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的说法。红薯产量高,经深加工过的红薯可以制作成粉条,粉丝,粉皮等,用来调剂人民的生活。由于红薯吃法的多样性,为解决当时人民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崇礼乡红薯种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红薯生产基地,在政策的推动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也催生了一批八十年代时期的“万元户”。崇礼红薯因其品质优良、口感浓郁香甜在当地家喻户晓。 崇礼红薯作为当地的特产,以其品质优良、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知名度高而著名,在历史上曾为上蔡县崇礼乡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实行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组织经营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崇礼红薯的品质和产量,年生产优质红薯七万多吨。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无公害食品红薯及其深加工产品在上蔡县崇礼乡悄然兴起,开发出优质红薯淀粉,高品质粉条、粉皮等不同系列10多个品种的红薯制品,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地区,带动了全乡红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巴彦玉米
巴彦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是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制药工业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作物。玉米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巴彦县栽培玉米分布广范,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居全国领先地位。1、巴彦玉米的产地范围巴彦玉米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玉米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境内耕地22.67万公顷划定为巴彦玉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范围。2007年播种面积为10万公顷。2、巴彦玉米的生产特点巴彦玉米产地选择在巴彦县境内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玉米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玉米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玉米独特品质的形成。巴彦玉米是自然生长的特点,以自然降雨为主。3、巴彦玉米的特色巴彦县的玉米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玉米的氨基酸总量达到11.87%,粗蛋白高出达到11.96%,粗淀粉达到69.26%,微量元素中含量高,其中重要重要元素硒、锌含量更好,硒0.019Mg/kg,锌25.24Mg/kg。这说明巴彦玉米营养丰富,质量好,有自己的特殊品质。4、巴彦玉米的人文历史因素巴彦玉米形成的历史。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朝放禁后,随着移民迁入,播种面积日益增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巴彦县玉米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历来居全省前列。人文推动因素:巴彦县有自己的当家品种,是用巴彦县当地的牛尾黄与高产品种杂交而成的丰产高淀粉高营养品种。巴彦是非转基因玉米基地和绿色食品玉米原料基地,认证绿色食品玉米基地为50万亩(25万吨),巴彦县全县耕地进行了整体环评,适合公害农产品生产。独特的文化底蕴:巴彦县是国家玉米生产示范县,每年示范高产玉米60万亩。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巴彦县被国家和黑龙江省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县。巴彦玉米文化底蕴深厚,品种质量创新力度大,清朝放禁初期以牛尾黄、火包米为主,后发展为巴彦单1-7号当家品种。玉米在巴彦县成为主要的农作物,是巴彦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察雅黑青稞
察雅黑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察雅黑青稞籽粒外皮紫色或黑紫色,形状为椭圆形,籽粒面光滑,颗粒饱满,千粒重37-40g。

通许小麦
通许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通许小麦褐色粒状、呈卵圆形,均匀、饱满、品相好、皮光滑且光泽度强,适宜加工成各类专用小麦粉。

平坝大米
平坝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好山好水出好米,平坝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素有“黔中粮仓”的美誉,这片土地生产出来的大米,煮出的米饭光亮油润、口感柔韧、晶莹明亮、回味悠长,成为人们首选的品牌。

兴安盟小米
兴安盟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自西贝五谷原料基地——兴安盟 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 造就了兴安盟小米特有的口感 成熟后米粒金灿,颗粒饱满 煮熟时清香四溢 人口香甜粘稠,令人唇齿留香

隆兴大米
隆兴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隆兴大米历史悠久,崇州市素有“天府粮仓”之美誉。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中便有描述,“小亭有好稻田”。常璩是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其所述“小亭”应在今崇州隆兴镇附近,考古发掘出的紫竹村遗址可为证。 隆兴大米垩白粒少,垩白度低,米饭气味正常,口感软硬适中,可咀嚼性好,米粒完整性较好,有光泽,饭香味浓郁。

永康舜芋
永康舜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永康舜芋外在感官特征:永康舜芋呈圆筒形,子芋个大,单个重100-150克;芽粉红色,皮薄形美、叶痕清晰;肉色洁白,肉质细腻、口感鲜糯、回味甘香、品质独特。

呼兰马铃薯
呼兰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呼兰马铃薯呈椭圆形,形态丰满,芽眼平浅,表皮光滑,黄皮、黄肉,商品性好。炖煮时,香味四溢,口感滑润香甜,风味独特;炝菜时,薯丝不易断裂,口感爽脆;油炸薯片、薯条时,色泽均匀、金黄,外观食欲感强,香酥可口,是方便食品加工的最好选料。

兴县小米
兴县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县谷物的种植历史悠久,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已有认证。兴县小米品质优良,一方面得益于兴县的优势地理环境:地处黄土高原,山连山、岭连岭,境内有黑茶山、大渡山天然林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另一方面得益于兴县人对绿色无公害的坚持:兴县依托无污染的环境,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让这里种出的小米等小杂粮营养丰富。

汝阳红薯
汝阳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汝阳红薯呈纺锤形,小果型;外皮欠光滑,呈浅暗红色;肉质乳白色,质地硬,细腻,略有甜味,淀粉较多。汝阳红薯可溶性糖含量3.82%,蛋白质含量2.08g/100g,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等13种氨基酸含量均优于参考同类产品。汝阳红薯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界首马铃薯
界首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界首马铃薯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间。上世纪50年代,界首马铃薯农场生产的地方品种“界首红皮”享誉国内外;90年代,形成以陶庙、颍南为中心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栽培面积发展到10万亩,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

大通蚕豆
大通蚕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历史记载:大通蚕豆历史悠久,据“大通大事记”记载,“公元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在大通北川河两岸等地开垦荒地,挖修渠道,引水灌田,种植……蚕豆……作物”。2、历史传说:有个民间传说,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谕东海龙王三年内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压于泰山之下,并贴符子:“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龙王的遭遇,托梦给人间说:“只须在二月二日这天,将黄豆炒开花即可!”人们便相约着在这一天炒黄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闻讯金豆开花了,只好将龙王释放。大通地区由于不种黄豆,所以人们只好炒蚕豆。

峰城玉米
峰城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峰城玉米产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当地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民国时期,峰城玉米作为百姓主要食物和重要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峰城玉米产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种植的玉米产量高、品质优,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淀粉、氨基酸,及其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峰城玉米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也为宣汉县粮食9年增,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褒奖,新闻联播先后两进行了播报。

息烽西山贡米
息烽西山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明代,息烽西望山是有名的佛教圣地,有“南来佛教第一山”之美誉,环西望山田地多为庙产,生产的大米为佛家用米。到清代喜庆年间,贵州巡抚在贵州多地选择优质大米进贡皇帝,其中就有息烽西望山瑙娲地生产的大米,后来在当地的传说中长称为“西山贡米”,传承了600余年的农耕文化。 息烽县志中有相关记载:县内大米一般每公斤含碳水化合物760克,高于其他粮食作物,尤以西山乡小鹿窝产米最好,含蛋白高达13﹪,清代年间称“贡米”。 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村志第七章第一节:西山贡米产地在息烽县西山镇鹿窝村,有数百年历史,据史书记载,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将此地生产的大米向皇家上贡,得到皇上的认可,由此得名为“进贡米”流芳百年,远近驰名。

宜宾糯红高粱
宜宾糯红高粱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川宜宾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根据宜宾地区出土文物考察,宜宾酒史可上溯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汉时期,宜宾即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酒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翠屏区山谷祠、长宁县飞泉乡、江安县留耕乡出土的东汉崖墓石棺上,分别刻有“厨炊宴饮图”、“夫妻饯行图”和“乐舞宴饮图”,还原了当时社会礼仪中酒文化的盛景。 唐宋时期,宜宾酒已达相当规模,全国知名,文人墨客大为称颂。杜甫、黄庭坚对宜宾酒情有独钟,赋有《东楼诗》、《荔枝绿颂》等诗篇。据《熙宁酒课》推算,北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时,戎州(今宜宾市)酒年产量达522500斗,年耗粮食37500石。宜宾“流杯池极其石刻题记”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酒文化古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以后,宜宾酿酒糟房兴盛,至今仍在使用的有“长发生”、“利川永”、“德胜福”、“温德丰”、“张万和”等老窖酒房。当时的“杂粮酒”更是远近闻名,1909年晚清举人杨惠泉为其取名─五粮液。 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宜宾高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据《宜宾市志》记载:“建国前和建国初期高粱主要用于酿酒,其次为食用,再次作饲料。以后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基本用于酿酒”;据《宜宾市农业志》记载:“宜宾高粱种植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系贫困农民在青黄不接时,赖以为食的粮食之一。市境内种植普遍。改革开放后,高粱作为酿酒原料,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据《宜宾县志》记载:“宜宾岷江区域盛产高粱,主要用于酿酒,为‘红楼梦酒’、‘五粮液’等酒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香格里拉青稞
香格里拉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是云南藏区农牧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又据《中甸县志》记载,青稞约有1500年的种植史。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云南迪庆州、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香格里拉青稞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维西县和德钦县,原名为“中甸青稞”,是以原中甸县冠名,2001年12月经国家民政部同意撤销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而得名。 香格里拉青稞是高寒缺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食物和膳食纤维,主要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地区。香格里拉青稞是当地藏族人民的基本口粮,可以用青稞酿制酒类、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漫长的冬季里,青稞秸秆是畜牧的主要越冬草料。因而,自古以来,香格里拉青稞在高原藏区人民群众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是藏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香格里拉青稞正由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香格里拉青稞选择当地藏族人民祖祖辈辈、历史上长期种植的青稞老品种。品种选择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倒伏、抗病性强、便于加工、适合本地栽培和市场需求的长黑青稞、短白青稞、青海黄、云青1号、云青2号、玖格等优良青稞品种。 香格里拉青稞营养成分丰富全面,含有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多种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理功效成分。青稞具有御寒增力、强身健体的功效,具有预防糖尿病、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等作用。是高寒缺氧藏区群众主要食物和膳食纤维。也被现代医学确认为21世纪最理想的保健粮食作物。随着迪庆经济的发展,以青稞为原料生产的各种青稞酒、青稞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香格里拉青稞已成为迪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作物。

万州罗田大米
万州罗田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万州罗田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规模种植。据清朝乾隆年《万县志》记载:”万州罗田古镇出好米,其米粒青如玉、晶莹剔透、味浓米香…….”等特点。80年代初期,罗田镇开始推广杂交水稻,产量、品质成直线上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题研究部署了打造“万州罗田大米”产业发展工作,强力推进“万州罗田大米”的品牌建设。2011年获第十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优质产品称号。

东宁大米
东宁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东宁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适宜人居住的理想场所。据考古发现,东宁在旧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唐代属渤海国率宾府,府治建州为东宁县城东的大城子村。宋元明时期主要生活着女真族,东宁县绥芬河流域为建州女真的主体部族聚居地,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之一。朝鲜史书《李朝实录》卷二五九,成宗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子条记载。居住牡丹江至绥芬河一带被朝鲜人为兀狄哈(野人之意)的女真人,1491年(弘治四年)时已“作大柜盛米,家家有双砧,田地沃饶,犬豕鸡鸭,也多畜矣”,这是东宁种植大米的最早记录。清朝建立后,实行封禁政策,光绪年间,开放边禁,移民实边,开始有人在东宁县三岔口的平原地带开垦土地。到民国初年(1914年)居住在高安村、佛爷沟一带的朝鲜族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此后,水田面积逐年增加,1927年达到7680亩,2016年全县水稻面积稳定在5.4万亩。

漳平青仁乌豆
漳平青仁乌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漳平青仁乌豆产于福建省漳平市,栽培历史近百年,据说在解放前由漳平新桥农民从漳州某中药店买到少量种子试种繁殖培育而成,1956年被列为全国名贵大豆良种(《漳平县志》1990年)。漳平青仁乌豆引进种植已百年,被列入福建省大豆地方品种(《福建大豆地方品种志》)。主产地海拔170-300米,主产区属河谷冲积地,土壤疏松肥沃,温光充足,适宜大豆生长。该品种属秋大豆类型,有限结荚习性,茎直立,株型收敛,叶色浓绿,花紫色,茸毛棕色,荚熟时黑褐色,籽粒扁椭圆形,百粒重23-25克。一般立秋前播种,生育期105天左右。种皮黑色,子叶绿色,种脐黑色,脐中带有一条白色小勾线,形成了漳平青仁乌豆的显著特征。 青仁乌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其营养丰富,种皮颜色乌黑,内仁碧绿,花青素含量高达30毫克/千克以上,品质上乘。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食用滋补保健,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故又名“清凉乌”,可入药,在《本草纲目》中仅用乌豆作单方治病的处方就达59条之多,涉及内科、妇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药物中毒等,用途广泛,通常作为清凉性滋补强壮药来应用,也可制做凉茶,还是很好的食品佐料,如青仁乌豆炖猪脚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保健佳肴。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售价每公斤30-40元,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永昌啤酒大麦
永昌啤酒大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一、永昌啤酒大麦的历史渊源 大麦属禾本科一年生栽培谷物,古称“牟”,须根发达。颖果常呈现黄、绿、褐、紫、黑等复杂颜色。胚乳有粉质(淀粉)与角质(蛋白质),其比例随品种而异。大麦具有生育期短、早熟耐寒、丰产、抗旱、耐盐碱、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在小麦等中生作物不能适应的北方边缘地带和高海拔地区种植,又因营养价值高,兼有食用、饲用、酿造等多种用途,因而在发达国家或干旱地区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谷物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寒地带和亚热带高山,来源于广泛生长于中东地区的穗轴易断的野生二棱大麦(H.spontaneum)或野生六棱大麦(H.agriocrithum)经人工选择而来。 大麦的栽培历史悠久,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中东就有栽培,公元前5000年传入西班牙,公元前3000年传入印度,随后传入我国。大麦在我国是很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象形文字以及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代表大麦的文字。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任地篇》中有“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始正式有大麦一词。西汉以前我国各地均种植大麦,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北旱漠地区广为栽培。 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麦成为啤酒生产必需的主要原料,是啤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直接关系到啤酒工业的发展。大麦容易发芽,酶系统完全,制成的啤酒别具特色。作为啤酒原料产业,大麦也由原来的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不起眼的小杂粮地位,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也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而趋向于酿造用途。啤酒大麦的名称也随之而来。啤酒大麦在我县的种植正处于这个阶段,1986年,我县从甘肃省农科院引进啤酒大麦莫特B—23、莫特44、黑引瑞三个品种试种成功。进入90年代后,因这三个品种产量、抗逆性、商品率均不理想,被法瓦维特(匈84)所替代。之后,县委、县政府把啤酒大麦作为全县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1999 -2000年,县农技中心先后引进甘啤2号、甘啤3号、哈林顿、哈瑞特等品种,在啤酒大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我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到12.17万亩,较1999年增加5万亩,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我县“金域”牌麦芽获2001年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被中国质量协会认定为“质量过硬品牌”优质麦芽。 2002年,由我县农业技术部门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颁布,作为地方标准在全省实施,2010年我县农业技术人员又对该标准进行了制修订,并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颁布了《永昌县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2003年,我县被列为全国啤酒大麦种植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当年全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27万亩,年产量达到15万吨。2010年我县又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现实状况 2007年,我县优质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 占全国总产量的15%。全县农民人均来自啤酒大麦的收入达到930多元。而且啤酒大麦种植品种不断更新优化,品种以甘啤4号为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县内建有八一麦芽厂、烟台麦芽厂、金穗麦芽厂等麦芽加工企业9家,啤酒麦芽年加工能力达26万吨。我县已成为全国啤酒原料种植与国产麦芽生产加工第一县。我县生产的啤酒大麦籽粒饱满,千粒重、发芽率、浸出率高,某些理化指标明显优于国家标准和优级澳麦,是啤酒大麦的最优产区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金域”、“河西走廊”、“宝源”、“绿洲源”、“乌牛”、“三强”等六个品牌的麦芽,以95%的优级率畅销全国18个省市,与“华润”、“青岛”、“燕京”等20多家大中型啤酒集团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产品供不应求。

兴凯湖大米
兴凯湖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凯湖大料的原料种植以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创新研究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为主导栽培技术,建立起品种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和本田叶龄诊断技术管理为内容的“三化一管”技术体系。全面推广应用叶龄诊断、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和航化健身防病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积累。因此,兴凯湖大米纯若矿泉之水;味有玉质之香。 兴凯湖大米的原料种植生产具有“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优势。基地水稻种植执行绿色食品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供应芽种、统一测土配肥、统一农药供应,统一航化植保技术。充分显示出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优势。 兴凯湖大米生产经营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组建米业公司、专业社团等合作组织,形成了5家龙头企业+16家骨干企业的加工强势。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保证了大米外观品相和内在品质,以高质量、高附加值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瓦房店闫店地瓜
瓦房店闫店地瓜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瓦房店闫店地瓜,产地位于大连瓦房店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至西杨乡杜庄村,南至西杨乡柏屯神山,西至渤海湾,北至西杨乡北海村滨海公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3′-122°16′,北纬39°20′-40°7′,生产面积15万亩。2013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瓦房店禾信蔬菜专业合作社。瓦房店地区栽培地瓜历史悠久,闫店地瓜知名度最高。闫店濒临渤海,属退海滩地,大部分耕地是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很适合地瓜生长。瓦房店闫店地瓜果实大小适中,颜色好,外观梭形、红皮黄瓤、整体光滑顺溜、口感细腻甜脆、淀粉含量高,即可蒸食又是各种加工食材的优良原料,很适合北方人的口味。目前以闫店为代表的瓦房店地瓜已形成规模化经营,地瓜成了各乡镇的主导产业,全市有数百名地瓜购销经纪人常年运销地瓜。瓦房店地瓜已成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新疆各大城市市场的主要供应商,部分经黑龙江边贸外销俄罗斯。瓦房店市成立了地瓜研究所,研究地瓜栽培新技术,引进地瓜新品种,进行试管脱毒地瓜苗示范栽植。如今闫店“康寿”牌地瓜已在国家注册。全市还建起三家地瓜制品加工厂,年加工地瓜300万公斤,主要产品有淀粉、粉条、粉皮、地瓜小食品、地瓜调料等。地瓜已成为瓦房店市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大产业。

淳化荞麦
淳化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淳化荞麦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汉武帝携钩弋夫人出巡甘泉宫(现淳化境内),钩弋夫人见宫外遍地荞麦花清雅艳丽,遂问侍从,答曰:荞麦。荞麦不但花非常好看,民间以籽实磨面压制饸饹也是一道美食。钩弋夫人必欲尝之,武帝爱怜钩弋,遂下诏,遍访民间厨艺高超者进宫压制饸饹。食之顿觉芳香扑鼻,味道鲜美,别有一番滋味,于是龙颜大悦,赐为御宴。将士出征、凯旋庆功时,赐饸饹宴以犒赏大臣及众将士,宫中众臣竞相效仿,一时,传遍都城长安。由此,淳化荞麦声名远扬。荞麦饸饹作为御宴佳品,传承至今。

六十八团大米
六十八团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位于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地处伊犁河南岸冲积平原上,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透水性强,年积温在3300-3500℃,昼夜温差大,特别是水稻幼穗分化期及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在21℃以上,特别适合优质水稻的生长。1959年团场成立后,即将水稻作为该团的主打产业大力发展。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先后引进更新多个水稻品种。大力发展软盘育秧、机械耱地、激光平地、机械插秧等先进种植技术,目前全团8万余亩水稻全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年产大米5万余吨,是兵团水稻面积最大、大米品质最好的团场之一。所生产的大米外观晶莹剔透、米质饱满,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米饭柔软粘性好,油润可口,馨香飘逸。2010六十八团大米被认定为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产品和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农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团粮食生产先进县(团),2014年六十八团稻田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

会泽大洋芋
会泽大洋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会泽大洋芋即当地人称本地产的马铃薯为“大洋芋”,一是因种植面积大、单产和总产量高,上市期间到会泽采购的外商络绎不绝,调到外地后都称为“会泽大洋芋”。二是因民国时期护国运动和云南重九起义的发起人、云南省都督唐继尧“唐都督”系会泽县城三道巷人,酷爱吃家乡的洋芋,且会泽产的洋芋个大、味鲜、口感好,因而当时的人们即熟知会泽大洋芋,同时也叫唐继尧为“唐大洋芋”、“会泽大洋芋”,唐继尧还自创了一道用“会泽大洋芋”做的菜叫“都督汤”,至今在会泽当地的餐馆、酒店都是有名的“特色菜”。会泽栽培马铃薯的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就有农户分散种植,民国时期开始大面积种植,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据清《东川府志》记载:咸丰年间“遗氓饥莩,依岩壑以居,拾橡粟、种薯芋为生”。 会泽大洋芋是当地传统种植的优良品种,经农业部门多年的选育推广,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马铃薯品种:米拉、红大眼睛、小乌洋芋、老家洋芋等三十多个地方性品种,近年来当地农科部门选育推广的“会-2号、合作88号”两个品种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品质优良,商品率高,常年种植面积达4.5万公顷,总产142万吨。

梧桐河大米
梧桐河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梧桐河农场是三面环水的沼泽地,耕地绝大部分的草碳土是理想的水稻种植土壤。农场水稻种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20年代初,朝鲜族移民因发现本地土质肥沃,地势平坦,适于种植水稻,便开始小规模种植水稻。抗战前期日本开拓团又在此种植水稻,在朝鲜人开荒的基础上,兴修水利,扩大种植面积,并成立水稻公司。第二阶段:上世纪50年代农场建场后开始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并且培育出了自己的品种梧农七一,合江19,水稻种植逐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梧桐河生产的大米以口味芳香名贯三江,梧桐河被誉为三江平原的“鱼米之乡”。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场实行水稻大开发,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水稻寒地栽培技术,使水稻产量由建场初期的100斤/亩达到1280斤/亩,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进入21世纪,梧桐河农场与时俱进,结合自身优势,率先提出“引自然水、施农家肥、种有机稻、产优质米”的发展思路,力争把梧桐河水稻产业做大、做强、做实。

甘洛黑苦荞
甘洛黑苦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甘洛—中国黑苦荞之乡,盛产优质黑苦荞,2010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甘洛黑苦荞色黑、粒大质优,是苦荞中的极品,其不仅仅营养价值全面,而且最具特色的标记成分芦丁,含量是普通苦荞的1倍,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堪称“五谷之王”。 在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后,品牌效益带来了整体效益提升,企业收购价格从以前的3元/公斤,提高到了目前的6元/公斤,有效地促进了种植基地面积大幅度扩展,目前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增加了4万亩,总产优质黑苦荞近7000吨,总产值4000余万元,荞农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甘洛拥有7个黑苦荞加工企业,总体投资6000余万元,年总产值7000余万元。生产的黑苦荞产品有黑苦荞茶、面粉、面条、酒等,产品研发一直处于较领先地位。

南川米
南川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川米,重庆市南川区特产。南川是天然的优质稻米产区,为重庆市中高档优质稻最适宜的种植区域之一。该区于2003年通过南川米无公害基地认证,2004年通过“南川米”无公害产品认证,2006年通过了南川米无公害基地和产品的整体认证,2010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靖边马铃薯
靖边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靖边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种植,光绪年间马铃薯已成为靖边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抗战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靖边停留68天,每顿饭都有马铃薯,可以说,马铃薯在当时为部队给养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我国遭遇的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就是靠马铃薯挺了过来。

平林镇大米
平林镇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林镇大米”产地位于光武帝刘秀故里,地处国家一级风景区大洪山余脉,南阳盆地避风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周群山环绕,由于气候独特,水稻种植生长期长,日照时间长而充足;泉水资源丰富,常年流淌不断的20多眼泉水自流灌溉;水稻种植以施用农家肥为主,无公害无污染,营养成分丰富,是典型的绿色生态食品,米粒外观整齐饱满、晶莹剔透、腹白细微。米饭松软可口、入口绵甜、香味扑鼻。平林镇大米的优良品质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由来已久,自东汉光武帝从平林起兵以后,平林大米因其优良的品质一度成为皇家贡米,平林大米从此亨誉全国各地。现己建立6万亩绿色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总产5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平林镇”牌大米2007年在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十佳畅销农产品”;2008年被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登记证书。产品畅销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

清泉沟小米
清泉沟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清泉沟小米是陕州区张茅乡清泉沟村的特产。小米清亮铮黄,香味纯正,浓郁粘稠,营养丰富,蒸吃悠香,熬汤爽口,回味无穷。清末慈禧太后路过此地,亲口品尝清泉小米,赞誉不绝,随赐清泉小米为“清泉贡米”。

古县小米
古县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县小米是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的特产之一,颗粒圆润、匀称饱满、色泽晶莹、鲜黄光亮、米粒整齐、整米率高、手感光滑、米香浓郁、口感上乘。

泽库黑青稞
泽库黑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泽库黑青稞祼粒呈黑褐色,椭圆形、颗粒饱满、均匀;是加工成“糌粑”的主料,可酿制“青稞酒”等饮料,亦是加工酿皮等各种特色食品的主要原料。

金竹贡米
金竹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竹贡米米粒长型,晶莹透亮。米饭松软,粘糯适中,有嚼劲,散发清香,冷饭不回生,适口性好。

海龙贡米
海龙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龙贡米米粒长型,长6~7mm,长宽比2.8~3.5,千粒重25~26g,颗粒饱满,晶莹透明,香味纯正。米饭饭粒油润有光泽,香气浓郁,滋润爽口,软而不粘,回味绵长,冷饭不回生。

白水贡米
白水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白水大米史称“白水贡米”,因其自明代嘉靖27年(1548年)起,每年上贡朝廷而得名,斐声海内外,其公泽洁白呈淡绿色,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煮成饭后见之馋诞欲滴,食欲大振。白水贡米米粒长粒形,晶莹透亮有光泽;蒸煮后饭粒分明,有清香味,口感绵软细腻、回甜,饭香味悠长。 食之清香四溢,松软可口,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维生素--硒、钙、镁、铁、钾、锌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不需菜也可吃三大碗。

独山大米
独山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独山大米米粒长粒形,晶莹透亮;蒸煮后,饭粒完整,有清香味,食味滋润柔软,有嚼劲,冷饭不回生。

紫云红芯红薯
紫云红芯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紫云红芯红薯呈长纺锤形,单个重50~200g,表皮光滑、呈淡黄色,肉质淡粉色,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蒸熟后通体晶莹,薯肉淡黄色,细腻绵软,甘甜具板栗香味。

板当苡仁米
板当苡仁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板当镇薏仁米种植历史悠久,粒大色白、饱满浑圆,具有糯、甘、稠等特点,并含丰富蛋白质,被誉为“珍珠米”,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板当苡仁米呈灰白色或青灰色,颗粒小,粒径3~9mm,外形圆润饱满,密实坚硬,腹沟明显呈黄褐色,煮后软糯清香。

马喇湖贡米
马喇湖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马喇湖贡米源于重庆市黔江区马喇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海拔800米左右,四面群山环绕,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断,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地,造就了种植优质水稻的良好环境,能够孕育出颗粒饱满的马喇湖大米。“马喇湖”系列优质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饭粒油亮、香味浓郁,含有丰富的铁、钙、锌营养微量元素,属纯天然绿色食品。马喇湖贡米外观饱满均匀、长粒形、米粒油浸,米饭松软有弹性、清香回甜,冷饭不回生。

环江香糯
环江香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北香糯主要产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长北村。由于当地气候、水质条件限制,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故长北香糯,米粒硕大,用水浸泡膨胀后蒸熟,晶莹透亮,香气扑鼻,甜软可口,留二、三天,新鲜如初,色香味不变,香糯飘香万里,闻名全区。用此米煮出的米饭香软可口,香而不腻。

恩平大米
恩平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恩平大米”米粒均匀细长,色泽均匀,晶莹透亮,气味清香;米饭软滑可口,粘度适中,香气怡人。

恩平濑粉
恩平濑粉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恩平濑粉表面光滑,粗细均匀,无粘连,色泽均匀,煮后不糊汤、不粘条,入口软、韧、爽、滑,吃起来有韧性。

海丰油占米
海丰油占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丰油占米米粒细长,粒长6.5-7mm,长宽比≥3,米粒晶莹剔透,气味清香;米饭松软可口,香气怡人。

白云贡米
白云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史料记载,早在乾隆三年(1739年),丹青镇白云村生产的稻米便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稻米直供皇室,民间素有“白云米三角岩女”之说。1950年,地方上曾将“白云贡米”作慰问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慰问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41团官兵的慰问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有“白云贡米上北京”的流行唱句。白云贡米米粒细长,透明度好,有光泽;米饭蓬松,光洁油亮,香柔可口清甜,余味足,冷饭不回生。

蕲春再生稻
蕲春再生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再生稻是蕲春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蕲春县顺应民意,积极发展再生稻,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已大面积实现“一种两收过吨粮”。蕲春再生稻属晚籼稻。所加工的再生稻稻米品相优,米粒细长、光泽润滑、晶莹透亮;做成的米饭口感好,蓬松绵软,不粘结,入口绵甜,清香可口,食后余味无穷,冷饭不回生。

五里界界豆
五里界界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界豆”其实就是黄豆。五里界镇种植黄豆的历史逾千年,出产的黄豆因品质佳、营养好而驰名中外,在东南亚地区被称为“界豆”。“家家种黄豆,户户打豆腐”是五里界镇早年豆产业的写照。五里界界豆鲜品外观为水滴形,颗粒饱满,口感质地脆嫩,富含粘液,淡辛香味。成熟的籽粒呈米黄色,种脐黄褐色,脐眼有黄色裂痕;外形为椭圆形,种皮光滑;籽粒饱满、粒小,百粒重12~13克。特别适宜各类加工。

襄城红薯
襄城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襄城红薯薯皮光滑,色泽鲜亮,有红、黄等颜色,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外形匀称,平均单果重300克左右。襄城红薯粗纤维少,鲜食味甘,熟食味浓,质地细腻,口感绵软甘甜。

鄱阳大米
鄱阳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鄱阳大米保护区域地处鄱阳丘陵和湖区平原,土壤以水稻土、潮土、草甸土为主,湖区平原土壤含大量河湖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养分充足,且土层深厚、蓄水能力强,耕性良好。

金沙薏米
金沙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沙薏米粒形小而圆,白色略带透明,腹沟窄,浅棕色,胚部颜色深,煮后松而不散,糯性中等,甘而不腻,略有清香。

宿迁籼米
宿迁籼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宿迁籼米地标保护区位于新沂河、淮沭新河、六塘河、大运河四大河流围合区域,涉及宿豫、沭阳、泗阳、宿城两县两区25个乡镇,面积66700公顷。是目前国内唯一以“籼米”命名的地标产品,保护区超过百万亩,也是国内目前地标产品保护面积较大之一。

土桥大米
土桥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江宁土桥珍珠米是江宁区农特产。土桥珍珠米米粒饱满,呈椭圆形,米色晶莹似玉,品味清香松软,入口爽滑,柔韧筋糯,回味留香。   淳化街道位于江宁区东大门,自北宋淳化五年在此设镇以来,至今已逾千年历史。作为南京市19个农业主导型街道之一,淳化街道是沿秦淮河圩区绿色稻米产业区、国家绿色稻米原粮基地。远近驰名的“土桥牌”珍珠米便是淳化农业一张最闪亮的名片,早在1999年就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称号。 土桥大米粒形椭圆、米粒饱满,色泽晶莹,米饭清香松软,入口爽滑,柔韧筋糯,回味留香,冷饭不硬。

青浦薄稻米
青浦薄稻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青浦薄稻米,历史悠久,盛产于江南鱼米之乡上海市青浦区境内,品种优、品质良,米粒晶莹剔透、口感滑润爽口,冷热皆宜,煮粥粘稠,营养丰富。青浦薄稻米谷粒壳较薄,米粒晶莹剔透,有光泽。蒸熟后粘性适中,吃口糯、软、松、香。

友谊大豆
友谊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友谊大豆呈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籽粒均匀、光滑饱满,皮薄脐小、子叶金黄,豆香浓郁,商品性好。

瑷珲面粉
瑷珲面粉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瑷珲面粉是采用爱辉区特定地理气候条件下优质的强筋小麦为原料加工成。该小麦颗粒饱满均匀,无病粒,红皮,角质率高。用于加工的面粉细腻色白,口感好,面色浓郁,适合加工饺子、面条和馒头等食品。

瑷珲大豆
瑷珲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瑷珲大豆籽粒饱满均匀,光滑圆润、呈圆形或椭圆形、籽粒金黄色、种脐黄色、色泽金黄、豆香浓郁,外观形象和商品质量良好。加工成的豆浆均匀、乳化效果好,口感粘稠。机械压榨大豆油,色泽金黄透明。

广灵黑豆
广灵黑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广灵五香豆腐干其主要原料黑豆产于海拔1400米高寒山区,使用花椒、茴香、大料等天然佐料,采用本身浆水发酵点制手工制作。

代县大米
代县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代县滹沱河两岸东起峨口镇、西至阳明堡镇有5万多亩滩涂。这里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170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69%,PH值8.4,河水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条件构成了水稻理想的生长环境。代县大米以颗粒大,洁白细腻,蛋白质高,适合性强而著称。一般大米蛋白质含量在6.5——9%,但代县大米蛋白质含量超过10%,达到了出口标准,脂肪、淀粉等含量及有关指标均属上乘。代县精大米色白、味香,似江南鱼米,就连毛主席1948年4月6日从延安至西柏坡途经代县时都说:“没想到黄土高原能产这么好的大米,我多吃了一碗。”

张北莜麦
张北莜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河北省张北县是全国著名的燕麦生产基地之一。张北燕麦特有的“无公害、无污染、干物质高”的品质优势及其巨大的产业前景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张北县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莜麦之乡”。张北莜麦选用海拔1500米以上无公害、无污染的坝上高寒山区的优质燕麦精制而成。其低脂、低糖、高纤维、高蛋白、富含人体必须氨基酸、维生素、亚油酸和矿物质营养。张北莜麦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富有光泽;籽粒多为纺锤形,有腹沟,表面有茸毛;籽粒长8mm左右,千粒重25g左右;面粉粉质细腻,麦香浓郁。

小站稻
小站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米粒饱满,均匀一致,半透明,无异常色泽和气味,长宽比≤2.2。米饭富有光泽,具有“香、黏、弹、筋、甜”的特点,冷饭不回生。

古浪红光头小麦
古浪红光头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浪红光头小麦”是产自祁连山脉东端、河西走廊东部,海拔1800-2200米旱作雨养压砂田的春小麦,种植面积为8166.7公顷,总产量24500吨。该小麦具有抗干旱、耐瘠薄、抗倒伏、耐盐碱的特性,籽粒呈深红色或红褐色,具光泽,质硬饱满,胚乳呈乳白色,千粒重高等特点,其面粉劲道、麦香浓郁,是制作拉面的上乘原料。该小麦还具有“籽粒蛋白质、淀粉、面筋指数含量高,容重大”的内在品质。

洋县槐树关红薯
洋县槐树关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洋县槐树关镇,是陕西汉中市著名的红薯之乡,地处丘陵,红粘土壤,村民们祖祖辈辈种植红薯,红薯以口感甜面著称。全镇年种植面积1.4–1.6万亩,其中紫薯约3000亩。槐树关红薯呈长纺锤形,表皮暗红色,薯肉白色或黄白色;蒸烤绵软,下咽爽滑,极具地方特色,是食用、保健、美容佳品。

晴隆糯薏仁
晴隆糯薏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贵州晴隆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使生长出来的糯薏仁,薏仁酯含量高于其他任何品种,淀粉含量高达98%,其色泽光鲜、颗粒圆润,煮后糯软、细腻、粘稠、美味营养,富含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硒、钙、锌等多种人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

保田薏仁
保田薏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保田镇海拔1350m~1975m,地形地貌以峰丛洼地地类型的坝区和山地为主,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薏仁米的生产。当前,保田薏仁米种植面积已达1.2万余亩,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声誉,其特点是糯而不腻,密实坚硬,品质上乘。保田镇当地的农民还将薏仁米做成薏仁粑,已初步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

盘州小米
盘州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保田镇如今种植黄小米4000多亩,种植农户有1100户,其中600户为建档立卡户。通过引导群众种植黄小米等高效农作物,保田镇不但实现了低效农作物调减,还有效促进了群众增产增收,助推了脱贫成效巩固和乡村振兴。

钦州赤禾
钦州赤禾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水稻”是耐盐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钦州,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耐盐水稻,它的米粒呈胭脂红色,当地人形象的称呼为海红米。 钦州海红米又叫 “钦州赤禾”,是纯粹的农家品种,野生稻血源厚重,适应性和抗逆力较强,有很长的谷芒。据考证,明朝嘉靖时期编撰的《钦州志》卷二中,《食物•物产》谷属部分和2000年出版的《钦州市志》均有关于钦州赤禾种植历史的记载,当地也称其为潮禾、毛禾等。

大通湖大米
大通湖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通湖大米的品质特色为绿色、优质、富钙。同时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尤其镉的含量经检验均在0.05毫克每公斤以下。除了米质好口感好,大米中钙钾等含量均高于周边其它区域。

张武岗红薯
张武岗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张武岗村的红薯是平顶山市十大农副产品品牌之一,张武岗红薯产于叶县的辛店乡王文成村。红薯无须、甘甜,层次分明,色质较好。

麻姑米
麻姑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其色白如银,米粒椭圆似珍珠,故又称银珠米。宋时就取以作贡米,1959年被选为参加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品,2019年在江西农产品“50强企业品牌”评选中,“麻姑米”位居第八,在九个区域公用品牌中名列第二。

东台大米
东台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烈镇系全市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大镇,作为东台大米的主产区,近年来,五烈镇主攻稻米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先后建成张洪程院士工作站、省粮食作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苏北单体规模最大的育供秧和粮食烘干中心。主推的“东台大米”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姜堰大米
姜堰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姜堰大米”集体商标2011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近年来,姜堰区高度重视“姜堰大米”品牌建设,坚持“天然、绿色、健康”的产品理念,全力打造姜堰大米全产业链。2015年“姜堰大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标志认证,先后获得“江苏好大米”金奖、江苏省名牌产品、“苏米”十大区域品牌之一等荣誉,入选江苏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呼玛大豆
呼玛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呼玛大豆”产地气候适宜,具有籽粒饱满、色泽光滑、皮薄、营养指标参数高、蛋白质含量高、低聚糖等活性物质丰富等特质,发展前景广阔;

义城红薯
义城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义城红薯因其外表紫红,果肉金黄,黏而不噎,香甜可口,深受晋城人的欢迎。

高墟大米
高墟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高墟镇境内的土壤是天然的海淤土,pH值呈弱碱性,种出的大米经检测也呈弱碱性,因此有“碱米”之称。沭阳县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其下辖的高墟镇耕地面积6万亩,是全省最大的镇级无公害稻米基地、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和苏北大米加工集散中心。

上党高粱
上党高粱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上党市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上党高粱”的原产地,高粱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据农业农村部检测,上党高粱的蛋白质≥7.0%,脂肪≥3.0%,单宁<3.0%,且含有丰富的钙、铁、钾、锌、磷、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用上党高粱酿的酒风格纯正,味道醇香。

安龙红谷
安龙红谷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红香米是安龙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从本地传统品种中选育出来,其栽培技术独一无二。红香米口感好,富含铁,营养价值非常高、市场前景广阔。该米种植条件苛刻,对海拔、水源、水质、土壤、大气质量,种植环境有着高标准要求。

郭家湾贡米
郭家湾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郭家湾贡米是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的特产。郭家湾村阳光充裕,通风良好,气候适宜,加上特有的地质土壤,产出的大米颗粒硕大,做出来的米饭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芳香四溢,独有一种味道,清代时曾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大加赞赏,特赐“贡米”,要求年年进贡,亚鱼乡也因此被称为“贡米之乡”。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

侧岭米
侧岭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侧岭米为杂交水稻种野香优和本地种油粘米,均为谷粒细长,谷壳黄色,米粒白色、半透明,芒少而短,煮熟后米饭有光泽,软硬适中,饭味浓,有甜味,有嚼劲,软糯不腻,口感极佳,得到八方食客的好评。 2019年12月6日,在中国(贵港)国际富硒功能农业大会上,金城江区报送的“侧岭富硒米”野香优荣获2019“硒有米”全国斗米大赛金奖,同时,“侧岭富硒米”本地油粘米也荣获2019“硒有米”全国斗米大赛银奖。

赫山兰溪大米
赫山兰溪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兰溪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粮仓。兰溪乃益阳膏腴之地,主产稻谷,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年前,先民就休养生息于洞庭湖滨的兰溪一带,逐水草而居,依岗面水,从事渔猎和农耕,渐而形成若干个居住点。

恩施土豆
恩施土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恩施土豆生长地以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黄棕壤)为主,沙壤土中富含硒元素,且易被土豆吸收。恩施土豆聚硒能力强,干基硒含量0.15~1.5㎎/kg,达到国家富硒马铃薯标准,又称“恩施硒土豆”,是康养补硒最佳的功能性食品。

芜湖大米
芜湖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芜湖盛产大米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是当时江南重要粮仓之一,自宋元起就被誉为“鱼米之乡”。清光绪年间,优质的稻米和便利的交通让芜湖成为“四大米市”之首。

海门大白皮蚕豆
海门大白皮蚕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门大白皮蚕豆鲜籽粒具有种皮绿白色,皮薄肉嫩,鲜豆瓣白色,速冻产品煮后不变色,气味清香,沙软细腻;干籽具有种皮灰黄色,豆瓣煮之易酥,豆香浓郁,沙软鲜爽,细腻无渣的显著特点。

启东芦稷
启东芦稷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一棵树,屋檐高,浑身挂满绿绸条;斩了一刀,掮了就跑。”启东的小伙伴们快来猜猜是什么?,答案就是芦稷。 芦稷虽然不大上台面,且水果店里通常难觅踪影,但凡吃过的人,皆对其赞不绝口。 启东芦稷节间长30~45cm,圆柱形,形似青竹,表皮翠绿、质坚硬;去皮后,果肉淡绿色,有纵状纤维,芯部呈乳白色,气味清香;入口松脆,鲜爽多汁,甜而不腻。

新宾大米
新宾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从北京向辽宁驱车行驶8个小时700公里,便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清王朝的发祥地——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这里不仅孕育了清王朝的奠基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发源于此的富尔江也以其肥沃的土壤和洁净的水源成为优质稻米的著名产地。   据碑文记载,富尔江流域在清朝同治年间已经试种水稻成功,随后向东北其他地区推广种植,最终成为清朝皇帝的御用贡米。

凤山粳
凤山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凤山粳在凤山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20世纪70年代前,在各乡镇普遍种植。凤山粳的生产环境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凤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凤山粳特有的品质。凤山粳米粒短圆、洁白如玉,直链淀粉、果胶质、碱消值等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煮出的米饭爽滑清香、软而不糯。近年来,凤山粳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通过电商热销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兰考红薯
兰考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兰考红薯个头不大,甜度高,人送外号:兰考“小蜜薯”。兰考县临近黄河,土质特殊,日照时间长,天然的滩涂沙质土壤种出的红薯口感特别好。

灯塔大米
灯塔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品种优良 特色品种为294粳稻,品种优良,目前仅于灯塔市培植推广。 2、标准优质米 经12项标准检测,均符合优质米标准。 3、口感香甜 颗粒饱满,香味浓郁,口感香甜,包装精美。 4、营养丰富 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五寨马铃薯
五寨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寨的马铃薯个头大、出粉多,吃起来甘香沙绵,在三晋大地早有名气。

代县小米
代县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代县小米,山西省忻州市特产,代县小米品种主要来源于晋谷21号,所产小米米粒匀碎,色泽金黄,米香醇厚,口感光滑。代县小米含蛋白质≥9.5%;脂肪≥3.0%;直链淀粉18%-23%;千粒重2.6克-2.8克;铁≥25毫克/千克;锌10-14毫克/千克。

温宿大米
温宿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疆温宿盛产大米,其香稻历史源远流长,素有南疆“稻乡”之美誉。 图片 1998年,温宿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米之乡 在历史上,温宿种植的香稻“纯系贡品”,且“庶民不得尝”,其香气纯正、浓郁,有“一地开花香满坡,一家做饭四邻香”的赞誉。

平安马铃薯
平安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安马铃薯薯块形状呈椭圆和圆形,表皮白色光滑,芽眼较浅,薯肉呈白色,致密度紧,无空心。 马铃薯单株产量高0.88±0.3千克,单株结薯5±2个,单块重0.18±0.1千克,块茎淀粉含量为15%以上,蒸食品味好,粗蛋白含量为2%-3%,植株较耐旱、耐寒,耐盐碱,薯块耐储藏。

神木黑豆
神木黑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神木黑豆,闻名遐迩,早在2012年,神木就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黑豆之乡”。自2016年以来,神木积极实施新品种试验引进,累计培育了近1400种农作物新品种,创造了2项全国高产纪录,多项达到省级先进水平。

神木小米
神木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神木小米色泽金黄,黏糊性强,米味浓香,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好,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大化白玉薯
大化白玉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享有“长寿之乡”、“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中国绿色食材基地”等称号,板升乡白玉薯,就是大化县长寿生态特色农产品之一。

江永香米
江永香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江永香米又叫“源口香米”,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香味大米,历史上曾为“贡米”。自田间生长、抽穗、扬花到收割,一直到加工成米,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用香米煮出的米饭,柔软可口,浓香扑鼻。因为香稻的生长与特定的土壤、水质和小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目前仅产于源口瑶族乡黄土坳村的数十亩稻田。

杨林沟芋头
杨林沟芋头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汉川杨林沟镇,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两季,气候干燥凉爽,夏秋季高温多雨,有“黄金水道”汉江贯穿全境。土壤为沙土质,产出的芋头香、糯、甜,被称为“土精灵”。

海门大红袍赤豆
海门大红袍赤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门大红袍赤豆”系主产于海门市境内的特色小杂粮地方品种,其老熟种子呈长圆柱形,表皮紫红、种脐乳白色、粒粗饱满、皮薄肉厚、质地坚硬,煮熟后软烂易破皮,沙而不黏,口感细腻,有豆的清香。初级产品豆沙其色紫红,其味香糯微甜,柔软不黏,糯而不腻。

万宝镇大米
万宝镇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万宝镇大米颗粒饱满,整齐均匀,色泽光滑透明,饭粒油亮、口感黏弹、略甜,冷饭不回生。

集贤大豆
集贤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集贤县被国家授予“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称号。2007年,集贤县被农业部授予50万亩绿色食品大豆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集贤大豆荣膺中国“第一豆”桂冠,大豆产业成为集贤闪亮的农业名片。2018年7月,集贤大豆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固阳荞麦
固阳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固阳这种山、丘、滩交杂的地形地貌,四季多变的气候,全年充足的光能资源,雨热集中的物候,肥美的土壤和丰富的耕地资源,以及干旱少雨,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无霜期短,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松软的土质,无污染等自然条件,孕育出绿色有机、品质优良的固阳荞麦。

泽州黄小米
泽州黄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泽州黄小米又名泽州香,产于山西省晋城市。据史料记载,《康熙字典》的总裁官陈廷敬(修建了皇城相府,现为山西省、晋城市著名景点)系泽州人,他将乡米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见米色金黄,食之香甜,即赐名“泽州香”,并列为贡品。群众在交易中则称“泽州黄”。

阳原鹦哥绿豆
阳原鹦哥绿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阳原鹦哥绿豆,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特产,阳原鹦哥绿豆种皮翠绿有光泽,因似鹦鹉羽毛的颜色而得名。籽粒呈圆柱形,粒型较小,口感绵软清香。

临洮马铃薯
临洮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定西市西部,境内海拔1730-3670米,年均降雨量317-760mm,平均气温7℃,无霜期80-190天。全县总人口54万,其中农业总人口49万,耕地面积108万亩,其中70%为山旱地。马铃薯是临洮县优势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县内海拔高、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富含钾素,特别是雨量分布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规律基本吻合,雨热同期,对性喜温凉的马铃薯生长非常有利。临洮马铃薯以产量高、品质好、味道美而闻名遐迩。

凯里平良贡米
凯里平良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凯里平良贡米在凯里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相传,明朝时期名臣大儒孙应鳌进京履职时将凯里平良大米献给嘉靖皇帝品尝,得到嘉靖皇帝赞赏,并下旨要求年年上贡,从而得名“凯里平良贡米”。

龙胜红糯
龙胜红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龙胜红糯因其米色如胭脂而又名胭脂糯,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主食,还能酿酒、做糍粑等。龙胜红糯富含蛋白质、铁、磷、钙、维生素等,当地的侗族同胞至今仍保留着木桶蒸糯的习惯,木桶蒸出的糯饭格外油亮香醇、柔软爽滑;更有"一田种稻遍垌香,一家蒸糯全村香"的美赞。

常德香米
常德香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常德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常德香米是在我市温润适宜、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的自然环境下,采用特定的生产方式种植的籼稻香米。常德香米谷粒饱满,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丰富,垩白率低,具有米粒晶莹剔透、米饭香味持久、口感爽滑、冷饭不会生、不粘结等特点,其品质可与 “泰国茉莉香米”、“五常稻花香米”相媲美。常德香米的主要种植品种是龙籼32号,属于香米大类,煮出来的米饭芳香四溢,不糯不油,好入口。

松柏大米
松柏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松柏大米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松柏大米因其核心产区松柏镇而得名,松柏又名耸湖。 “耸湖”是土家语,意为多鱼的山谷。松柏由耸湖的语音演变而来。 松柏大米属于籼米,组织细密,硬质粒多,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颗粒,腹白较小,油性大。在煮熟后,软韧有劲而不粘,吃起来细膩可口,历年为明代以后士司进责朝廷的贡品之一,也是永属三州六长官官府的贡品之一,名声远播。

乌山贡米
乌山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源于古明朝的“乌山贡米”是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心研发的高档优质大米品牌产品,也是全县首家以农合组织为法人身份推出的粮食品牌产品,其主要原粮选用国家一级优质水稻品种加以研发配制,其米质口感柔软,清香诱人,在加工工艺中配以色选、真空包装,故产品质量更是上乘,保质期也延至半年。

唐河绿米
唐河绿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唐河绿米”米粒近纺锤形,淡绿色或浅翡翠绿色,米香浓郁。 唐河绿米以品质优良而著称。特别是含硒量高,在100克绿米中,含硒量高达23.2毫克。此外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十几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每百克绿米含磷220毫克,铁50毫克,钙30毫克,锌10.3毫克,维生素0.28毫克,尼克酸2.8毫克。在煮饭、煮粥时,添加少量绿米,不仅香气四溢,香软适口,同时又能达到补硒保健目的。

伊川小米
伊川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伊川谷子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出产的小米手感光滑沉实,米粒不开不裂有糯性。2018年3月,河南地质部门勘察发现:在伊川县鸦岭、平等、鸣皋、葛寨一带分布着6条富硒土壤富集带、50万亩富硒耕地。作为严重缺硒的国家,伊川的富硒土壤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贵资源。同年,“伊川小米”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蓼兰小麦
蓼兰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蓼兰小麦生长受干热风影响较小,灌浆期长,籽粒饱满,容重高。“蓼兰小麦”生产采取秸秆还田、宽幅精播、氮肥后移、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了小麦品质。其籽粒黄白色、饱满、透明、角质、色泽光亮,具有小麦正常的气味,味佳微甜,无异味。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容重高,出粉率高。用“蓼兰小麦”面粉加工出的青岛 “王哥庄大馒头”、“蓼兰大馒头”、面条、包子等食品色泽亮白、口感筋道、麦香浓郁、口味甘甜,是当地的美味食品。

宜春大米
宜春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春自古就有“农业上郡”、“赣中粮仓”之誉,自然条件、土壤土质以及精耕细作的耕种方式让其生产出的优质大米具有先天优势。袁州区有优秀的富硒资源,富硒土壤面积288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76%。富硒和绿色成为“宜春大米”的天然标识。

固阳马铃薯
固阳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固阳三件宝:土豆、莜面、羊皮袄。固阳县位于包头市区以北,扼守着秦直道,年降雨平均不足300mm ,无霜期平均不到110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过去,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这是现实。土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着,个头不大,可浓缩的都是天地之精华。土豆的品种有大日期和小日期,皮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皮肤有光滑、细嫩和粗犷,瓤口有银白、淡紫和金黄,口感有绵软、沙甜和脆嫩。

定襄糯玉米
定襄糯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定襄县地处黄土高原忻定盆地地域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境内三山环抱,四水贯流,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农产品主产区, 境内有河流贯入,土壤呈微碱性,全年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这些条件均特别适宜糯玉米生长和养分的积累。

五寨红芸豆
五寨红芸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我国晋西北一带,历来种植红芸豆的传统,它被农民称作为“糊口粮”,也是近几年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金豆豆”。尤其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这里盛产的红芸豆,不仅远销欧盟,还被称之为养生时代的新宠。因为是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四季温差大,优质水源灌溉,农家肥种植,加之虫害少,所以红芸豆色泽剔透,朱艳如血红发亮。这里的红芸豆不仅颗粒硕大、色泽鲜艳,还兼有营养药用价值,历来是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畅销货。

右玉燕麦米
右玉燕麦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右玉县总耕地面积82.5万亩,年播种面积66.5万亩,其中杂粮年播种面积42万亩左右,杂粮生产面积稳定。杂粮中燕麦10万亩左右,年产量1.2万吨。燕麦米是燕麦经过脱壳、去芒等工艺加工生产的农产品。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汾州小米
汾州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山西众多的小杂粮中,以小米最为香醇。汾阳,素有“中国小米之乡”的美誉,汾阳的特产“汾州香”小米,因其香甜可口,营养美味而名扬天下。汾州香小米,也称“汾州小米”,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光亮,蒸煮后细润光滑,粉糊性强,口味醇香,堪称食品中的精品,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色香味俱佳的绿色食粮。

武乡小米
武乡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山西武乡县是历史悠久盛产杂粮的太行山革命圣地,现为国家绿色食品开发区、太行山小杂粮无公害种植基地。我们这全是山地,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小米吸取了天地之精华,远离城市污染,所以谷子自然好吃。

清德铺红薯
清德铺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清德铺村位于徐沟镇正南5公里,文化底蕴深厚,土地肥沃,以种植、养殖为主,具有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所产红薯品质优良,远近闻名,故当地有“清德铺的红薯南内道的瓜”。

娄烦山药蛋
娄烦山药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娄烦山药蛋果实为紫红皮,黄肉,表皮有明显的纹理,薯块芽眼较浅,手感质地硬,形状呈椭圆形,中型果。口感绵而沙、品味浓、质量优。 娄烦山药蛋含干物质21.9%、淀粉15.45%,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是抗衰老的天然佳品,可以帮助代谢体内多余脂肪,还有愈伤、利尿、解痉的功效。

张北马铃薯
张北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张北县地处坝上地区,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理想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张北土豆因个大、芽眼浅、薯形好、表皮光滑、成熟度好、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远销至广东、广西、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

临沭地瓜
临沭地瓜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临沭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寒暑交换,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光照充足;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清爽,适宜种植地瓜。临沭地瓜薯块大小适中、薯皮光滑、肉质细腻、味甜”的优良品质。所生产的地瓜烤熟加工后具有香、甜、软、糯等口感。

通辽黄玉米
通辽黄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通辽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通辽黄玉米棒形美观,果穗筒,实穗长19-2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外表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紧实,角质率高,淀粉含量高,千粒重大于395克;含水量低、霉变率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易贮藏。

唐河红薯
唐河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红薯一直是唐河县传统杂粮作物之一。由于地处岗丘地区,土壤缺乏水分,种植出来的红薯因其水分少、香甜可口,渐成品牌。

昔阳小米
昔阳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昔阳小米,从有人类在昔阳这块土地上繁衍以来就开始种植和食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万粮山赐米”的民间传说流传至今,已成为昔阳人口口相传的佳话。明代嘉靖年间,号称“晋中三杰”的吏部尚书乔宇的“黍稻陈酒馔,羔豚具庖厨”诗句,足见小米已成为百姓日常的饭食。抗战时期,昔阳小米更是八路军官兵的主要食粮。更为传奇的是六、七十年代时,昔阳小米一度曾被称为“国宴小米”,作为一道特色美食,享誉神州。

曹镇大米
曹镇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曹镇大米曾为北宋时宫廷贡米,如今已走向全国市场;曹镇盛产各种观赏鱼类;曹镇米线、曹镇水席均成为知名品牌。全乡现有耕地总面积4.7万余亩,是典型的农业大乡,有“鱼米之乡”“中原小江南”之称。

龙门大米
龙门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龙门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然山泉水灌溉,肥沃土壤,日照充足,空气清新优质,好山好水孕育出天然好米。龙门大米米粒细长,粒长一般在6~7.5mm,长宽比值>3.0,米粒晶莹剔透无心白,米饭软滑可口,香气怡人。

客都稻米
客都稻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客都稻米颗粒均匀、细长、粒小、晶莹剔透,直链淀粉低、胶稠度较高。米饭油光润泽,入口软滑、有弹性、香甜可口,煲饭、煲粥均可,适合南方人口感。以大米为原材料的各种米制品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客都“米粄”传承千年,不仅成为梅州本地人喜事节庆、招待亲友的必需食材,而且成为海内外乡贤寄托乡情的重要媒介。

琊川贡米
琊川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凤冈县琊川镇独特的土壤、光照及水等地域条件,造就了琊川贡米味美、粒实饱满、饭香四溢的独特品质。

环江香粳
环江香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环江香粳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于清朝初期开始种植的一种稀少珍贵的谷类作物,至今有400年的历史,分为红粳、小红粳、香粳、白粳四种。该作物适宜于寒冷气候,生育期为155-160天,一般在谷雨时节前后播种,寒露时节前后收割。

水竹园大米
水竹园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长阳清江大米之名由来已久。比如,都镇湾水竹园大米长期以来用作小儿“试口米”和产妇保养米(月子米),在历史上还曾作为“贡米”进献宫廷。晚清赫赫有名的湖广总督张之洞长期食用枝柘坪大米,并称赞说:“此米无肴可食数升矣。”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为“七十三团大米”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出的大米外观晶莹剔透,米质饱满,呈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好,油润可口,香味浓,还富含蛋白质和硒、锌等微量元素。

黄陂荸荠
黄陂荸荠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湖北的黄陂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这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很适合种荸荠。早在明朝时期,黄陂荸荠因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它就被当做贡品进献给朝廷,皇室贵族和大臣官员对它都赞不绝口。

黎川黎米
黎川黎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黎川黎米”作为黎川县特色名优地方常规稻种,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征集对象。种植历史悠久,曾一度快频临绝种,其茎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特征特性受到种植户青睐;米粒晶莹剔透、爽口宜人带清香味,成为都市精英健康生活首选,并于2016年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占圩红薯
占圩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占圩镇地处中低丘陵连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岭连绵起伏,该镇充分利用丘陵山地和山塘水库多的自然资源,大力推行立体开发和综合开发,特色农业扬优成势,占圩红薯便是其特色之一,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

白云春毫
白云春毫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庐江是安徽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闻名遐迩“太平猴魁”创制人王魁成、云南现代“普洱茶之母”吴启英的故里,茶资源和茶人文丰富。如今庐江茗茶“白云春毫”,获得荣耀不胜枚举,比如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名茶、中国农博会金奖、上海世博会金奖、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省茶博会“茶王”和“唯一推荐品牌”以及合肥旅游必购商品等荣誉称号。

七台河大米
七台河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七台河大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七台河所处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地势平坦且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水稻。民国末期,生活在倭肯沿岸的朝鲜族村民压坝种水稻。七台河大米米粒整齐匀称、色泽亮白、晶莹剔透、外形呈椭圆形;蒸煮时饭香四溢,饭粒洁白油亮,入口滑爽、有粘弹性、且软硬适中,品味香醇,冷饭不回生、口感佳。

九三大豆
九三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北大荒人纯朴的性格和诚信品德 严格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保证每一粒大豆不失本色 让九三大豆,更安全,更健康

佳木斯大豆
佳木斯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繁峙黄米
繁峙黄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黄米,是最传统意义上的五谷之一,在繁峙的种植历史有2000多年之久。繁峙黄米主要产于滹沱河两岸恒山南麓和五台山北麓的丘陵地带,半干旱、光照足、水质优、温差大等地理特性赋予了繁峙黄米色泽金黄、口感软筋、味道清香的独特魅力。繁峙的黄米制作融合传统的煮、蒸、炸烹饪方法演绎出一道道舌尖上的繁峙美味,繁峙“油炸黄糕”、“素糕”、“黄米粽子”等代表性主食更是融入了繁峙人热情好客、尊儒礼佛的人文内涵,繁峙黄米载着繁峙人的厚重灵动、热情奔放、含蓄包容声誉远扬。

宁武莜麦
宁武莜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考证,宁武种植被麦已有2500年的历史,早于内蒙、辽宁、河北、西藏、新疆1500年。宁武莜麦,籽粒呈纺锤型,有腹沟,长0.6-1.1厘米,宽0.3-0.5厘米,宁武莜麦籽粒白黄色,与异地同品种比较,宁武莜麦黄度较浅;宁武莜麦籽粒整齐饱满,出粉率高达97%,而异地莜麦出粉率最高95%。莜面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E、叶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含有的钙、磷、铁、锌、锰等矿物质也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的功效。

襄垣手工挂面
襄垣手工挂面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关于 “挂面”一词,最早出现在元天历年间(1328—1330),由饮膳太医忽思慧著写的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一书,而襄垣手工挂面早在此前的元大德年间(1297—1307)就已名扬一方。据世代相传的口碑,襄垣手工挂面有“五绝”,即鲜、白、柔、甘、滑。如果略微具体一点而言,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劲道,耐存耐煮,易于消化,不含添加剂,这应当是它最大的特点。除此,作为一种绑把成型、携带方便、老幼皆宜、方便速食的纯手工面食,它还因此博得了一个深入人心的雅号——“方便面的鼻祖”和“最早的快餐面”。

临淄边河小米
临淄边河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临淄历史悠久,是齐文化发祥地,齐国古都、春秋五霸之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田单等一大批明君、贤相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齐文化灿烂辉煌,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孙子兵法》等一大批人类优秀成果,是中国古代思想摇篮。百家争鸣之地、战国文化中心,创造了以“变革、开方、务实、包容、智慧”为特色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地域文化—齐文化。金山镇属临淄南部山区乡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河,东邻青州,南邻淄川,西邻张店,属四县交界处,区域内有金山、天堂寨二大自然风景区,相传天堂寨是明代初期女英雄唐赛儿的营寨驻军之地,现遗址尚存,金茶壶、明代摩崖石刻分布山中,具有久远的古代山区文化。边河小米种植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谷子就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到了春秋战国初期(公元770年—公元前221年)当时齐国的农业主要以谷物为主,对谷子品种已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北魏后期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的贾思勰在临淄任职期间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农科全书《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平原及山区谷子品种的种植及管理等作了详尽的描述。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一书中临淄区是山东谷子四大主产区之一,临淄区谷子面积80%在边河山区。近年来边河山区已成为淄博谷子面积最大种植区,边河小米的发展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临淄区政府和乡镇政府,对边河小米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每年都进行政策扶持。谷子即粟,脱皮后成小米,小米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靠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反动派,建立了人民政府。边河小米生产历史久远,见证了齐国农业的辉煌,载有浓厚的齐文化气息,是历史和现代农业造就了边河小米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现已成为人们增进健康的保健食品,最具地方特色,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良好口碑,产品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辐射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市场潜力具大。

含山大米
含山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含山县位于江淮之间,水稻种植历史久远,加上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为优质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含山大米”米粒饱满细长,晶莹剔透,自然清香,蒸煮后口感醇香,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不粘。

黑山地瓜
黑山地瓜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地瓜,又名红薯、甘薯、番薯等,因地域不同而称谓不一,属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地瓜最早由美洲印第安人栽培,后传到菲律宾,16世纪传入中国。黑山是地瓜种植较早的地区,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土质而香醇甘甜,驰名久远。清乾隆年间(17世纪中期)就作为贡品进献于皇宫,是黑山历史最为悠久的特色农产品。

乌兰察布莜麦
乌兰察布莜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乌兰察布有着悠久的莜麦种植和食用历史。乌兰察布莜麦外观完整,大小均匀,坚实饱满,富有光泽,品质优良,莜麦磨面后就是莜面,其中后山地区的莜面最为香。乌兰察布百姓创造出上百种莜面的做法和味道,经过搓、推、擀、卷、拨、切等手法和各种土法工具,神奇的变身为蒸饺、鱼鱼、窝窝、山药鱼子、块垒、钝钝、山药丸丸、磨擦擦等几十种风姿各异的莜面美食。

榆林马铃薯
榆林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榆林马铃薯种植平均海拨1400米左右,加之气候爽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同时也是马铃薯良种繁育优势区。靖边马铃薯极具特色,以其个大、体匀、芽眼浅、淀粉含量高等品质优势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盛誉。

直罗贡米
直罗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直罗贡米产自直罗镇河川,这里的水质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非常适宜水稻种植,所产稻米油性大、口感香醇。隋唐年间,曾作为贡品贡献朝廷,被列为宫廷御膳专用稻米,因而得名“直罗贡米”。

从江香禾糯
从江香禾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从江香禾糯是贵州省从江县特有的地方优质特色水稻品种,口感香甜、油质多、软而黏、黏而不腻,回味甘纯,营养丰富。

巴林大米
巴林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986年全旗水稻面积仅有8000亩,1989年,旗农业局临时成立水稻站,聘请技术员在部分地区推广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避免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当年水稻单产达到500公斤,到2014年底,右旗水稻播种面积为3万亩,每亩单产为1200斤,稻谷总产量为0.35亿斤,稻谷已经成为右旗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右旗稻谷产生的附加值越来越大,对地方生产总值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吐列毛杜小麦粉
吐列毛杜小麦粉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吐列毛杜农场建于1960年7月,施业区总面积95万亩,其中:耕地19.5万亩、草原66.7万亩,林地面积6.8万亩。下辖5个生产连队、3个规模化经营管理区,8个直属单位。总人口3,095人,职工1,138人。农业生产以机械化大面积种植油葵、油菜、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等为主。

丰南胭脂稻
丰南胭脂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胭脂稻”就是《红楼梦》中贾母赞不绝口的红米,原产地河北唐山,昔日为皇家专供稻米。 据清代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和《顺天文化府志》记载,清康熙东巡时,民间官绅进贡红米,煮熟后色红如胭脂,有香气,回锅三次,米质不变,色香犹存。每次回锅,米粒便伸长一点,当地人称“三仲腰”。 康熙品尝此米后,踢名 “御田胭脂米”。在60年代初,河北省曾征集此米送全国农业展览会展出,后经“文革”绝迹达30余年。

五家户小米
五家户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扎赉特旗志》记载,1949年谷子播种面积20.28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9.88%,平均亩产54.67公斤,总产1108.70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9.54%。1958年谷子播种面积31.39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9%,平均亩产105.4公斤,总产3308.51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46%。1978年播种面积28.51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4.42%,平均亩产68.5公斤,总产1952.94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8.09%。1985年播种面积20.7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5%,平均亩产97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2.76%。 凭借非常适合谷子种植的独特地理环境,五家户小米以颗粒饱满、金黄圆润、油质丰富,食之香气浓郁,口感适中,柔软粘甜,而远近闻名,产品不仅畅销周边省市,还打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扎赉特大米
扎赉特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扎赉特旗志记载,1949年水稻播种1.76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72%,平均亩产50公斤,总产88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55%。1958年水稻播种1.24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87%,平均亩产185.87公斤,总产230.48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72%。1948年水稻播种1.47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5%,平均亩产107公斤,总产157.29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56%。1985年水稻播种12.5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06%,平均亩产515.5公斤,总产2693.75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7.11%。1990年从黑龙江方正县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单产从15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1992年开始推广水稻插抛秧技术,平均亩产450公斤左右,完成国家批复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其中水稻5.5万亩。2002年,全旗水稻插抛秧面积达7万亩。2001—2002年,推广水稻摆栽技术1.5万亩比插秧产量提高10%。

门源青稞
门源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青稞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辽阔,但从中国范围来说青稞的种植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两省区及甘肃、四川仅靠青藏高原的边远地区。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古属羌地,以牧为主,农业生产规模小而不发达。但海北两大古文明遗址—门源永安城遗址和浩门古城遗址出土的遗物中皆发现青稞籽粒,距今约4160-2980年,足见当时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和食用青稞。近年来我省青稞栽培面积长期保持在80-100万亩,仅次于小麦、油菜,是青海六大作物之一。青稞也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我县是全省藏区青稞主产区之一,全县青稞面积保持在16万亩,青稞年均亩产250公斤,在全省青稞生产中占上水平,历史最高单产达到465公斤,因此尚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这里的群众历来喜种青稞,重视青稞生产,积极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

黄粱梦小米
黄粱梦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唐人枕中记、王安石吟诗作赋、乾隆饮黄粱、红色的革命历史构成了璀璨的黄粱梦文化。“一粒粟中藏人生”,是黄粱梦给世人最大的启迪。发生于唐开元719年的枕中记,讲述了卢生过眼烟云般繁花锦绣之梦,引起了无数人对人生如梦的无限感慨,故事中未熟的黄粱饭即为小米饭,把黄粱梦小米的渊源追溯至唐代。在吕仙祠南墙上镶嵌着四个石刻大字“蓬莱仙境”,传说“蓬莱仙”是吕洞宾用笤帚写到大理石上的,“境”字是多年以后清朝皇帝乾隆挥笔写上的,当时乾隆下江南路过邯郸,时近中午,用饭在“黄粱梦酒家”,饭罢游吕仙祠写下的。张学良将军南下路过黄粱梦游览吕仙祠。历代诗人游黄粱梦,品黄粱梦小米粥,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把小米粥的香、粘,安神补脑作用贯穿诗中。宋朝诗人王安石是最早为黄粱梦题诗的人,曾有七绝《听人叙黄粱梦》: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当地流传小米装在瓦缸中,能保持其香粘可口的特性,延长其保质期,目前除仍在沿用瓦缸保存小米的习惯外,发展了用陶瓷葫芦盛装小米,并成为当地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五莲小米
五莲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五莲县志》记载,五莲县种植谷子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全国种植谷子最早的地区之一。清朝宰相刘墉,老家是五莲县户部乡刘家槎河,考取功名进京当官后,将五莲小米熬粥献给皇上品尝,皇上喝了以后,大加赞赏,从此五莲小米就成了进京的贡品,所以五莲小米又叫贡米。五莲小米采用古老的加工方式。谷子成熟后用手工采收、晾晒,通过棍棒等敲打脱粒,然后进行加工。主要以石碾、石磨等传统工艺进行谷子去皮加工,这些原始的加工方式,保证了小米的品质和口感,具有独特的五莲山区小米特色。

莒县南涧小米
莒县南涧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莒县南涧小米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始于商周时代,主要产于莒县峤山镇境内46个村,种植面积335公顷,年产1750余吨。产地群山环绕,绿树丛生,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丰富,所产的莒县南涧小米质量上乘,独具特色,小米粒小饱满,色泽鲜黄,状若珍珠,煮饭熬汤,粘凝均匀,气味清香,绵软滑爽,米色清新,品质纯正,营养丰富,属米中之上品。素有“满园米相似,唯我香不同”的美誉。经营养品质分析,莒县南涧小米蛋白质、锌等含量均比普通小米高。蛋白质含量为≥9.0%,淀粉含量≥65%,钙含量为≥12.0mg/100g,锌含量为≥20.0mg/kg,铁含量≥3.0mg/100g,硒含量≥0.1mg/kg。 随着人们膳食营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品牌认可度逐步提高,保护发展好当地品牌“莒县南涧小米”势在必行,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用3到5年时间,将“莒县南涧小米”这一品牌打造成集周边县乡小米及杂粮产、销、初加工、深加工、出口创汇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带,通过电商、品牌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将南涧小米逐渐推向全国。

台山大米
台山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台山市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自隋代(公元600年左右)以来,台山已有农事活动的记述,长期以来人们开展作埂(田埂)、筑基、筑堤围海造田种水稻,凡有淡水灌溉的地方都开发成稻田。台山是华南地区稻种的源产地之一,野生稻遍布于台山境内。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不断选育出适应于当地栽培条件和适合人们需要的、且具特色的品种。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选育出“新四粘”、“木新粘”等优质水稻品种, “新四粘”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是香港市场品牌大米。1982年农民育种家梅国衡选育成晚造优质矮杆品种“紧粒新四”,被评为国家名优品种。 2000年以来,相继培育出“齐粒丝苗”、“五星丝苗”、“齐丰占”和 “象牙香占”。特别是“象牙香占”凭着优良品质而闻名广东,并远栽至江西等周边省份及东南亚一带。 台山大米一直享有较高的盛誉,是广东省优质粮主产区,有“广东第一田” 美称,也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之一。2013年,台山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称号。

赵屯小米
赵屯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瓦房店市赵屯乡地处山区,碾出来的小米色泽黄亮,颗粒圆润,入口喷香,余味无穷。

金桩堰贡米
金桩堰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桩堰贡米产于湖北省十堰市下属的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在明、清被封为朝廷贡品,具有六百多年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及传统生产技术,赋予了金桩堰贡米“垩白小,色泽透明有光泽。蒸煮后饭粒完整,香气浓郁,松软可口,软不黏结且富有弹性,回味甘甜,冷后不硬不回生”的独特品质。专家委员会认为,“金桩堰贡米”产地自然生态环境独特,产品晶莹透亮、口感松软香醇,且似糯不腻、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品质特性。

察布查尔大米
察布查尔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河南岸,据《锡伯族百科全书》记载:明末清初,锡伯族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以致其生产的“锡伯米”名扬四海。“察布查尔”锡伯语即“粮仓”之意,察布查尔种植大米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56年, 产品因其商品性和营养高而远销国内国际市场。锡伯族百科全书、察县县志等文献资料中记载了其种植历史和产业现状。为了维护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1764年清朝政府抽调一支3000多人的锡伯族官兵于农历四月十八从沈阳出发,锡伯官兵携带家眷历尽一年半艰苦跋涉西迁到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防屯田(“察布查尔”锡伯语即“粮仓”之意)。1808年(嘉庆十三年),锡伯族领袖---图伯特,为巩固边防、发展生产,带领锡伯族官兵兴修水利,经过六年(1802年—1808年)的辛勤劳动,挖出了深一丈,渠底宽一丈二寸,渠面宽三丈,东西长达二百余里“察布查尔布哈”(“布哈”锡伯语意为“大渠”之意)。大渠的建成,使当地生产水源得到解决,成了水稻种植的开元,同时也养育了英勇的锡伯儿女。1809年图伯特进京朝觐,特意带去了“察布查尔”生产的“察布查尔大米”,把“察布查尔的大米”作为礼物送给了皇帝,得到了嘉庆皇帝的大大赞赏。 而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已成为新疆三大水稻种植基地之一。察布查尔大米以水稻“农林315”“超级稻2号”为主。品种具有整精米率高、胶稠度高、米粒洁白细长、米质口感清香的特点。

灵丘荞麦
灵丘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苦荞属蓼科作物,是三种荞麦(甜荞、苦荞、有翅荞麦)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经过对荞麦起源、史实、栽培及利用的研究认为,鞑靼荞冠名为苦荞更为妥贴,且日渐被世人认同。苦荞因对生长环境和气候的要求相当严格,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栽培极少,即使在号称“世界杂粮王国”的山西省,其分布亦很有限,我国目前苦荞的年产量只有2.5万吨,故而一般人对其并不了解。山西省灵丘县自古以来就有种植和消费苦荞的传统习惯,据传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发现了苦荞并治好了他的消渴症,从此苦荞就成了灵丘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尤其是苦荞凉粉更是灵丘人喜欢吃的美食,灵丘人还将苦荞做成了面条、饺子,馍馍等食品,苦荞还是灵丘人的救命粮食,过去灵丘十年九旱,大田作物往往不能下种,只好种小日期的苦荞,帮助灵丘人渡荒年,同时灵丘人把苦荞作为一种清热泻火的药来用,用其防治感冒,消除疲劳,清代灵丘县令宋起凤编撰了灵丘县志对苦荞有详实的记载,当时称为苦莜。苦荞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素有“五谷之王”的美誉,苦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小宗粮食作物,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许多禾本科粮食作物所不具有的生物黄酮类活性成分,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苦荞及其制品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以及改善亚健康状态等特效。山西灵丘县位于晋东北,地理位置东经113°53′~114°32′,北纬39°03′~39°38′之间,处于太行、五台、恒三大山脉交汇处,境内群峰叠峦,“九分山水一分田”,地貌以山地为主体,年均气温为6.9℃,降水量为420mm~600mm,无霜期为127天~150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灵丘土壤中富含硒元素(世界卫生组织惟一认定的防癌抗癌物质),使灵丘苦荞成为全中国的名优资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农牧渔业部确立灵丘县为“国家优质苦荞生产基地”。2009年国家农业部又颁发了地理标志“灵丘荞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全社会健康观念的加强,苦荞及其加工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逐渐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营养保健食品。

昌果红土豆
昌果红土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昌果乡历史悠久,是西藏雅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有多吉扎山岩岩群、溶洞以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文化遗产。昌果乡境内有多吉扎山岩岩群、溶洞以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文化遗产。 “昌果红土豆”是当地特有的土豆品种,一般单薯重50g,皮薄、呈深红色,内部肉质白色。薯块扎实、耐贮藏、贮藏条件好时,160天内品质能保持较好。在马铃薯品种中,其钙、维生素C、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食用方式上,昌果红土豆适宜用水煮或蒸熟后直接食用,该土豆淀粉含量高,与其他土豆相比口感质地特别沙,香味浓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贡嘎县以及山南、拉萨等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2007 年荣获湖南省农博会金奖。

夏家店小米
夏家店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为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兼畜牧业和狩猎。主要农业作物为粟和稷,其农业文明不晚于中原地区。夏家店地区有着4000年以上的农耕历史,该地区生产的小米曾是大辽王朝的专用贡米。出土的彩绘陶器系用红白两彩在烘制后的陶器上绘有饕餮纹、云雷纹、蟠螭纹、龟蛇纹等图案,与商周时期青铜器同等重要。夏家店上层文化属晚期青铜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系中华民族史上影响较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族所创造,被史学界称为“东胡文化”。先后出土了多为本土铸造的大量青铜器,夏家店遗址群面积380000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巫溪洋芋
巫溪洋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巫溪洋芋种植历史悠久,是巫溪县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据《巫溪县志》记载:清代以来县境广为种植,渐为农家主食之一,与玉米、红苕合称境内主产“三大坨”。 巫溪洋芋既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也是巫溪人民的主食,食法多样。巫溪洋芋的产业发展受到巫溪县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民国34 年县政府粮食调查表载,丰年产量为35.2万担(原粮),1949年种植面积为12.1万亩,总产3870吨(折合细粮),到1988年,巫溪洋芋在粮食作物中产量仅次于玉米,名列第二。目前巫县洋芋已形成从种质资源(种薯脱毒)到田间配套种植、产品加工及营销的良好发展格局,产业优势突出。2009年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20000多公顷,鲜薯产量超45万吨,居粮食作物之首,商品薯及种薯远销广东、湖北等地,加工淀粉出口韩国、日本等。

双城小米
双城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双城小米生长在松嫩平原。地处黄金积温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1] 双城小米籽粒饱满,粒圆,籽径0.8毫米左右,色泽鲜亮金黄,均匀一致;蒸制后香味浓郁,口感绵软、风味独特、粘着力强,具有较好的粘聚性,不易散。煮制后产品表现出黏度高,颗粒状态好,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誉。

谢花桥大米
谢花桥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谢花桥大米属中籼稻,生长环境多为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的丘陵平原,昼夜温差大,生育期变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加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达到色、香、味俱全的优质米标准。

长乐番薯
长乐番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长乐番薯薯块呈纺锤形,大小均匀,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肉质细腻,纤维少,口感面、香、甜;含薯块烘干率23~26%、薯干淀粉含量52.6~55.7克/100克、可溶性糖18.5~22.4克/100克、粗蛋白2.9~6.8克/100克、粗纤维2.5~3.9克/100克。

昭苏马铃薯
昭苏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昭苏马铃薯薯块呈扁圆或椭圆形,外观皮薄,表皮略显粗糙、无损伤,大而整齐,单个个体重量可达500-1000克,黄皮黄肉,同比菜蔬芽眼较深,切开后5分钟后切面有淀粉析出。

玉树黑青稞
玉树黑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玉树黑青稞的祼粒呈黑褐色,椭圆形、颗粒饱满、均匀,是加工成“糌粑”的主料,可酿制“青稞酒”等饮料,亦是加工酿皮等各种特色食品的主要原料。玉树黑青稞耐寒、耐旱、耐湿、耐盐碱性中,抗倒伏。玉树黑青稞淀粉含量≥60%,蛋白质≥10%,膳量纤维≥10%,脂肪含量≥1.4%,还含有烟酸、硒及矿物质,营养丰富 。

肇州糯玉米
肇州糯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肇州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土壤肥沃,被誉称为“玉米海”、“玉米带”。糯玉米又称粘玉米,肇州糯玉米穗形粒型一致,颗粒饱满,排列整齐,口感香粘柔嫩微甜,色泽晶莹透亮,可蒸熟、煮熟、烤熟食用。成熟脱粒后的糯玉米颗粒饱满,米质晶莹。

孝感香米
孝感香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以低湖平原和少量岗地为主。香米产地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孝感香米外观谷粒大、扁长、饱满,颗粒晶莹,光滑油润。

居仁大米
居仁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宾县耕地肥沃且多平原,适宜居仁水稻种植,被誉为“鱼米之乡”。居仁大米颗粒饱满细长,整齐均匀,晶莹剔透,色泽清白透明。大米蒸煮后米粒油润有光泽,香味浓郁,入口香甜,香糯爽口有弹性,口感极佳,且冷饭不回生。

庆阳荞麦
庆阳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庆阳荞麦根为直系根,由主根、侧根和根毛组成。茎直立,表面光滑,圆形多汁,幼嫩时实心,成熟时呈空腔,茎粗0.4~0.6厘米,茎高80~150厘米,茎节处略显弯曲,向阳面多呈红色,背面棕绿色,成熟时成褐色,茎节膨大有茸毛。

宁南冬季马铃薯
宁南冬季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南冬季马铃薯薯块大、整齐,薯形长椭圆形为主;芽眼浅,表皮光滑;切口不变色,肉色淡黄色;适口性好,具有自然清香。

东兰墨米
东兰墨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东兰县志》记载:墨米属传统软秆中稻作物,滋补性强,粮药兼用,历来为本县特产。东兰墨米以兰阳墨米品质最佳。兰阳泉旁立有一块“兰阳民族文化纪念碑”。碑上文字记载:(兰阳村)葫形的小盆地上有三河一泉浇灌,因土肥水美,这里盛产的墨米以及用墨米酿制的酒远近闻名。东兰墨米酿制的墨米酒酒味醇香,且有滋补治疗功效,明清时代墨米酒被东兰土司当作贡品进贡朝廷。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及1978年成立20周年时作为纪念会上的专用贵宾酒。2009年广西举办中国三大农民领袖之一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时,各地嘉宾对东兰墨米酒赞不绝口,中国人民解放军刘精松上将畅饮后曾留下:“将军故里,墨米酒香”的佳句。

赤峰小米
赤峰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赤峰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赤峰市种植谷子历史悠久,2003年在兴隆沟遗址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栗和黍的碳化颗粒标本,经加拿大、英国和我国的研究机构用C14等手段鉴定论证后,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断赤峰敖汉地区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赤峰市志记载:辽史记载:“保宁七年(976),汉有宋兵,使来乞粮,诏赐粟二十万斛助之”。

赤峰绿豆
赤峰绿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赤峰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上世纪50年代,赤峰市从东北引进了粳米绿豆,到90年代,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从农家品种资源中选育出赤绿一号、大鹦哥绿豆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赤峰市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规模化种植历史,1980年绿豆全市播种面积4.8万亩,总产量97.9万斤;2014年全市绿豆播种面积43717公顷总产量32200吨;从历年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都是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洪湖界牌黄豆
洪湖界牌黄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湖界牌黄豆”产区分布在长江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沙壤性土质,最适合豆科植物--黄豆生长,尤以沿长江的界牌区(现螺山镇)最为盛名。据界牌《王氏宗谱》载,明永乐年间,江西籍王氏一家迁徒今界牌王家堡落户开始种植黄豆。由于所选老籍色黄似金、粒大子实的黄豆种,加之当地丰富的温光土壤资源,种植的黄豆皮色嫩黄,颗粒晶莹。《洪湖市志》里记载,洪湖界牌黄豆种植历史已有600余年,在1983年界牌黄豆获得对外经贸部授予“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荣誉证书;1988年—1993年期间,界牌黄豆是洪湖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荆州名产风味大观》里也记载了。洪湖界牌黄豆农历三月未播种,农历六月中旬荚果爆裂成熟,故又名“六月爆”黄豆。近三十年来,“六月爆”一直为洪湖市黄豆种植的主导品种。产品远销港、澳、欧美,成为洪湖市传统出口产品。

赤峰荞麦
赤峰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赤峰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赤峰市志记载,荞麦在赤峰地区,辽代已有种植,宋沈存中《熙宁使虏图抄》载:“永安山(大兴安岭南段中部)谷宜梁荞,而人不善艺,四月始嫁,七月毕敛”。元代亦有种植,清代放垦后更多种植。解放后,荞麦种植最多年份为190万亩,最少年份为56万亩,平均亩产18-54公斤,荞麦及麸壳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等地。赤峰荞麦年播种面积28029公顷,总产量为34110吨,单产为1217公斤/公顷。

偏关小米
偏关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偏关小米产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具有悠久的原始农垦文化底蕴,据《偏关县志》记载,谷子种植面积1951年为152704亩、1963年为130774亩,2012年为143000亩。据历史文献记载,谷子为偏关县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且每年保持在15万斤左右。而且当地还有用小米做酸粥吃的习俗。《偏关县志》记载:相传战乱年间,主人淘米准备入锅,发生战乱,待战后归来舍不得弃之而熬粥吃来,结果发现适口性更好一直延续至今。过去在“十年九旱”的困难时期,偏关人靠小米度过了饥荒年代;现在,偏关成为山西省推广张杂谷子最早、种植面积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县, 产量和效益也成倍增长。

汉中大米
汉中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汉中地理志》、《汉中地区志》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汉中已种植水稻。西汉箫何筑堰,三国孔明屯垦,皆以种稻储谷武备。另据《西乡县志》记载,唐《地理志》有“西乡稻米是京兆贡米源地之一”的描述,说明汉中大米品质优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和袁隆平院士对汉中水稻生产和优质米产业发展进行了高度评价。以汉中大米为原料制作的汉中米(面)皮,相传始于西汉初年,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特色小吃。

合阳红薯
合阳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县志载,民国3年,新池乡南顺村村民引入红薯,开始零星种植。上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口粮不足,产量较高的红薯栽培遍及全县。1987年,全县种植红薯10.5万亩,为历史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96年,红薯地膜栽培试验成功,平均亩产1760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皋兰禾尚头小麦
皋兰禾尚头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皋兰县志》(1999年11月第一版)记载,皋兰砂田里产的禾尚头麦子好吃,面又白又细,筋骨又好,蒸馍喷香...... 据《皋兰年鉴》(2013年10月版)记载,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到兰州郊区访问,村民用皋兰禾尚头面制做的浆水长面招待,受到郭沫若、宾努的高度赞誉。 据《皋兰史话》(2004年7月版)记载,皋兰禾尚头小麦的种植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兰州市志?农业志》记载:“兰州地区距今5000年前已种植小麦,汉代小麦生产仅次于粟稷”。 …..皋兰禾尚头小麦正是在500年的栽培历史中,经自然选择选育的小麦精品。…… 据传,明清时期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滑润爽口、味感纯正、面筋强、食用方便、下锅不烂、吃起来味香耐嚼等特点。民间用皋兰禾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兰州地区人民喜爱的食品。

宜君玉米
宜君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君玉米,民国初期就有种植。《同官县志》民国卷卷十中有“甲、山坡区:金锁关,西至马鞍桥,北至塔泥河,东至红土镇之东北……小苗禾稼,不易种植,故多植玉蜀黍、马铃薯之类。间遇平坦,略艺麦菽”的描述。《宜君县志》记载“玉米在各乡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在西部的丘陵山区和沟谷、川道。”《陕西省宜君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亦有“宜君玉米含糖量较高,品质较好,为本县的优势作物”的记载。宜君县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和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哭泉乡旱作梯田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景观。

昭通苦荞
昭通苦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鞑靼荞麦是苦荞的汉语译名,荞子、蛮荞子、土三七、格罗姆等均是苦荞的俗名。史书记载,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以种植甜荞为主,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以种植苦荞为主。——《苦荞举要》 一、昭通苦荞种植史 《朱提文史》介绍:昭通古称朱提。朱提至迟从周代得名,西汉始称县后,经东汉、三国、两晋、南朝而唐,共历约2000年时间。宋代以后,“朱提”名称为“乌蒙”取代,至清代改土归流后,易“乌蒙”为昭通。苦荞在昭通种植历史悠久。据《苦荞举要》第一章苦荞概述部分介绍:《西南彝志》记载:彝族先民利用野生苦荞变为栽培家生苦荞是在原始部落时期进入奴隶社会之前(公元113)。那时,彝族就种植苦荞。彝族是最早种植苦荞的民族。苦荞品种都是用彝语命名的,直至现今,在苦荞品种中,还有“额阿母”之名。彝族民间流传的诗歌是:“世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古老的是荞麦。” 远古的彝族有象形文字,下部代表土地,上部代表荞麦的花,就是“荞”字,发音“额”“阿卡”“荞子”“蛮荞子”。《浅析昭通彝族文化的起源及其影响》一文中讲述:昭通地区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开始创造孕育着彝族文化的萌芽,西汉时期的文物《昭通哇纽彝文铜印》印面系阴印阳文,有 7个彝文。《彝族简史》记载:早在唐代以前,在今四川凉山及滇东北地区就居住着许多彝族先民部落,凉山自治洲北部的勿邓与滇东北的彝族先民祖述一致。昭通苦荞种植应与彝族农耕文明悉悉相关。潘先林博士(1997)曾发表《高产农作物传入对滇、川、黔交界地区彝族社会的影响》一文中提到17世纪中叶清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马铃薯这两种高产农作物由内地汉族移民带入滇、川、黔交界地区, 不仅大大缓解了这一地区彝族社会的粮食短缺,同时还提高了彝族人民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彝族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化,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彝族社会由领主制经济向地主制经济的过渡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到高其倬《委员赴昭办理开垦疏》称:“向来昭通土人多不种稻”,“旱田历年夷户种者居多”,而本地区传统的旱地农作物荞子、燕麦产量较低,平均亩产量仅七、八十斤或百斤,要养活一个人口至少要播种五、六亩甚至七、八亩土地,民间俗称“种一坡,收一锅”,真可谓广种薄收。由此推断昭通荞子种植历史早于玉米和水稻(17世纪中叶前),荞子应属昭通本土作物。昭通彝族已将荞子这种古老的作物融入文化、生活领域,《昭通少数民族志》中提到杨宝玲整理的《彝族对山歌》中唱到:高山点荞荞杆白,荞杆脚下有条蛇,蛇不吃草它会长,妹不擦她会白。反映昭通彝族生产劳动的舞蹈有《荞子舞》、《收麦舞》、《种粘苕》、《栽花舞》、《打猎舞》。昭通苦荞饮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传承,得到了发展与繁荣,据《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经济粮食作物篇.荞麦记载:昭通地区用荞麦加工的食品,有荞粑粑、荞粥、荞米线、荞凉粉、荞糕、荞饼、荞挂面等。 二、昭通苦荞种植的官方史料记载: 据《鲁甸县农业志》记载《恩安县志》记述:“荞属、甜荞、苦荞”。民国十二年(1923年),县内种植荞麦3000亩,产600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种植荞麦1.2万亩,产1.85万石。 据《昭通地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52-1979统计表显示:1952年全区荞子播种面积为303652亩,总产量为2786万斤。1952-1979年间全区荞子播种面积的变化幅度:210634-386668亩之间,其中,播种面积最小的年份为1959年,播种面积最大的年份为1977年。1952-1979年全区荞子产量最低的年份是1961年,总产量为1456万斤;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79年,总产量为5059万斤。荞子种植区域常年涵盖:昭通县(现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 《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区划》对昭通市77-79年平均大春作物种植现状列表统计,荞麦的种植范围分布在全市的南部及北部的平坝区、一般山区、二半山区、高寒山区,种植面积为28495亩。 据《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经济粮食作物篇.荞麦记载1990年,全地区种植面积28.6万亩,总产量1433万斤,在云南荞麦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昭通苦荞重大事件记要: 2008年,昭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昭通本地大白圆籽荞资源中系统选育出昭苦1号,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08003)。 2010年,昭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昭通地方品种红秆青皮荞系统选育出昭苦2号,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0015)。 四、昭通苦荞近年种植情况: 苦荞在昭通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大,种植地域分布广。据《苦荞举要》第一章苦荞概述部分介绍:据各省、区、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不完全)调查,2010年苦荞种植面积为22.38×104公顷,其中,云南省8×104公顷,四川省5.2×104公顷,贵州4.87×104公顷,陕西省3.33×104公顷,山西省0.67×104公顷,重庆0.313×104 公顷。《苦荞举要》根据2010年各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调查资料列出当年我国苦荞主产区种植面积与分布表,昭通市昭阳区、彝良县、镇雄县、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被列入表中。

房县冷水红米
房县冷水红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房县冷水红米种植历史悠久,盛行于唐代,曾被做为“贡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150年,在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出版的《房县志》中,对房县冷水红米生产有这样的记载:“谷有粳、糯二种。早晚谷名十数种,黄白赤青数色……粳米有盖草黄、冷水红……”;其生长区域在海拔800米~1200米之间的冷水田,山泉灌溉,成熟后的冷水红稻壳红褐色、有芒,芒特长,米粒细长,米色粉红,有独特的米香。米饭色泽棕红,栗香味浓,口感润爽。 在房县万峪河乡和沙河乡还有这样一个风俗,每逢女儿出嫁必缝制一个大枕头,里面装上数斤冷水红谷子作陪嫁,求的不仅是多子多福,也有助女儿分娩时补气养血,有利于恢复体力和增加乳汁,故房县冷水红米又被称为“月米”。

郧阳胭脂米
郧阳胭脂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位于汉江流域的郧县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杨溪铺镇清龙泉文化遗址再次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属于新石器中晚期,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郧阳胭脂米属稻类作物,在清康熙版《郧县志》卷十三·物产·谷属一节中记载:“郧阳胭脂米、小麦、粟、绿豆、黑豆、玉麦、豌豆。”郧阳胭脂米米粒饱满、椭圆形,色泽棕红色,味清香,米粒有顺纹线。米性硬,耐煮,米饭色泽油亮红润,口感有韧性,生香味甜,回味悠长。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3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监利大米
监利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监利大米产于监利县23个乡镇管理区,东至白螺镇韩埠村,南至三洲镇上沙村,西至程集镇曾周村,北至新沟镇东荆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35分—113度19分,北纬29度26分—30度12分。监利县是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监利原属云梦古泽,湖泊密布,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析华容置监利县,以“地富鱼稻”“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1979年后,为发展农业生产,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部分湖泊改造成粮田。水稻是监利第一大宗作物,1970年代地方特色水稻品种“青粘香米”威名远扬,1979年、198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监利县先后被列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0年以来,“监利大米”因质优价高而畅销广州等南中国市场。

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湖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南临长江,濒临百里洪湖,与三国古战场赤壁隔江相望,市治新堤镇东距省会武汉市175公里,西距荆州市区201公里。全市辖20个乡镇,3个农场,总人口94万,全市版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洪湖再生稻米优质生产基地,涵盖了洪湖市境内的长江流域,沿洪湖周边,汉沙河流域,洪排河流域,内荆河流域,东荆河流域的沙口、汊河、新滩等14个乡镇70个村。现已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的有沙口、汊河两个镇,沙咀、龙甲、董口、新墩等10个村,基地面积3万亩,网络农户1240人,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种植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加之有百里洪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是种植优质稻的天然场所,身临其境,正如洪湖赤卫队歌曲中所唱的一样“处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所孕育出来的再生稻米在三国时就已享盛名,素有“稻耳米”之称。洪湖再生稻米外观商品性好,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无腹白,开锅香喷喷,入口绵甜,香味浓郁,米饭松软而不粘。洪湖再生稻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营养丰富。洪湖再生稻米因产于湖北省洪湖水乡而得名。据老人传说,百里洪湖古时属八百里洞庭湖范围,因长江形成后分离。每年6、7月份,长江上游客水和洞庭湖水汇合后形成洪峰,顺江而下,因长江堤小,难以抵御大水,形成溃口淹没农田;因洪湖原属沔阳州管辖,故民谣传唱“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相传,古时候,在洪湖岸边住着一名叫道尔的渔民,在湖边种了几亩水稻,有一年的7月下旬稻谷快要成熟收割时,长江突然发大水冲毁了堤防,水淹洪湖,他家的稻田也淹没在汪洋的大水中。所幸几天洪峰过后,洪水退下去了,但稻田还有近尺深的水放不出去,他只好用长镰刀将稻谷上部割了,留下了一尺多深的稻桩。收完粮食后,他就驾着小船下湖捕鱼捞虾去了。2个月后,他从湖里回来,发现稻田又长满了稻谷。他低头仔细一看,是从稻蔸节上长出来的新稻谷。他将二季稻谷收割后用碾子碾出米来,煮成米饭满屋芳香,口感松软,香味浓郁。他高兴极了,请乡亲们都来品尝。大家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竟然惊动了地方官,将此米以渔民名字的谐音命名为“稻耳”米,令沿湖百姓都按此方式种植,将收割的第二季“稻耳”谷送给官府作为赋税,达官贵人喜食“稻耳”米,年年征收。公元208年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率83万人马下江南,想消灭“孙刘”统一天下,不料“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被周瑜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途经乌林(现属洪湖市乌林镇),当时人困马乏,饥饿劳累,缺少粮食,士兵们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尔等渔民见魏军士兵可怜,献上自己偷偷留下的稻耳米给曹操和士兵们吃,魏军吃后精神大振,才得以重返魏国。曹操感慨的说:“劫后重生,全赖此米,实乃我魏军‘再生’之米也。”所以后来人们将此米改为“再生稻米”。地方官在洪湖设立粮仓库,专收此谷物,仅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批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瞿家湾(现属洪湖市瞿家湾镇),成立湘鄂西省政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百里洪湖为基地,以河湖港汊为据点,以芦苇荷莲为掩护,以吃鱼虾、再生稻米为食粮,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创造了震撼全国,流韵万代的功勋。红军当时吃的稻米就是沿湖渔民用叫“青占”的稻种在湖田中种植,不淹水就收两季(一种双收),如淹水后就将上部割去留下稻桩生长“稻耳”,只收一季再生稻谷。因此当时红军在洪湖与“白匪”作战时不愁粮食,进退自如,也全赖有再生稻米吃。正如红色经典歌曲“洪湖赤卫队”唱道:“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一曲洪湖水,使“洪湖鱼米之乡”闻名全国,誉满天下。70年代,沙口镇的永固、刘桥、海岭等村在湖田里用常规稻“691”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生长出来的稻荪谷亩产100多公斤,面积不大,产量也不高。 洪湖从80年起,把提高复种指数与优化耕作模式相结合,用当时的杂交稻品种“汕优63”在湖区试行“油稻稻”三熟制和“油菜、中杂再生”新三熟制,面积达1.2万亩。90年代,用“Ⅱ优838”杂交稻品种在湖区作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2.5万亩,第二季单产250公斤。成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典型。1990年全国再生稻(一种双收)现场会在洪湖召开。2000年后,沙口镇开始用“丰两优”系列短组合作再生稻,特别是丰两优香1号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再生力强,亩稻谷单产超“吨粮”,纯收入超2000元,农民喜欢种植,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逐步扩大。2014年洪湖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万多亩,且产量高、效益好。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湖北电视台、荆州垄上行电视台、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洪湖的再生稻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地、市有关各级领导也都到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过考察。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的“洪湖再生稻米”是荆州响当当的名牌农产品,已向农业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洪湖再生稻米”系列产品包装新颖独特,真空处理,保鲜期长,现已开发出品种多样,便于携带的洪湖旅游产品。目前,“洪湖再生稻米”销往北京、河南、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大中城市超市,蕴藏着“历史文化”与“绿色安全”于一体的洪湖再生稻米倍受消费者青睐。2014年8月,为了做大做强“洪湖再生稻米”这一品牌,成立了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种植基地实行种子、农药、肥料、育秧、栽插、管理、收购的“七统一”标准化管理,签订订单,及时提供技术支持,聘请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彭少兵博士为顾问,聘请市农业局农技专家培训和指导,重点网络14个乡镇的70个村共7000公顷稻田,开发“洪湖再生稻米”绿色食品,制定产品加工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按照“协会(公司、合作联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洪湖市惠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销售,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洪湖再生稻米的产业链,成为洪湖市农产品品牌,前景十分广阔。

石铭芋
石铭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石铭芋,产于长泰岩溪镇石铭村——海拔1119米的良岗山脚下。这里地下矿泉水潺潺涌出,水质甘醇,常年不断,土层深厚、富含矿物质,所产出的槟榔芋表皮呈紫红色,肉质细嫩、松酥可口、芳香气浓、风味独特。石铭芋名声远播,尤被厦门、漳州一带城区居民视为难得的佳品。石铭芋生长环境优越,母芋形状呈圆柱形,长度20厘米左右,直径10厘米左右,表皮棕褐色,平均单个重1公斤左右,每株子芋3-4个。芋肉乳白色带紫红槟榔花纹,易煮熟食肉质细、松、软,浓香可口。此外,石铭芋可食率高,头尾部分去皮后均可食用。石铭芋营养丰富,干物质中淀粉含量达73.5%,蛋白质含量达12.3%,脂肪含量达0.6%,磷含量为376.6mg/100g,与各地生产的芋头对比,具有独特的香味。石铭芋种植历史悠久,因其品质优异,在漳州厦门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长泰县志》中关于石铭芋的记载“一名土芝,有大小青黄畲散种,大着为芋魁”。相传,乾隆下江南,途经漳州,索地方美味,长泰县令携名厨一名,猪肘一支,石铭芋一粒,赴府做“猪肘芋头煲”,令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赞口不绝,从此石铭芋被钦定为贡品,年年专人专程输往大内。在长泰传统习俗喜庆佳节以石铭芋为原料烹制芋泥--将芋头蒸熟捣碎,加糖,佐以桔皮、桂花等香料,温火煎熬成羹;以石铭芋为食材的农家菜肴有芋块炖猪肘、干蒸芋块,等等。

萝北大米
萝北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萝北大米”产品的加工原料是水稻,而水稻在萝北县栽培历史悠久,据《萝北县志》第四篇农业第二节作物与产量之作物中记载“民国5年大量开发黑龙江沿岸和都鲁河、梧桐河平原,开始种植大豆、小麦、玉米和水稻,民国4年(1915年)前后,从俄境搬迁到萝北的80多名朝鲜族人,在鸭蛋河和都鲁河两地,开荒种水稻,获得丰收。民国15年(1926年)萝北县知事程汝霖大力提倡种水稻,并亲自在鸭蛋河种植200垧;在他的带动下孟谒言在梧桐河流域种100垧。程汝霖在都鲁河流域种120垧,王自禹在大马哈河种90垧。邱耀亭在十里河种40垧,徐子安在孤站种80垧,均获得较好的收成。”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舒兰大米
舒兰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舒兰这个名字最早是一个驿站,在今舒兰市溪河镇北1.5公里,驿站设立在清康熙年间,并封为清王朝皇封的风水宝地。舒兰境内的鳇鱼、东珠、人参等贡品就是通过这条驿路一站一站地传送到京城的。清代康熙九年,康熙带领御林军经过此地,下令安营备膳,这时一阵清风带有米香味飘过来,皇帝命御厨品后献上,康熙品偿后龙心大日:“此米真乃贡米也”。 清代封禁时,舒兰虽山高林密,物产富饶,却只能作为皇室贡品基地。尤其水稻的种植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昔日的“皇封贡地”、“果实”故里成为今日名优稻米之乡。

盐池糜子
盐池糜子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盐池糜子种植历史悠久,全县从南至北均有种植。西夏、明、清地方史志中均有糜的记述,分为白糜、红糜、青糜、黄糜、黑糜、粘糜等。据《[乾隆]宁夏府志》记载,清朝前期,宁夏糜子有红、黄、青、白四种,“食主稻、稷,间以麦”。1978年,盐池县张家场汉墓出土的陶仓中,“盛有糜谷,颗粒完整,保持甚好”。而且有白色、黄色、红色品种之分,说明至少在汉代,糜谷已是盐池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自古以来糜子不仅是盐池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当地家畜家禽的主要饲草和饲料。当年的“黄米干饭泡羊奶”曾养育了盐池农村60-80年代的2-3代人,至今回味,仍觉得那就是人间美味。

盐池谷子
盐池谷子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盐池谷子种植历史悠久,全县从南至北均有种植。谷子经过碾造加工后叫小米,小米独特的保健作用在祖国中医学文献中也多有记载,认为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具有滋养肾气、健脾胃、清虚热等医疗功效。《本草纲目》:“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炎,故脾胃之病宜食之。煮粥食用宜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认为,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滇南本草》:“粟米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主治反胃、小儿肚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

佳木斯大米
佳木斯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佳木斯大米是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谷物特产,主要产地位于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佳木斯位于东经130.22度、北纬46.47度,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雨热同期。这里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全年有平均2525小时的充足日照,2500度的有效积温,180天的黄金生长周期,良好的气候条件,充足的日照沐浴,再加上黑土地赋予稻苗顽强的生命力,每一粒稻米都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粒粒饱满。佳木斯大米保护面积112万公顷,生产规模46万公顷。从外观看,米粒整齐自然,晶莹剔透,清澈油亮。焖饭时,米粒软硬适中,饭香浓郁,入口滑爽。煮粥时,米粒伸展均匀,汤汁如乳,口感清香。2015年2月10日,农业部发布第2231号公告,认定“佳木斯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大连池面粉
五大连池面粉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大连池面粉产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1929年,小麦播种面积为5100垧1945年解放后,小麦面积为10262垧。1988-1995年,县内小麦主栽品种新克旱9号参加省丰收计划达标竞赛,曾连续11年获全省一、二等奖,也曾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五大连池市承担省级“春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时间为3年),。2004年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23个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的项目批复单位之一。有效地调整五大连池市农业种植业结构,改变种植单一,产品质量差,市场滞销的局面,减少了大豆重迎茬面积,培肥地力,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方针,节本增效,稳量提质,建立了农业生态区,为发展绿色食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头山大米
城头山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城头山的发掘,确证了这座城是当今中国最早的城。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6500年至7000年。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人们开始在城头山掘壕沟,筑城墙。1997年冬考古学家在城头山东城墙发掘时,发现平行排列着三丘古稻田,其中面积最大的为0.3亩。灌溉设施已初步配套。用碳十四和光释光测年的方法测定农田中的泥土下层距今6000——6600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城头山誉为“城池之母,稻作之源”。城头山大米以其悠久的农耕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标准化栽培技术,随着经济、文化、信息的高度发展,城头山大米具有的独特品质、风味、口感,得到了当地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城头山大米产业化得到了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产量突破15万吨大关,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带来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有力促进了澧县县域经济发展。

桓仁京租大米
桓仁京租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桓仁京租大米,产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桓仁县桓仁镇、雅河镇、普乐堡镇、古城镇。地理坐标为:东京124°27′—125°40′,北纬40°54′—41°32′。证书持有人为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5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桓仁县位于长白山余脉,浑江中下游,森林覆盖率76.6%,河网密布,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0余条,泉眼254处,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898.9mm。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4℃,年平均积温3015℃,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地肥水净气清,为“京租稻”提供了近于原生态、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198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特供米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优质米基地县。 京租稻起源于桓仁。据本溪市档案信息提供资料显示,“桓仁京租大米”,源起同治十三年满清大臣献边地怀仁(即今桓仁)金、朱氏种植的“十里香”稻米供御宴,香气四溢而受御封“金珠稻”,谐种稻人姓氏音,寓意珍贵、稀有。1878年,桓仁立县建制,清政府规定:怀仁县每年向皇官交纳“金珠稻”米一百石,作为租粮,金、朱氏族闻之私下慨叹“金珠稻”岂不成了“京租稻”而流传开来。既有史实可考据,亦有故事广流传。 桓仁县于1980年代起通过提纯复壮、南繁加代、建立基地、开展科研、创制品牌、包装申遗及举办“京租稻节”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使京租大米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2010年、2014年,桓仁新世纪优质米厂注册了“京租”牌大米和“官地”牌大米商标;2014年,“辽宁桓仁京租稻生产系统”荣登辽宁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桓仁京租大米,其透明度、垩白粒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与稻米外观、营养及蒸煮食味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均达优质米标准(国家标准GB1354-2009及农业行业标准NY/T419-2006),同时硒元素含量达27ug/kg(自然栽培,非人为施用含硒肥料),高于当地其它品种,远高于其它地区品种。

新乡小麦
新乡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4年11月,农业部发布第2179号公告,正式将“新乡小麦”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名录,并授予证书。同时,新乡小麦主产区延津县45万亩小麦生产基地还是河南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小麦是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是世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早,据考古发现,新疆孔雀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小麦,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殷墟出土的甲骨有“告麦”的文字记载,说明小麦很早已是河南北部的栽培作物。《诗经 周颂 思文》中也有小麦、大麦的记载,说明西周时黄河中下游已遍栽小麦。新乡小麦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新乡小麦就以产量高、品质优闻名全国,成为中央机关食用配麦。1989年出版的《新乡市农村名优特产》在首页专题介绍了新乡小麦,指出“小麦是新乡市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具有全局性的一种优势作物”。20世纪90年代,新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新乡小麦的名声一路走强。农业部先后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新乡市作为全国强筋小麦的主产区均名列其中。 小麦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据文献记载:“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北方小麦性温,食之平和不燥,有养心安神功效,治心悸失眠不安”;“新麦性热,陈麦性平”;“面粉补虚损,厚肠胃,强力气,止水痢,治疗疾病甚多”之说。现代科学证明,小麦籽粒中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通常小麦籽粒中的营养成分平均含量:碳水化合物约占70%,蛋白质含量约13%,脂肪约2%,矿物质约1.8%。此外,还含有纤维素、可溶性糖类、多种维生素等。 “新乡小麦”具有籽粒白色、饱满、透明、角质、色泽光亮的外在特征和容重高、出粉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的内在品质。用“新乡小麦”面粉蒸出的馒头独具“口感筋道、麦香浓郁、后味甘甜”的特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新乡小麦”的容重为780—829g/L,蛋白质(干基)含量15.36—17.73%,湿面筋含量34.2—35%,面团稳定时间18—32.8min,出粉率为69.4—70.5%。近年来,大量小麦品质检验结果表明,“新乡小麦”指标能够达到强筋小麦国标二等以上,居全国第一位;制成的面包粉质量居全国第一位,与美国红硬小麦、加拿大强筋小麦品质相当。作为我国强筋小麦代表的“新乡小麦”,从质量上讲,品质完美;从产量上讲,遥遥领先;从规模发展上讲,位居全国之首。“新乡小麦”可以名副其实地谓之“中国第一麦”。 “新乡小麦”的独特品质是由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新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内地势平坦,平原地区占总面积的78%,土壤质地主要为壤土和黏土,地力肥沃,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光热资源极适宜小麦生长发育。小麦一般在10月上旬始播,翌年5月底至6月初成熟,生育期长达230~240天。越冬期间,不太寒冷的低温,既可以通过春化阶段,又可以增加分蘖;扬花灌浆阶段,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灌浆成熟。区域内无污染源,病虫害少。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新乡小麦”的优良品质。 “新乡小麦”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创下了多项全国、全省第一:2001年,注册了全国第一个小麦原粮商标——“金粒”牌。2002年,首批2.5万吨食用型新乡小麦出口到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实现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2003年,“新乡小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与美国、加拿大等主产国硬质小麦并列挂牌销售,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的小麦价格。2010年,新乡延津县建成的45万亩小麦基地成为河南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金粒”牌小麦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2011年,有省农业厅、新乡市农业局牵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新乡市延津县签订了全国首个“合作共建有机小麦基地协议书”,“国酒”茅台酿入新乡成分。2012年5月23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了“打造‘中国第一麦’高层论坛”,中国工程院、农业部、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科院及小麦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与领导应邀出席,积极献言献策。2013年 7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新乡市“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强市”称号,授予延津县“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称号。 如今,“新乡小麦”又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一员,意味着新乡市生产的小麦,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被国内和国际公认。颜色像金子一样的“新乡小麦”,将成为新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张崭新、靓丽名片。

东阿鱼山大米
东阿鱼山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鱼山为泰山西来余脉,是聊城市辖区内著名的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紧临黄河,山下沃野,一望无际,水力资源丰富,土地平阔肥沃,生态环境优良,周围二十公里无污染工业,是生产优质无公害稻米和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绝佳之地。鱼山不仅因曹植墓而闻名于世,鱼山的地下水品质优良,为优质天然矿泉水。著名矿泉水产品“鱼山泉”水厂坐落在鱼山脚下。地下水中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用这种地下水灌溉产出的大米口感好、香气浓、营养价值高。鱼山大米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代以来,这里的大米就远近闻名。鱼山周边汉墓及曹植墓中就曾挖掘出稻谷及盛稻谷的器具。鱼山稻米香,传说更美丽。鱼山大米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就有东阿王曹植的八斗贡米,以及鱼姑在大灾之年救助百姓的“鱼姑米”。上世纪60年代,地、县宣传部门根据鱼山种植优质稻米喜获丰收的情况制成幻灯片,名为《鱼山脚下稻谷香》,并将土著香米品种定名为鱼山香米,在聊城地区各县、公社宣传播放。改革开放后,鱼山一带的南桥、鱼中等村队所产大米闻名遐迩,但是由于种植水稻作业较为繁重,种植面积一直较小。2000至2006年,经过聊城大学专家对当地土著香米资源进行提纯复壮,将之定名为鱼香1号,加以推广。2013年累计推广面积达800余亩,仅房奇大米合作社基地就种植了500亩。

五大连池大米
五大连池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根据五大连池市水稻生产不同时期特点,并结合《德都县志》记载,关于水稻种植的最早为1935年。水稻品种主要来自日本、朝鲜。建国后人民公社时期(1949-1983年)。这三十多年间水稻种植面积没有太大变化,1984年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稻生产得到了飞跃式发展,从1985年开始,引进水稻大棚旱育秧新技术,引试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突破高寒水稻禁区获得成功。在此期间,通过对石龙河、双泉河矿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试种矿泉。五大连池矿泉大米1994年荣获国际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设备及产品交流展览会金奖;1995年第二届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展览会优秀产品奖;1999年黑龙江省乡镇企业20年成果优秀产品奖。

东巩官米
东巩官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东巩官米种植在湖北省南漳县辖的东巩镇王家畈、大道、铁家垭、祝家湾、昌集、雨淋台、盘龙、苍坪、口泉、桂竹园、店子河、上泉坪、陆坪、杜家坪、双坪、碑垭、石佛寺、水坑、莲花池、石峡坪、信家沟、太坪等22个村。东巩官米: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白度好,腹白细小,整精米率高;米饭纵向伸长度好,不开裂,松软而不粘结,入口绵甜,香味浓郁,冷饭不回生,口感好。特别是近些年,在襄阳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始终保持着“米中之精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相传三国时代周仓在团山寺占山为王养兵时,将东巩方圆数十里的旱涝保收的良田据为军粮基地,关羽在东巩一带率兵欲收编周仓,因兵马疲累屡战未果,兵士偶食东巩米,顿感精神倍振,遂大战而胜,义收周仓,后经世人检验,东巩米确实有强身提神、养颜益寿等功效,称“关米”(官米)。据《襄阳府志》载,清乾隆年间,官府在东巩设粮仓,专购谷物,仅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故俗称“官米“(此前也称关米)。 常年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8600万元,产品畅销陕西、河南、四川、北京等8个省市,成都、武汉、宜昌等4个大中城市。

杨树小米
杨树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杨树乡小米历史悠久,据《杨树乡志》地理篇记载,自1744-1758年(既清乾隆九年到二十三年),满民移居此地,垦荒种地,清道光年间,开始大面积开发成耕地,种植谷子。从而种植小米延续至今。杨树镇政府十分重视杨树小米的发展,现已流转耕地20000亩,拿出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品牌建设力度,小米产业十分看好,现有2个小米加工厂,2个专业合作社:哈尔滨市阿城区旭日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哈尔滨市阿城区永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机械设备10余台,投入近百万元,年产量达1500吨。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订绿色食品小米收购协议,绿色食品小米在全国各大绿色食品农博会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市。

高安大米
高安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类别:粮食 产品名称:高安大米 登记证书编号:AGI01470 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2136号(2014.7.28) 人文历史简介 高安是江南鱼米之乡,素有“农业上县”之誉。农作物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稻谷、大豆、花生、油菜和棉花。据清同治辛未年重修《高安县志》卷之四记载:米岭(今汪家圩乡米岭行政村),治北三十里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因盛产香米奏改州名为米州,因而高安早在唐代就以出产香米闻名京都,将所在地州名易称米州(今高安仍保留有一条米州路);《高安县志》卷之二记载(物产):榖(今同谷)之属,稻名品甚多,有团榖早尖榖早救工饥七十日早百日早秋风粘冷水粘迟榖大禾皆粳稻,早糯乌糯红菱糯交秋糯黄糯重阳糯迟糯白糯大糯鸭脚皆可酿酒。

化石戈小米
化石戈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化石戈小米,产地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戈乡,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来住村、万德号村等8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26′,北纬41°54′—42°10′。种植面积2.4万亩。2014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绿色食品协会。化石戈乡地处骆驼山脚下,这一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小环境,地势、土壤、水质及气候,在阜蒙县西北部,平均气温高、温差大、光照充足、降雨少适宜谷子种植。“化石戈小米”栽培历史悠久,传说康熙微服私访时对“化石戈小米”大加赞赏,并定为朝廷贡米。“骆驼山上杂花草,化石戈的小米好”,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骆驼山一带的民间“口头禅”。“化石戈小米”外观籽粒饱满,米粒大小色泽一致;米饭软滑可口,具有清香绵长的独特风味。经检测对比,化石戈小米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近年来全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带动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化石戈小米曾荣获省、市、展览会等多个奖项,近几年又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进一步提升了该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国内外以及部分高等院校,化石戈小米已成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

五原小麦
五原小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原县位于举世闻名的“八百里河套米粮川”的河套平原,有2400年的悠久历史和积淀深厚的文化,汉武帝时期,因九原郡改为五原郡而得名,1912年正式建县至今。五原古有蒙恬北筑长城、卫青抗击匈奴、诗人李白“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的名句,张敬忠的“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的咏诵。近代史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人间河神”的地方绅士王同春修渠治水,垦荒置田,首开河套大规模发展农业的先河,使五原成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渠纵横、旱涝保收的“塞外江南”。现代史上,有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傅作义将军五原抗战,更使五原闻名遐迩。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志.农业志》记载,我区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麦类作物的种植,1940年,绥西农业改进所从四川引进一批小麦种子,在巴彦淖尔盟各旗县试种,当年平均单产为750公斤/公顷,1949年,河套灌区小麦面积占全区小麦播种面积的90%,到了70年代中期,小麦单产有了大幅提高,达到了6067公斤/公顷。五原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包括五原县在内的15个旗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成为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五原县小麦种植面积最多在60万亩,现因比较效益较低,种植面积有所减少,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为24.7万亩。五原县现在小麦的主栽品种为永良4号,是1984年宁夏永宁县良种场职工天津下乡知青邱志新培育成功。该品种在我县种植已将近30年的历史,因我县具有光能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其表土层为壤质灌淤层,耕作性好,含钾量高,生产出的小麦籽粒饱满,容重高,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值高,加工成的面粉适应面广,做出的饺子、面条色泽好,透亮,食用品质好,筋道,滑爽,粘弹性好。

民和马铃薯
民和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民和马铃薯传入民和县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约为清末民国初年,民和县河湟地区,民不聊生,土地荒芜,农民都是过着“早上汤、中午光、晚上半汤喝不上”的生活,大批的农民逃亡到山区,开垦荒地,种植马铃薯,因其产量高,耐旱、适用性强,粮菜两用,赖以勉强度日。60年代中期,那时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生活极度困窘,食物匮乏,马铃薯救了不少人的命,帮人们度过了难关。据传,那时用一口袋洋芋就换回了一个媳妇,土豆竟然到了金贵如此地步了。70年代以来,推广普及马铃薯新品种,因其丰产、品质好,使民和马铃薯生产又得以恢复发展,到“十一五”期末,跃居种植作物之首。民和马铃薯为贫困农民脱毒致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山区农民一度高兴地把脱毒马铃薯称为“脱贫马铃薯”。

秦都红薯
秦都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秦都红薯,明清时期已有种植。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红薯以其“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粮食属性,解决了成千上万三秦儿女的饥饿之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供求紧张时期,红薯在解决群众温饱、渡过饥荒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1年开始,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薯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强化技术力量,推广地膜红薯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马庄、双照为主的红薯产业基地,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

上思香糯
上思香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香糯是上思名特优产品,历史悠久:自《上思州志 道光版》开始,上思的县志均有关于香糯的记载。上思香糯独特的品质来自上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栽培技术及优良品种。 上思香糯1984年被广西粮食厅评为“名贵品种”; 2004年12月得到广西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上思县人民政府香糯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12月30日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在上思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上思沙糕等五项与上思香糯有关的民间手工技艺名列其中,占全部上思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总数(共20项)的四份之一。2013年10月,由上思县创作的地域风情音乐剧《香糯香》获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群星奖”戏剧门类作品决赛优秀奖。

炭步槟榔香芋
炭步槟榔香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文冈村种植香芋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明武正德皇帝登基的那年春天,有一位名叫谢盛利的商人从始祖家乡浙江余姚县带来了一株快要发芽的槟榔香芋,来到了已定居近200年的文岗村。200年后,文岗村种植槟榔香芋已到了旺盛时期。家家户户广为种芋,在珠三角享有盛名,名符其实的“香芋之村”。 传说清朝乾隆微服游江南,有一次到达炭步圩,他在店里吃饭时店主问:“有什么好吃的家乡菜?”店主介绍“文岗芋头焖扣肉”,乾隆吃后大家称赞。回京以后乾隆下旨花县知府每年进贡文岗芋头。由此,文岗芋头闻名天下。 这里出产的香芋个头大,呈榄核形,淀粉质多,有粉而香之优点,用来做菜,香气四溢,故又名“槟榔香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冈香芋已经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等地。现在文冈香芋已经成为花都的拳头产品,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

石马槽大米
石马槽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荆门州志》记载:“汉前将军关羽屯兵于此,凿石为槽以饮马”。石马槽因此得名。湖北当阳乃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庙前石马槽也乃战略要地,石马槽地处丘陵,云雾缭绕,多以山泉灌溉,营养丰富,米粒细长透亮,口感极为细腻,备受将士们喜爱,石马槽大米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相传主管谷物的神仙武安,奉玉皇大帝之命骑着仙鹤在空中悠悠巡视到石马槽,顿觉此为风水宝地,于是在最高山(后命名为武安山)修建居所,开凿山泉,以无数仙鹤粪便为肥,精细播种,供天庭食用。自此,石马槽所产大米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石马槽大米便由水路运至汉口、长沙等地销售,因石马槽大米久吃不厌,余味无穷,白饭也能吃三碗,在汉口稻米市场也是颇负盛名,长期占据大米市场一席之地。

泗流山薏苡仁
泗流山薏苡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泗流山薏苡仁是黄冈市蕲春县特色农产品,也是食、药兼用的滋补食品、中药材。蕲春泗流山位于蕲北之巅,蕲河的发源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土地肥沃。蕲春薏苡仁品质特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泗流山村地域独特,生产的薏苡仁品质极佳,现有1000亩生产基地,是李时珍医药集团常年药源供应基地。。在蕲春县有首民谣经常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泗流山薏苡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在蕲春县檀林镇泗流山村一带,总面积47公顷,年总产量14万公斤。泗流山土壤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盛产薏苡、仁辣椒等多种土特产,特别是薏苡仁闻名中外,远销台湾、上海、北京等地。

承恩贡米
承恩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承恩贡米以优质稻基地生产的绿色食品优质稻为原料,以谷城县茨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现代化加工手段而成,承恩贡米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观之精色纯正,淳香扑鼻,品之甜润可口,米粒整齐,大而饱满,晶莹透亮,生嚼味香,腹白细小,承恩贡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具有温中益气、养胃健脾、延缓衰老、增强抗应力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其米饭泡松柔软,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清香四溢,堪称米中精品。“承恩贡米”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种植网络承恩寺及周边村的300个种植专业户,种植面积达20000亩,年产2万吨,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承恩贡米产业链,成为谷城县响当当的地方农产品品牌,前景十分广阔。

金鸽山小米
金鸽山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鸽山位于鲁中临朐县沂山附近,地势偏高、空气流通快、昼夜温差大、无污染,有利于谷物生长。世有“东孤塘,西盘阳,比不上金鸽山烂麻岗”之称。有机磷、有机钾、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含量高。金鸽山小米已有4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相传尧帝登封尧山之后,曾留下“尧阳之米,哺妇乳婴”的故事。金鸽山小米米态饱满,色泽亮丽,含水分及挥发物8.8%,粗蛋白质22.0%,油1.8%,脂肪、胡萝卜素、复合维生素、纤维素、色氨酸、氨基酸、钙、钾、锌、铁、磷等含量特别丰富。用金鸽山小米熬粥,粥顶米油覆盖,挑之连片,搅之复生;米花绽放,匀布其中,不升不沉,粥糊稳定;粘而不稠,滑而不腻,入口柔顺,芳香四溢;观之可亲,饮之可人,具有益寿延年、保健强体、去疾养正、美容养颜、优育后代等功效,被称为“米族皇后”。

湾沚山芋
湾沚山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芜湖县志记载,明清时,山芋即已在芜湖县湾沚镇一带丘岗区普遍种植,成为当地百姓的重要食粮,每遇纷乱饥饿的年代,山芋便成了老百姓赖以活命的食物。人们编了个顺口溜说“湾沚山芋是个宝,自然灾害少不了,没有山芋来充饥,百姓生命很难保”。每至秋季,县城湾沚镇1公里多长的老街,曾经是最热闹的山芋交易市场,四面八方的人来此“挑”山芋,鲜山芋通过发达的青弋江水路整船运住芜湖、上海、南京、镇江、扬州一带,尤其垄断了芜湖、南京的山芋市场。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栽培方式,造就了湾沚山芋独特的口味,熟吃香甜,生吃脆嫩,富含淀粉、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县志上称其“色如璧,甜如蜜、香如桂、食如粟”,素有“地下苹果”之美誉。至今,当地老百姓说起湾沚山芋时,依然津津乐道,这一份丰厚的历史与人文情怀,令几代芜湖人怀想不已。

泰兴元麦
泰兴元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史料记载1956年,陈毅元帅率中央代表团进藏时,给西藏带来了4000棵苹果苗木,在拉萨、林芝进行试种,取得初步成功后,在保护区的几个乡镇进行大面积推广,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改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栽培模式和独特的产品。1971年,西藏著名的歌唱家才旦卓玛把林芝苹果带到了北京中南海,作为礼物送给国家领导人品尝。1977年,林芝苹果在西南地区水果品质鉴定上获得金奖,此后林芝苹果多次参加国家农业部组织的苹果品质鉴定会,获得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林芝苹果在全区家喻户晓,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缙云米仁
缙云米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缙云米仁栽培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轩辕氏炼丹的配药中就有缙云米仁。据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仙都志》载:草木可药者有“芍药、白术、复盆子、薏苡仁”等178种,列为当地中药材资源。缙云县民间历来就有在田头地角或低洼田块或沟渠边种植米仁的习惯,在民间还普遍采用猪肚装米仁煮着吃的习俗。有民间小调:“苡米胜过灵芝草,食药营养价值高,常食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功能高”。 改革开放后,缙云米仁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缙云米仁作为“注射用薏苡仁油”专用生产原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屡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泰兴荞麦
泰兴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泰兴种植荞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新中国成立后,据《泰兴县志》记载,泰兴荞麦1953年总产为1797.95万kg,1954年总面积为1.63万hm2,1964年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成为当时泰兴地区主要的晚秋作物之一。株高70-90cm,花被片椭圆型,基部呈绿色,中上部为白色。果实为瘦果,三角形,棱角较锐,果皮光滑,无腹沟,籽粒褐色。全生育期80d左右。

呼伦贝尔芸豆
呼伦贝尔芸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芸豆在呼伦贝尔市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各族农民群众历来有种植和食用的经验和传统习惯,1905年开始种植,解放后迅速发展,种植近百年,目前已达100万亩左右,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方式。

喀拉布拉桃子
喀拉布拉桃子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喀拉布拉”蒙古语意为“河柳多的湖地”(另一说蒙古语意为“黑色的公骆驼”),以北面生长多柳的苇湖取名。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记叙说:“附庸城邑八、九,多蒲(葡萄)、桃、梨、果”。也就说,在阿力麻城极盛时期(今伊犁)就已经种植桃树了。据新源林果退休专家霍宗生介绍,新源县的桃树种植已有60-70年的时间,在大面积的种植之前,老百姓只在自家的庭院里种植。80年代初期,新源县就喀拉布拉镇逆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山区小气候特征自然形成的有利条件,开始在喀拉布拉镇(当时是喀拉布拉乡)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桃树。 喀拉布拉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壤为沙质土和黄粘土,生产出的桃子着色好,含糖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越,风味独特,是种植栽培桃树的的适宜之地。喀拉布拉桃子在7月底左右开始成熟,果实发育期101天。果实艳丽,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260克,最大果重650克,有很好的商品价值。果实呈近圆-短椭圆形,果顶圆,缝合线浅,梗洼中等深度和宽度,果皮底色为黄色,果面80%着深红色,果皮厚,不能剥离。果肉黄色,近核处果肉同肉色、无红色素。肉质为硬溶质,多汁,风味浓甜,有微香。果核浅褐色,椭圆形,粘核。桃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以及人类不能合成的多种氨基酸,对人体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

湟中蚕豆
湟中蚕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湟中蚕豆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青海省湟中县境内。东经101°09′32″至101°54′50″,北纬36°13′32″至37°03′19″,东临西宁市;南接贵德县;西连湟源县;北与大通县接壤。全县南北长91公里,东西宽68公里,幅员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湟中蚕豆种植主要集中在拦隆口、多巴、李家山、海子沟、上五庄、共和、甘河滩、汉东、大才、鲁沙尔、西堡、田家寨、土门关、上新庄、群加等乡镇。是我省主要蚕豆生产区之一。

保山透心绿蚕豆
保山透心绿蚕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保山透心绿蚕豆产于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市,种植及加工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种植面积至少在3733.37公顷以上,1965年前种植面积产量起伏大,种植面积在3733.37公顷~5466.67公顷之间,总产量在150~450万千克之间。1967-1985年,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单产、总产逐年上升。1967年种植4848公顷,单产1212.07千克,总产587.61万千克。1985年种植4147.47公顷,由于当年春旱,单产1556.97千克,总产654.75万千克。透心绿蚕豆是保山独特的地理气候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异地不能原样再生,其它地方尚未发现同类产品发布和种植,其突出的特色优势非常明显,是保山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特色小食品。 保山透心绿蚕豆具有成熟后豆皮白色,子叶(豆瓣)仍天然碧绿,豆香浓厚口感回甜的特点。其特殊的品质是由当地特定的土、水、肥、光、气、热综合作用,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异地不能种植,是典型的保山特色农产品,在当地有“透心绿”、“透心绿豆”的俗称。原产地为隆阳区西邑、丙麻、瓦渡、辛街、汉庄、河图、板桥、金鸡、瓦窑、水寨、蒲缥、芒宽、杨柳、瓦房、瓦马、潞江、兰城、永昌18个乡镇。 保山透心绿蚕豆过去都是由当地小摊贩经传统方法用土锅细沙炒制后,肩挑沿街叫卖,是当地人喜爱的特色食品,也是云南省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谈及保山,很多人会同透心绿蚕豆联系起来,到保山旅游办事,购买透心绿蚕豆已成为回乡赠友礼品的首选。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保山透心绿蚕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20世纪90年代后隆阳区人民政府扶持了很多以保山透心绿蚕豆为主的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形成了保山透心绿蚕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保山透心绿蚕豆从此名声远扬,畅销全国各地。全区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5000亩发展到今天的6万多亩。产品开发也由原来的一家发展为现在的4家,其中由当地著名企业云南保山同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山透心绿蚕豆系列产品“同心绿蚕豆”尤其出名,深受消费者喜爱,获得了“云南名牌农产品”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时至今日保山透心绿蚕豆已成为保山的特色产业和保山对外的一张名片。在新编《保山风物志》、《保山市志》、《保山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中都有记载。2011年3月,中央7频道军事 农业节目的每日农经还专题报道了保山透心绿蚕豆。

神池黍子
神池黍子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神池黍子产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种植历史悠久。神池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高寒冷凉风沙大的特点,十分适合黍子的生长。黍子,性黏,常用来做黄糕、酿酒。黍子褪壳后本地人叫黄米,黄米可以做成各种传统美食;磨成面,谓之黄米面,又称糕面。用糕面做成的油糕,是本县人推崇的最隆重也是最传统的食品。逢年过节,油糕用来祭祀或家中有重要客人及逢重大节日,油糕也是必备佳品。油糕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口感绵软、筋道,吃了后很“管饱”,有民谚道“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

神池黑豆
神池黑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神池黑豆产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种植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黑豆为神池县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且每年保持在10万斤左右。据《神池县志》记载,神池黑豆种植面积1975年为28830亩、1980年为16282亩、1985年为50675亩,现在每年保持在5万亩以上。神池豆腐远近闻名,豆香十足、久烩不烂,是每日神池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神池黑豆便是主要原料,当地有句俗话说“神池人不可一日无豆”之说;神池黑豆的又一妙用是酿造老黑酱,几乎家家自酿;还有黑豆豆芽,新人结婚时要将黑豆豆芽撒在婚车上和新娘包袱里,寓意着生根发芽、繁衍生息;神池人还有在冬至炒黑豆“咬杂病”之风俗。2003年神池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优质小杂粮重点县。

仙人红薯
仙人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盂县贞祥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所在位置是河北,山西两省五县互往重地,是山西与京津冀较为活跃的经济往来地带,同时304国道京昆高速就此通过,是山西重要出省口之一。仙人红薯基地地理海拔500-600米,年平均气温12-15度,年降水600mm,无需期为175天左右,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40'—38°31'东经112°54'—114°04'国土面积207平方公里,耕作土地35285亩,占阳泉农业总耕植4.6%。仙人红薯历史悠久,阳泉市志第九卷记载,“薯类包括马铃薯和甘薯,甘薯分布于全境广大农村,以盂县为最,种植面积占到全市总种植面积的84%。”“民国35年,平(定)东县(在今东庄头原路北县所在地)自河北引种甘薯成功后,全境逐渐推广。”史志记载“民国25年,盂县种植面积就5万余亩。”仙人红薯生产地域地处石灰岩山地区,远离工业“三废”污染,地洁田净,海拔较低,积温较高,田面平整,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结构良好,肥力高,适宜性广仙人红薯由于它的特有地方品种栽培条件,岩石地貌,沙性土壤,这些极其优良的传统种植经验模式和气候条件等特性使其仙人红薯以其薯个均匀,薯型仿锤,椭圆,圆筒,块根表面光滑平整,内外皮层色鲜艳丽漂亮商品率高,每千克含干物质258克以上闻名于世。

空山马铃薯
空山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空山马铃薯起源于巴中市通江县空山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光辉灿烂的红军精神,造就了空山马铃薯独特的品质和历史文化。《通江县志》记载:“全县盛产洋芋,种植历史悠久...县委、政府整合资源,优惠政策,把洋芋作为县域业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全力打造‘空山马铃薯’品牌。” 马铃薯是巴中市域内的传统产业,因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粮、菜、饲兼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户生产中的重要作物,绵延千里大巴山。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到巴中后,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以通、南、巴、平为中心的,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空山洋芋”作为红军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先念主席逝世后,他的骨灰就撒播在这层层山峦、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水中。 空山马铃薯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其种植面积、总产、单产逐年上升,品种逐步扩大到菜用型和加工型,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门路。“十一五”初,巴中市开始探索空山马铃薯地膜高厢栽培技术和春、秋两季种植模式,2010年,全市空山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5万亩,鲜薯产量达到48.2万吨,比大面积马铃薯平均单产高411公斤/亩,单产提高28%。 巴中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空山马铃薯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区域发展、种薯先行、科技兴薯、产业推进”的思路以及“4个2”的发展目标。以农业部“2010年通江县农业综合开发新增脱毒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在通江县空山乡修建了空山马铃薯科研所、原原种气调库、种薯储存库、原原种生产智能高架棚和原原种生产防虫网室,在龙池、中坝村建设了3000亩的空山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点,为大力发展空山马铃薯奠定了丰厚的种子资源和丰富的品种基础。“十二五”开局以来,全市以“马铃薯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锲机,狠抓空山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在20多个乡镇建立生产基地11万亩,力争“十二五”末,建成脱毒原种繁育基地2000亩,种薯生产基地2万亩,商品薯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70亿元。空山马铃薯作为市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正在实现“土豆豆”向“金豆豆”的蜕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甘孜青稞
甘孜青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甘孜青稞历史悠久,是甘孜州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甘孜州志》记载:“1978年,在巴塘(隶属甘孜州)考古发现公元前2世纪黄河上游青海、甘肃文化色彩的古墓遗书,《隋书附国传》中有‘土宜小麦、青稞’的记载,甘孜州培育青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400年以上。”青稞是甘孜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藏族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传统主食品,其分布纬度和海拔上限都较其他粮食作物高,播种面积和总产历居州粮作首位。 甘孜青稞伴随着甘孜人民的酒文化流传了上千年。在甘孜州,人们主要是将甘孜青稞的籽粒炒熟磨粉后制成糌粑食用,在特殊的高原地区,烹食非常方便,也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体所需营养成分,深受甘孜州人民的喜爱。甘孜青稞的籽粒也是优良的精饲料,对育肥牲畜有很好的作用,其秸秆是优质的饲草,质地柔和,对高原地区牲畜的越冬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甘孜青稞营养丰富,是酿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具有生产条件和生活必需的双重不可替代性。 甘孜州现建有全国唯一的青稞原原种基地、全国第一个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选育基地。2001年,“青稞原原种基地建设”通过农业部验收,每年可提供青稞原原种和良种20-30万吨。2002年,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批准立项,该项目已完成各项建设内容,于2005年通过省农业厅验收。近年来,甘孜青稞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打造特种粮食核心产区,形成了康北、康南优质青稞产业带,集中推广康青6号、7号等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次。通过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青稞单产从135公斤提高到180公斤,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总产量达到7.38万吨,在青稞产品开发上自主开发了青稞系列酒,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发了青稞苗粉胶囊。 甘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青稞产业的发展,利用生态、资源、区位优势,把青稞产业作为当地特色效益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到2015年,甘孜青稞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产值达2.5亿元,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改善农牧民生活脱贫致富起到积极作用。

城口洋芋
城口洋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城口自有人居住以来,就有洋芋种植,栽培历史悠久。洋芋是城口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境内海拔高差大,在同一地区、高山与低山、阴坡与阳坡,气温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且昼夜温差大。县境内土壤PH值在5-8之间,有机质、硒矿物质含量丰富,自然肥力高。全县所有水系均满足水域功能区划Ⅲ类以上标准,绝大部分满足Ⅱ类以上标准。是洋芋独特生长的地理、水文和气候条件。长期以来,城口洋芋在种植过程中,只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因此,城口洋芋薯形规整、大中薯率高,芽眼浅且少,表皮光滑;食用口感软、细腻,淡香、微甜;营养丰富,尤以粗纤维、蛋白质、铁、维生素C、B1 和B2的含量为丰富。

南和金米
南和金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和金米”熬十分钟左右就可香粘可口,清香宜人,慈肝养胃,补中益气,强身健体,社会上流传着“一般小米分着走,南和小米手拉手”。《南和文史概览》载:武则天时期,宰相宋璟是南和人,宋璟把家乡小米献给武则天享用,女皇觉得出奇的好吃,就封为“金米”“贡米”,为纪念宋璟为金米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南和人民把县城最漂亮的一条大街命名为“宋璟大街”。南和县城北有个村叫“三官殿”,明朝万历年间,南方三位去北京赶考的学子,途中遭劫,身负重伤,住在一位老大娘家,整日以小米为生,伤势奇迹般痊愈,三人高举榜首,为感谢南和金米救命之恩,回来在这个村种了三颗柏树,修建了一座桥,桥拱上雕刻上谷穗。自此,这个小村由“大猪圈”更名为“三官殿”。至今还保留着“三柏一拱桥”。

新疆兵团二十七团啤酒花
新疆兵团二十七团啤酒花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地处华夏第一大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腹心,开都河南岸,横跨焉耆、博湖两县。团场四周有高山环绕和近千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水面的蒸发调节,使该产区具有南北疆过度性气候特征,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是啤酒花种植的黄金地带。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二十七团所产的啤酒花色泽翠绿、气味芬芳,甲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均处于全国各酒花产区前列。为抓好啤酒花的产品质量,团场注重生产-加工-销售三大流程建设,从啤酒花种植、采收、烘烤到颗粒加工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各连生产的啤酒花统一注册为“天湖”牌啤酒花,实行“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产业化模式。经过近40年的努力,生产的啤酒花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荣获“中国名优品牌”、“新疆著名品牌”、“质量、信誉双保障示范单位及”全国绿色食品行业用户满意首选放心产品”等荣誉称号。

乌什鹰嘴豆
乌什鹰嘴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如果人们每天都吃些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豆中之王的鹰嘴豆就是其中一类。鹰嘴豆俗称桃豆、鸡豆、羊头豆、回回豆,维吾尔语称“诺胡提”,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因其外形独特,类似鹰嘴而被称为鹰嘴豆。在维吾尔医药中已应用了2500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药用价值。乌什县所生产的鹰嘴豆含有丰富的易吸收易消化的植物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亚油酸、维生素和镁、钙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保健食品,是适合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长期食用的一种高蛋白、低淀粉、纯天然的食品,被誉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 因其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区内外。2004年,乌什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 “中国鹰嘴豆之乡”。当时全县万亩鹰嘴豆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检测认证,认证产品种类“诺胡提牌鹰嘴豆”。2009年,以亚科瑞克乡鹰嘴豆种植基地为重点,全县完成鹰嘴豆种植0.58万亩,平均单产184.8公斤,总产1070.7吨。2010年全县鹰嘴豆种植计划面积0.6万亩。 维族人的日常饮食中,通常以牛羊肉,奶制品,高糖瓜果为主,如此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当地却很少有人患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联合国卫生组织科考后发现,因为在他们的主食——手抓饭里,掺有食物鹰嘴豆,正是鹰嘴豆起了平衡膳食的关健作用,让他们远离糖尿病及“三高症”。此外,当地人除寿命极长外,生育能力也极强,当地男性70、80岁依旧可以生儿育女,这与特殊环境下生长的鹰嘴豆具有很强的能量素,可以充分补充人体肌能有关。因此在当地鹰嘴豆也被称为“长寿豆”医学专家和食品专家对鹰嘴豆在营养物质的全面性、生物值及其消化吸收方面,认为鹰嘴豆均大大优于其它豆类,给予极高评价。

盐池胡麻
盐池胡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胡麻,自古被誉为“仙家食品”,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赞誉。相传汉明帝时,浙江郯县人刘晨、阮肇二人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了两个仙女,仙女邀他们到家中用胡麻当饭招待。他俩因此返老还童,得道成仙,半年后返回老家时,老家已景物全非,子孙繁衍到了七代,“一饭胡麻几度春”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这当然只是传说,但胡麻确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其健身延年的作用不可小看。根据历史记载载,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以特使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引进胡麻种子,最初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一带种植,以后逐渐发展到宁夏等地。

庆阳小米
庆阳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庆阳小米栽培历史悠久,在周祖农耕暨医祖歧伯文化发源地,考古工作者近年发现,宁县坳刘、新堡两村有窖藏5000至6000年前已炭化的禾谷,从而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谷子种植。夏商时期,庆阳属禹贡雍州之域,周先祖率人来到这里,“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经·幽风·七月》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秦汉时代,谷子在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中居首位,成为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此后,又被选作宫廷贡品,深受众多皇亲国戚的喜爱,庆阳小米因此而名扬域内。 革命战争年代,庆阳人民曾将生产的小米支援前线,使人民子弟兵以“小米加步枪”,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后,胡耀邦、耿飙、张才千、王震、马文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庆阳视察时,在品尝了庆阳小米后均大为赞赏。 庆阳小米甲天下,是甘肃省陇东著名特产,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久负盛名,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庆阳小米海内闻名。以金珠般的黄亮泽,圆润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的的颗粒给人以美的视觉。更主要的是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小米。 在庆阳小米中,尤其以西峰区的什社小米品质优良,什社的毛谷子是当地条件下多年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当地独特的优良品系,其米粒晶莹光亮,色泽金黄,品味上乘,营养丰富,被视为米之珍品。 庆阳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黄亮,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放着些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茶亭沟红薯
茶亭沟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告成镇位于登封市东南七公里,紧邻颍河,交通便利。辖区内有一行政村—茶亭沟,茶亭沟村地处岗岭,土地多为红褐色沙土地,水利条件较差,因独特的地质条件,种植耐旱的红薯却得天独厚。以大面积种植而闻名。红薯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生吃甜、脆,烧烤后更是香、软、面、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保健、食疗佳品,常食有健胃、补肝、防癌、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第七大营养元素”。 茶亭红薯,历史悠久。 据历史资料记载,红薯在我国别名很多,有山芋、红芋、番薯、白薯、白芋、地瓜、红苕等名称,传入我国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红薯故也。”清雍正、乾隆年间引入河南。茶亭沟村境内有许昌、洛阳大道经往,当时,县署在路旁大皂角树附近设官地80亩,且树碑曰:凡耕种此片土地者,应设“茶亭”(或搭茶庵)为过路客商备茶解渴。当时乡吏赵某接种官地种植粮食和红薯,并搭庵设茶用红薯招待客商,深受欢迎。后来乡亲们见大片土地产薯甚多,且美味可口,即赶走赵家,埋掉石碑,平分官地,家家户户开始种植红薯。正因为茶亭红薯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所以成了告成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群众称之为“铁杆庄稼”,故有“苗活五成收”的说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一直都是群众的看家粮食,故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美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食物构成的变化,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的兴起,红薯在粮食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粗粮一跃成为工业原料和优良的饲料作物。另外,红薯富含多种营成分,俗称“土人参”,有健身、防病之功效,含有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食用后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补给,长期使用可预防癌症的发生,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告成镇地处中岳嵩山南麓,山区占全镇土地面积80%以上,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发展,为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沿用茶亭沟村的老传统,大力号召和扶持种植红薯,红薯种植规模开始扩大。但红薯种植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等原因,茶亭沟红薯也曾经一度衰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天气原因茶亭沟村红薯种植几乎绝迹,村内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茶亭沟、茶亭沟,山上光溜溜。晴天一身土,下雨无处走。人穷山也穷,种啥啥不收……”村民们守着红薯种植的老传统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整个村子死水一滩。 为了彻底改变村内落后面貌,茶亭沟村支部书记胡双舟深思熟虑,决定恢复红薯种植传统,先从自己家里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引进优良品种红薯徐薯8号、郑红11、川山紫、豫薯7号等几十余个,建设红薯专业交易市场,规划红薯产业园,茶亭沟村又以本村为中心,辐射五度、竹园、贾沟、八方、森子沟等周边村庄,成立了“优质红薯生产示范基地”。村民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拿出仅有的几亩土地全部种上红薯,从育苗到栽秧,从浇水到治病,从贮窖到销售,他家里经历了几次风风雨雨,几次吵闹埋怨,最终把甜脆的红薯卖了出去。村支书胡双舟为带动周围群众注册了“茶亭”及“茶亭沟”两个商标,积极打造本土红薯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告成镇“茶亭沟红薯”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登封市绿色食品“零”的突破,2013年,“茶亭沟红薯”又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茶亭沟红薯的种植开始恢复。 乘风扬帆,名扬天下。 历史自然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促进了茶亭沟红薯产业的发展。2002年12月,中央电视台编导赵富刚在此拍摄了《茶亭沟优质红薯》新闻纪录片,2003年1月1日晚7点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播出,《河南农民报》于2003年1月进行了专题报道。 如今茶亭沟“红薯” 市场已形成规模,门市房90余间,交易场所2.7万平方米。基地红薯常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并采用优法储藏,保鲜度可接下季,产值5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随着红薯品质的不断提升,茶亭沟红薯也成了人们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香饽饽”,红薯批量远销郑州、商丘、安徽、陕西和甘肃等地。 茶亭沟将以红薯为根本,重视茶亭红薯品牌,让绿色、保健、美味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是告成镇茶亭沟长期发展目标,做大做长产业链条,使茶亭沟红薯真正成为告成人民发展致富的优质产业,使茶亭沟“红薯”响遍大江南北。 正是:小小红薯益健康,美味佳肴首选它。茶亭候客高风尚,绿色品牌美名扬。

泸西苦荞
泸西苦荞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临床糖尿病治疗实践证明,苦荞麦能够降低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降低血脂,从而抑制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发展。因此,苦荞麦是糖尿病的主要营养食品。 泸西苦荞种植历史悠久,据清乾隆《广西府志》卷之二十“物产”中记载:本府:麦之属 “大麦 小麦 燕麦 玉麦 荞麦(有苦、甜,有早、迟)”。《泸西农业志》和《泸西县农业志》中记载:“民国2年(1913年)种植13000亩,民国23年(1934年)种植面积13851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年种植面积在1.7-2万亩之间,1954年种植43248亩,是最多种植年份,1958年因严重自然灾害被作为低产作物不准种植。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种植面积12117亩,2005年发展到87937亩。”按此推算,有25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 随着本县旅游业的发展,苦荞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创新,泸西苦荞迎来发展的机遇。由于泸西苦荞生态、优质、安全、保健等作用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如“阿庐”牌苦荞米、苦荞粉等系列加工产品)。泸西苦荞种植方法简单,多为骨灰与化肥混合拌种点播。中耕历史习惯从不薅铲追肥。收割为人工割秆晒干后用连枷脱粒。 泸西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规范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了优质、营养的苦荞产品,2003年4月阿庐牌苦荞自发粉、荞粑粑被云南省烹饪协会评为云南名小吃;2009年7月阿庐苦荞自发粉、苦荞米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苦荞产品主销广东、福建、深圳、香港、江西、湖南、越南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荣成甘薯
荣成甘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荣成甘薯主要种植品种为地方品种“蜂蜜罐”,年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年产鲜薯12万多吨。薯块长纺锤形,大小均匀,薯皮光滑,土黄略带淡红色。薯肉淡黄,生食甜、脆、香,烤、蒸熟吃甜、面、软、香,甜度高,口感好,营养丰富。产品种类有鲜薯、烤薯、薯干、薯饼、薯叶、薯粉、粉条、薯泥、薯酱、薯脯、薯罐头、薯糕点、速冻薯块等,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国外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

马店糯米
马店糯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糯米在凤台县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曾为淮南王御用“贡米”。 据《山海经注》记载,北宋时,凤台县板埂湖大米(今保护区内)曾远运东京(开封)供奉皇室,被誉为“御米”。历史上曾流传着“板埂稻米香喷喷,一家煮饭香满庄。南北运销千百里,筵席佳品誉四方”的佳话;而今仍有“一家煮饭香四邻,十家煮饭香满庄”的赞誉。

哈纳斯黄豆
哈纳斯黄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布尔津县农业生产的历史很久,大豆产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是布尔津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哈纳斯黄豆种植面积占全疆大豆面积种植的?。布尔津县哈纳斯黄豆种植区域富含氮、磷、钾、铁、镁和钙等丰富营养,含石灰和盐分含量较低,有机值中的胡敏酸含量较高,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被全疆公认为是做豆腐的首先品种,每年产品供不应求。 经过多年的种植与改良,形成了本地独有的大豆品种,被自治区审定为“阿豆一号”、“阿豆二号”和“阿豆三号”,平均单产210/亩公斤以上,达到全国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的最高水平,种植亩产高于全国大豆产量。种植区域“新疆农科院豆类示范基地”、“新疆布尔津豆类试验站”,是自治区重点大豆生产县,引资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的县中良大豆深加工企业,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产业链。

他拉哈大米
他拉哈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他拉哈大米原料产自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该基地于2008年创建,2010年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基地为原料生产的大米获得绿色食品标识认证,品牌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2009烟台博览会畅销产品奖、大庆市名牌产品、影响大庆高端品牌大奖、黑龙江名牌产品、黑龙江绿色食品2012(北京)展销周和黑龙江绿色食品2013(北京)年货大集畅销产品奖。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大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拉哈水稻和大米,使他拉哈大米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双城玉米
双城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双城市玉米栽培历史较久,据《双城县志》记载,可追溯到1815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廷谕准吉林将军富俊屯垦,在双城子建城设治,其后两年移垦耕耘,就已有小面积玉米的种植。从民国、伪满直到新中国成立,双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现在双城玉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双城玉米种植的历史较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民国之前(双城县志)。双城玉米的历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历史和双城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位“四野”时期的老兵郎重生回忆,双城玉米做出的干粮--大饼子曾经作为四野战士的口粮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功劳。在双城“红色旅游景点”--“四野前线指挥部”纪念馆有一张照片,伙食房的墙上挂着的就有一串老玉米吊子。由于玉米相较其它作物的高产性,建国后双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在已由最早的 万亩增加到 万亩。玉米生产对双城粮食生产和双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泰来花生
泰来花生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泰来花生,粒形多见三角形、圆柱型;籽粒圆润饱满;果皮光滑;单粒较小,平均径长7毫米左右,高12毫米左右。百仁重50克、平均出米率68%。种皮呈红色、棕红色或深红色,颜色均匀;有光泽;子叶呈白色或乳白色,油而不腻,脆而不硬,润而不粘,香味纯正,余味持久。花生其微元素含量如下:粗蛋白29.7g/100g、粗脂肪46.3 g/100g、粗纤维8.0%、锌18mg/kg、硒<9.5×10-3mg/kg。 泰来县自1970年开始种植花生,由于自然条件、产量、价格、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花生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1986年花生播种面积7721亩、总产833吨,到2000年播种面积达到6.34万余亩,总产7714吨。2001年后花生播种面积快速发展。2003年县政府出台了《泰来县2003年花生振兴工程》,使当年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播种面积近20万亩,到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量6万余吨。

泰来绿豆
泰来绿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泰来绿豆,一般为长椭圆型,百粒重3.5—5克。颗粒饱满、色泽明亮、鲜绿等明显特点。其营养成分以100g泰来绿豆样品为标准:蛋白质≥22.00g、粗淀粉≥51.00g、水份≤13.50g、脂肪≤1.40g、糖类(以总糖计)≤5.30g、粗纤维≥3.50g、钙≥14mg、磷≤23mg、铁≥0.04mg。 泰来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早在1934年以前就有种植绿豆的记载。在《泰来县志》正文记载,1934年(东北沦陷时期),全县粮食作物以大豆、水稻、高粱为主,杂豆种植以绿豆为辅。1940年,扩大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绿豆732垧。1946年至1948年,全县粮食等作物播种面积减少至80万亩左右,主要栽培作物有高粱、水稻、谷子、玉米、大豆、花生、绿豆。进入80年代后,绿豆生产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发展较快,因泰来沙土地热量足养分积累好而远近闻名,得到县内及周边百姓的认可。目前我县绿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产量1.5万吨。

兰西玉米
兰西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兰西玉米种植有300多年历史。兰西县是全国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玉米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以上,近年来有落户在兰西南部的东金鲜食玉米生产基地是大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国家星火项目。东金集团 “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模式,露易司玉米加工品种由原来的玉米粉扩充到玉米面条、玉米饼干、饺子皮、月饼、蛋糕等。2010年在兰西旅游区建立一个相当于29个足球场面积的玉米地迷宫,是省内最大玉米迷宫。虎头玉米迷宫的为兰西玉米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发展了当地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

黑垦二九〇红小豆
黑垦二九〇红小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二九〇农场位于黑龙江、松花江汇合处的三角州地带,据考证,这里为汉代挹娄人的文化遗存,距今约2000年左右,被称为蜿蜒河文化;这里还是女真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发现了金代古遗址,出土包括陶、瓷、金银、玉等文物三百多件。自然物产丰富,常见鱼类60多种,广阔的湿地是野禽的安乐王国,常有丹顶鹤、灰鹤、天鹅等珍禽栖息。可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二九〇农场始建于1955年7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五团(原部队番号二九〇团)1700多名专业官兵经过对松花江北绥东地区荒原踏查勘测,垦荒建场,之后城市青年、支边青年也加入到了拓荒的行列中来,经过60年的逐步发展,建成了一座颇具小城镇规模的大型现代化农场。

阿荣马铃薯
阿荣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732年清朝政府开辟从齐齐哈尔至海拉尔驿路。设驿站10台,其第三站在本地(即现在的音河乡)。旧名蒙古勒乌克察旗,又名乌尔楚克,现名旧三站。音河以马铃薯为著,过往客商无不以赞。公元1905年,清朝政府取消封禁政策,允许起票开荒,汉人起票买荒从本年开始进入阿伦河地区,马铃薯兴一方产业。

阿荣大豆
阿荣大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664年阿伦河地区为索伦牧地。一些山东流民迁入,引豆、署、玉米、沙果、白瓜、柞蚕等进行农事生产。20世纪5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在14万亩左右,70年代播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90年代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至今大豆耕地面积为150万亩,产量增加到27万吨,大豆成为阿荣旗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阿荣旗素有“粮豆之乡”的美誉。

阿荣玉米
阿荣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自顺治元年,一些山东人开始移民东北。公元1732年,为了解决无粮食可吃的问题,用锹镐开垦土地,引种、试种玉米等多种作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广实用增产技术化肥的应用等,80年代开始试验、示范引入玉米杂交种,进入中期我旗九丰种业进行育种扩繁,带动阿荣旗玉米产业蓬勃发展,1991年,玉米播种面积17589公顷,公顷产2277公斤。

汾阳酿酒高粱
汾阳酿酒高粱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汾阳是中华名酒——汾酒的诞生地。汾阳酿酒,始于商周,承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汾阳几百年的酿酒历史中,汾阳酿酒高粱一直是作为传统的酿酒原料,用它酿成的白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冽,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及历史等原因,汾阳酿酒高粱籽粒饱满、颗粒均匀、壳少、无霉变。用汾阳酿酒高粱酿造的杏花村汾酒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1915年杏花村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2004年,汾酒作为唯一珍藏的白酒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无愧于“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称号。

靖西大香糯
靖西大香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靖西大香糯是中国十大珍米之一,宋代时靖西就开始种植香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编写的《归顺直隶州志》记载:“州属所产圆大光泽,著名珍珠糯最佳”,据《靖西县志》记载:靖西大香糯在明朝永乐十年就已成为贡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有关部门就专门用飞机从南宁调运靖西香糯进京,用于招待。曾经吃过靖西大香糯的日本田中首相等各国贵宾,对靖西大香糯赞不绝口。 1994年,靖西县把大香糯生产列入产业化开发计划,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大香糯生产,现今靖西大香糯种植1.5万亩,年产量5000吨。

曲周小米
曲周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曲周盛产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表面有光泽,手感光滑沉实,米粒不开不裂、营养丰富,、口感绵软饭味足,入口绵甜爽滑,粥浆似黄乳,凉饭不回生,食之可口清香,香味浓郁,唇齿留香。曲周县小米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代。商时,殷纣王(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厚赋税而“盈巨桥之粟”,武王伐纣时,发巨桥之粟以赈殷之饥民。汉高祖封郦商为曲周侯,轻瑶薄赋,休养生息。由于改良粟种产量高、品质好、色美味香、饥民食之皆无病色,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郦公粟”。有赋为证:嘉皇垂恩,赐我郦公。启蒙教化,贵粟重农。彼苗离离,若公之德。彼节直直,若公之行。彼叶蕤蕤,若公之风。彼穗垂垂,若公之范。彼粒簌簌,若公懿行。爰我郦公,天地同寿,爰我朝庭,日月同光,爰我粟食,泽绵后世,爰我社稷,天佑其祥。

米泉大米
米泉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米泉市是1997年由米泉县撤县建市成立的,米泉县原名乾德县,1954年2月改用米泉县。米泉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米泉县志》记载,米泉水稻种植最早可追朔到唐代,但广为发展还是在清代。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大学士纪昀被遣戍新疆,对县境稻乡曾写诗赞道:“十里春畴雪作泥,不须分垄不须畦。珍珠信手纷纷落,一样新秧出水齐”。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后,部分湘军及湘军中的遣散士兵见米泉一带水源丰富,田地无数,任你开垦,便不愿再万里跋涉回乡。湖南人和水稻便在米泉一带扎下了根,繁衍后代,生生不息,使米泉成为了有名的水稻产区。 自古以来,米泉都承担着新疆驻军的军粮大米和各级政府口粮大米的供应任务,在相当一段时间,想要买到米泉大米得有领导的批条子才行。米泉大米以颗粒饱满、形如珍珠、晶莹剔透、自然纯香、口感爽滑、营养丰富等特性。

延津黑豆
延津黑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延津黑豆”于2012年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黑豆属于大豆的一个品种,又名黑大豆、药黑豆、乌豆。种子入药,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肾养血、清热解毒、乌发明目、利水袪风、延年益寿、健身美容的功效。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种植大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大豆古称“菽”或“荏菽”,《诗经·大雅·生民》中记述后稷“艺之荏菽,荏菽旆旆”。《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幼年做游戏时“好种麻菽,麻菽美。”充分印证了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同时,黑豆的药用价值也早被应用,唐代药王孙思邈最早讲述了黑豆的药用功能,而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更是明确记录了黑豆能“明目镇心、温补。久服,好颜色,变白不老。”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记述京城汴梁少男少女为养颜美容而服食药黑豆的情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延津黑豆种植历史悠久,清康熙四十一年《延津县志》第三卷物产篇第28页明确记载:延津盛产“菽”(豆类总称):“有大黄、大青、大紫、大黑(即黑豆)、扁白、扁黑、菜豆、青豌、白豌、白眼、紫眼、羊眼等种。淮南王以豆为乳脂,今豆膏、豆粉、豆腐较他处尤佳,得淮南王遗法。”1991年《延津县志》第八章植物与动物篇中黑豆位列大田作物,且属“解放前农民本地传统品种”。《新乡市农村名优特产》第8页专题介绍了“延津药黑豆”。《河南省名特优新农产品集锦》第一章第23页和第24页详细介绍了“延津药黑豆”的药用价值和生产过程。 延津黑豆种植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地沙质壤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雨水充沛,水质良好。年平均日照2504小时,有效积温5043℃,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24天,年平均降雨量600.5mm。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转化快,通透性好。区域内无污染源,病虫害少,非常适合黑豆生长。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延津黑豆独特的优良品质。 延津黑豆栽培主导品种为“豫豆四号”,该豆皮黑仁青,种脐白色,籽粒圆润,表面油光发亮,内仁碧绿,晶莹剔透,人称“黑王珍珠”。 延津黑豆富含维生素E。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皮肤皱纹,保持青春健美,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之功效。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有:“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到老不衰”的记载。延津黑豆蛋白质含量较高,并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铜、锰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延津黑豆中的氨基酸总和高达34.75%,其中谷氨酸7.09%,赖氨酸2.38%,精氨酸2.78%,脯氨酸1.72%,天冬氨酸4.05%,苏氨酸1.36%,丝氨酸1.70%,甘氨酸1.46%,丙氨酸1.52%,胱氨酸0.30%,缬氨酸1.69%,蛋氨酸0.38%,异亮氨酸1.62%,亮氨酸2.72%,酪氨酸1.16%,苯丙氨酸1.92%,组氨酸0.90%;蛋白质40.86%;粗脂肪21.75%;粗纤维5.29%;铁41.1mg/kg;钙1.49×103mg/kg;钾17.2×103mg/kg;棕榈酸11.5%;硬脂酸3.74%;油酸19.8%;亚油酸56.2%;亚麻酸7.57%;花生酸0.36%;二十碳一烯酸0.19%;山嵛酸0.50%。 在世代不辍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延津黑豆作为补肾、壮骨、调血、养颜不可或缺的药用食物而被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黑豆认识的提高,延津黑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黑豆作为具有特殊营养的黑色食品被更多具有健康理念的人所喜爱,黑豆市场价格成倍上升,种植黑豆经济收益大大提高。延津县贡参果蔬专业合作社作为延津黑豆的主要生产者,围绕如何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对多项农作物产值、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最后一致认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延津黑豆,应该进行重点开发。为此,合作社广泛搜集民间黑豆良种,经过提纯复状,连续进行多次比对试验,最终选定了品相和品质均优良的“豫豆四号”黑豆原种作为主要栽培品种推广种植。延津黑豆作为极具本地特色的传统农业经济作物,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常食延津黑豆,保准能够延年益寿。

高良苡仁米
高良苡仁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苡仁俗名称六谷,别名菩提子。师宗县栽培苡仁历史悠久,苡仁属师宗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据《师宗县志》和《师宗县农业志》记载:“ 1949年后,师宗县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土烟、油菜、甘蔗、生姜、花生、芝麻、葵花子、苡仁及少量大麻” 。苡仁栽培在师宗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是师宗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之一。 高良苡仁米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外观色泽好,营养丰富,即可食用也可入药的特点。主要销往广东等省、市(区)及国外,市场前景广阔,价格逐年上涨,其面积、产量都在不断增加,在当地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扩大。2011年《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师宗县中草药产业,进一步提升新型支柱产业,要求扩大苡仁种植面积,以满足国内外苡仁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

辉渠望海山小米
辉渠望海山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辉渠望海山小米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辉渠镇所辖行政区域,辖洞西头、绪泉、阿涧、南涧、北涧、李家沟、获鹿山前、南赵家沟、黄石板坡、董家宅、马湾、顺流河、石灰尧子,倪家沟、石家峪、涝坡、范家庄子等28个自然村,1.8万人口,总面积 98平方公里。全镇耕地总面积6000公顷,其中辉渠望海山小米面积110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6′—119°01′,北纬36°12′—36°16′之间,海拔为180米-395米之间。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1100公顷。安丘市辉渠镇是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谷子种植历史悠久,宋朝太宗年间即有种植。距今有1100年历史。素有“鲁东南米仓“之称。尤其在镇西南望海山一带,所产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粘糯爽口,清香四溢,煮粥粘粘糊糊,不发渣,不回生,香味诱人,口感清香。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和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等。具有健胃除湿,和胃安眠,滋养肾气,清虚热,补虚损之功效。作物适应性广,耐干旱脊薄,抗逆性强,比较稳产高产。1951年品种改良后,谷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目前春谷种植面积已达到1100公顷。

姜湖贡米
姜湖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郯城姜湖贡米”产自郯城县归昌乡姜湖坻。归昌是传统的农业乡镇,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鲁南米仓、郯城归昌”之称。尤其姜湖坻一带,所产稻米晶莹剔透、米质细腻、入口醇香。《郯城文史资料》载文盛赞其:“晶莹剔透似玛瑙,色如白雪赛金丹,食之清爽可口,香如胶糯”。相传1751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途经郯城姜湖坻一带,食“姜湖米”后赞不绝口,遂命以进贡,“姜湖贡米”由此而来。归昌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周期长,大气、水源、植被皆成自然状态,同时,此地土质特殊,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正是有了这些特殊的农业资源条件及土壤条件,“姜湖贡米”才具备了外观整洁漂亮,米粒较细长,透明、腹白小,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米质细腻,入口醇香,“食之清爽可口,香如胶糯”的优良品质。

高密毛家屋子小米
高密毛家屋子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高密毛家屋子小米栽培区域以毛家屋子、刘家台子为中心,栽培面积3000亩左右。主要种植品种为“夏庄老谷”,初春播种、生长期达5个月,成熟上市早,米色鲜黄,颗粒均匀饱满,无色差,有自然清香味,食用时香味纯正浓郁,口感细软,无“柴米现象”。经山东省农科院检测,蛋白质含量9.0%-12%,脂肪2.0%-3.0%,钙18mg/100g-28mg/100g,磷190-240mg/100g, 淀粉68-73%。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欣然题词“家乡小米养人”,对毛家屋子小米寄予厚望。

宁化米仁
宁化米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米仁,又称薏苡,薏苡仁,薏米等,因宁化客家裕“薏”与“玉”同意,为便于区分,宁化将薏苡仁称米仁。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在宁化种植历史悠久,明崇祯版《宁化县志》中便有薏苡的记载。古时宁化人称其为“弥陀粟”。米仁可药食兼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仁属上阳明药,能健脾益胃。在客家祖地—宁化的传统宴席习俗中,菜式以“八大碗”最为普遍,其中最后一道压轴菜便是米仁红枣汤,几乎每宴必有,相传已有数百年之久。 宁化年种植薏米2000公顷,年总产量6000-7000吨,年产值7500-8000万元。现已在城南、石壁、淮土等3个乡镇建立薏米品种认定和丰产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千亩片。2012年,宁化地方品种“翠薏一号”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进一步打响宁化米仁品牌,提升宁化米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012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3年获得“中国道地优质药材种植基地”称号,2014年获得“中国薏米之乡”称号。宁化米仁以其煮食汁浓无渣,食味甘甜爽滑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久享盛名,产品远销广东、上海、江浙及本省闽东、闽南等地。深受广大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宁化米仁色白、饱满、圆润、光滑,腹沟深宽;宽卵形,千粒重为58-68g,外观尺寸为4-6mm×3.8-5.5mmm。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淡,味微甜;煮后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具有“糯、甘、稠”等典型特征。含粗蛋白质13-17%,薏苡仁油2-3%,氨基酸总量14-16%。

呼玛马铃薯
呼玛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呼玛县是百年老县,种植马铃薯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大面积种植还是1999年开始的,发展到2002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达6万吨,年交鲜薯4.6万吨。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马铃薯淀粉价格低,种植面积降到3万亩。呼玛现有耕地112.9万亩,土地开发晚,大部分八十年代后开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年平均气温-2℃,日照时间长。温度低,马铃薯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热资源充足,利于马铃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生产出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且病薯少,烂薯少,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食味好,适宜生产优质的马铃薯。

奇台面粉
奇台面粉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奇台农耕文化也很久远,早在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屯田。唐代置北庭都护府,在奇台、吉木萨一带屯田。奇台小麦的种植历史同样久远,据考古记载,距今4000年以前,奇台就有了小麦栽培,而小麦的大面积种植是从清乾隆派兵西进,开荒屯田开始的,当时开荒1万亩地,种植小麦、青稞,由此逐步发展为粮食生产、加工、交易发达的贸易重镇。到清末奇台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本县需求,而且加工成面粉销往全疆各地,并带动了以小麦为加工原料的饮食行业发展。奇台小麦特有的品质也塑造了奇台人饮食习惯和风味,奇台人以面食为主,奇台的面食小吃也闻名遐迩。改革开放以来,奇台面粉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大小面粉加工企业就有几十家,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9家,它们依托奇台优质的原粮,采用全国最先进的设备,年可生产面粉5.2亿多公斤。奇台面粉以劲道,白而细腻、蛋白质、氨基酸、面筋质含量和延伸度高闻名, 新疆天山面粉集团奇台分公司先后三次在全国军粮竞标中击败其他面粉厂家,夺得军粮供应标的。

甘南小米
甘南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09年,金星村依托与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进行院村共建的有利时机,投入120万元人民币在县工商局注册成立了甘南县红古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谷子等杂粮种子的扩繁和农产品加工。2011年,合作社生产的红谷小米被全国第三届杂粮产业大会组委会评为优质品牌产品奖;在中国(齐齐哈尔)第十一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红谷小米被被大会组委会指定为大会专用礼品;同年,红古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被甘南县委县政府评为2010-2011年度合作经济组织一等奖。

托古小米
托古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托古小米”因“地质肥沃、品种独特、生态种植、光照充足、人工精选”五大优势,铸就了其色泽深黄、米粒圆润、纯朴天然,成粥后色泽鲜亮、味醇清香、回味悠长的特有珍稀品质。特别是为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步代,本着“精益求精、铸就卓越”的企业精神,我们于2011年3月引进国际顶尖生产设备,具备谷糙精准分离、数控精细色选、16道低温磨制、日生产能力100吨等国际一流性能,所生产小米能够数控自动化区分谷穗顶端、中部与末端三个部位的原粮,从而为“托古小米”产品精细化、系列化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保证产品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正是由于具备“自然环境、基地建设、种植管理、生产设备、科学运营”等诸多优势,铸就了“托古小米”当前良好的市场认可与品牌效应。 品牌历程: 2004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评定为“A级绿色食品”。 2008年被北京五洲恒通认证中心认证为“中国有机产品”。 2011年被大庆市政府授予“市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2011年被黑龙江省工商局授予“黑龙江省著名商标”。

析城山小米
析城山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析城山是古老的中华名山。中国最早的地理经典文献《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时,沿着山脉从西往东,导山疏河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可见析城山之名甚古,几乎就是伴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而来。 析城山,位于阳城县西南30公里的群山万壑之中,海拔1889.5米,系中条山山脉东段主峰。它东托砥柱王屋山,南枕鳌背山,西望历山坪,紧挨小尖山,北临获泽河。地势宽缓广阔,水源充足,百草覆野,是山西省境内稀有的、面积最大的亚高山草甸,《山西通志》载:“析城山土肥水足,是稀有的一块天然牧场”析城山雄奇壮美,风光旖旎,风景独具,远离城乡工业区,气温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是丰富自然资源和农产品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有古松翠柏,奇花异草,上百种天然的中草药,天然绿色的农产品。“小米看山,大米看川”。 析城山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悠久的种植历史,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以施圈肥、熏肥等农家肥为主,无公害、无污染,加工过程采用传统工艺石碾加工,避免了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对营养成分的损伤。该米不抛光、不色选、无任何添加物,保证了小米有效营养成分,尤其是米粒表面附着的细糠末,不仅有效保证营养成分天然风味,而且有效的保护和提高了小米所独具特色营养成分——“米糠油”的丰富含量。析城山小米。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鲜亮、天然风味、口感香醇,是滋补养生的佳品。其粥汁粘稠味香,富含的米糠油(米类产品独有)素有“代参汤”的美誉,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质量指数均大于1,堪称保健食品领域中的“小家碧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今本书纪年疏证》中记述: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于桑林,雨。”桑林在哪里?清《山西通志》说:“桑林水,导源析城之东麓。”阳城县古称获泽,相传析城山即是当年汤王祈雨处。千百年来,晋豫间官祀民祷,香火不绝。析城山:“山峰四面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分析,故曰析城”,森林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山秀水美,有“北方张家界”之誉。《竹林纪年》记载:“商汤24年大旱,王祷于桑林(析城山)”,故又称圣王坪。海拔1889.5米,是山西省仅有的几块亚高山草甸之一。

忻州糯玉米
忻州糯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忻州糯玉米产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忻府区,古时名忻州,建国后名为忻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忻州市(县级),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市(县级)、忻州地区,分别更名为忻府区、忻州市(地级)。忻府区作为忻州市唯一的市辖区,其生产的“忻州糯玉米”的称谓依然延续至今。忻州糯玉米起步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引进种植糯玉米并加工的地区,2006年产量居全国的第三位,处于全国前列,位居三晋第一。忻州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糯玉米糖份积累多、香甜软糯的特点,到目前发展到3万亩以上,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2011年忻府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甜糯玉米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象州红米
象州红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象州红米种植历史较久,宋代,象州种植长腰稻良种,附近县均到象州引种种植。清代有红香粳、白香粳、油粘等品种。《柳州府志》(2002年之前象州县属于柳州地区管辖)载“红白稻象州出者第一”,粘稻“象州出者佳”。民国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前种植当地常规品种,品种多、杂、产量低。据70以上岁老人回忆,小时候能吃到“花米”(壮族人壮话俗称红米为花米)的都是富有人家和地主家庭,据老人说,过去的“花米”粒大象糯米、芳香、难脱粒,要用木棒或石头才能脱粒,产量低,一般只种在烂泥田里。因此,即使是富有人家和地主家庭也只是在节日或有客人来时才会用“花米”煮饭待客。广西解放后,象州县由于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一直是水稻 制种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的产粮大县,通过农业科技人员不断的努力,红香米新品种的培育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葫芦潭贡米
葫芦潭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葫芦潭贡米种植在南漳县武安镇葫芦潭村。葫芦潭贡米:属中籼稻,稻谷千粒重一般比其它产区的重2克左右,其外观米粒整齐,大而饱满,晶莹透亮,生嚼味香,腹白细小,葫芦潭贡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具有温中益气、养胃健脾、延缓衰老、增强抗应力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其米饭泡松柔软,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清香四溢。据史料记载,在汉代贡米已闻名于世,汉高祖刘帮下令葫芦潭所产稻米一律归朝廷专用,名为御膳贡米。从楚国初期到清朝末年一直被宫廷选用,有诗为证:“缕缕飘香金銮殿,千年皇帝笑开颜。惊问贡米何处来,御厨遥指葫芦潭”。此后便以“贡米”得名而享誉古今中外,一直沿袭至今。常年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3600万元,产品畅销河南、成都、武汉、深圳等10多个大中城市。

花园口红薯
花园口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花园口红薯是郑州市地理标志产品,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民间传说,最早这里并不叫花园口。到了明朝时期,天官许某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园,方圆540余亩,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 远近男女争往游览观赏。后来黄河南滚改道,滔滔洪水,把这座美丽的花园吞没。从此,这里就成了黄河南岸一个渡口,群众便称之为花园口。 1938年6月9日抗日战争期间,形势急迫,为阻击日军,蒋介石在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花园口决堤淹死近100万人。这样花园口就出了名。同时,花园口还是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水上长城”的黄河大堤的起点,具有黄河下游典型的堤防、险工、河道整治工程,代表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高水平,是黄河治理的窗口,同时还是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宣传教育基地。 红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 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首先引进中国,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红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中医学认为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花园口是由于黄河泛滥冲积而形成,地势平坦,地面海拔高程90-95米,地质结构为松散沉积物,沉积物岩性为历代黄河泛滥冲积物和洪积物。地貌类型为微斜平地、洼地、河漫滩、人工堤、路沟等。花园口属于大陆暖温带季风气候,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 花园口种植红薯有着很长的历史,近代以来,红薯一直在花园口地区广泛种植,到建国初期全区种植面积已达7300亩。解放后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一直是花园口人民的主要口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高涨,目前花园口红薯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据《河南省粮食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河南旱灾严重,连年歉收,红薯从福建引到开封朱仙镇和黄河以北花园口等地,河南巡抚劝民广为栽植,接济民食。红薯引进河南后,在品种选用上主要靠农民自留自用,自己串换,各地也都有一批农家品种,根据薯皮、形状、生长特点等命名。清朝郭云升撰的《救荒简易书》说“干红薯乃红薯别名,亦红薯中之嘉种也,出河南杞县、新郑及邙山一带,蒸而食之,甚干甚面,并无许多汁浆,甚能耐饥”。《郑州郊区花园口乡志》记载“六十年代红薯已成为花园口人民的主食,广大农民群众流传着‘一年红薯半年粮,红薯是农民的保驾王’的说法”。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花园口红薯的长久历史和源远流长。 由于红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花园口地区种植红薯一直没有间断,并保持着一定的种植面积。特别是近年来,花园口红薯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加工工艺和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人们越来越重视,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民种植红薯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积极性越来越高。因此,红薯作为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具有重要的栽培价值。 花园口红薯具有“无渣无丝,薯肉细腻,色彩鲜艳,干面无浆,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的典型特征,是花园口的名优特色农产品。 花园口红薯以其优良的品质而著名,不仅外观品相好,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当地老百姓素有“红薯干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的美誉。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花园口红薯的检测结果显示:花园口红薯β-胡萝卜素含量786--926μg/g,维生素C含量26.6--31.2㎎∕100ɡ。花园口红薯的独特品质是由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它的主产地是南月堤和东滩区,属于黄河邙山北部余脉,是黄河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区域内土壤属于潮土类,以淤积沙壤土为主,粘合土次之,还有少量粘土及盐碱土分布。土壤为分层粘合土,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这些土壤经多年种植改造,非常适合红薯类作物生长。花园口属于大陆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640.9mm。目前区域内无污染源,病虫害少,非常适合红薯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花园口红薯的优良品质。 花园口红薯一枝独秀,通过郑州市惠济区大紫丫红薯种植者专业合作社对花园口红薯的开发和保护,花园口红薯正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加工工艺、精美的包装,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的信任和称赞,当地农民的红薯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日益显著,对花园口农业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花园口红薯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全面推行,花园口红薯会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收益,为花园口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花园口红薯2011年荣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地理标志产产品。产品编号为AG100801.2012年被中国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证书编号为:1000P1300256.并之后每年进行重新认证、检测、颁发。代表河南省有机农业多次参加各大国内外有机展,并获得各项奖项。2013年,我们的花园口红薯被评为上海第七届中国国际有机博览会暨BioFach China 2013金奖。2014上海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博览会暨BioFach China 2014优秀产品奖。2015年获得上海第九届中国国际有机博览会暨BioFach China 2015产品优秀奖。

涛雒大米
涛雒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涛雒大米”普遍生产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辖区内,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1000公顷,年生产总量0.5万吨。涛雒镇位居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中间,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故乡,是一个水产业、农业、工业、旅游、商贸、盐业齐全的省级中心镇。“涛雒大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6%、淀粉≥62%,含铁≥24mg/kg、锌≥10mg/kg、另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涛雒大米”具有自然稻香味,腹白小、色泽亮、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蒸煮后具有饭粒油亮、入口醇香、香味浓郁、米质柔软、粘性较高的独特风格。

曾家山马铃薯
曾家山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曾家山马铃薯含淀粉多,各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远远高于一般马铃薯。曾家山马铃薯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曾家山平均海拔在1600以上,和一般产地马铃薯相比,曾家山马铃薯的生产周期长,含淀粉多,生长环境十分“绿色”,各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远远高于一般马铃薯,另含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作为精深加工的农产品项目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曾家山马铃薯总生产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达50万吨以上,主要销往,成都、绵阳、阆中、西安、南充、重庆等30多个大中城市。

阳曲小米
阳曲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阳曲小米地理标志于2011年12月20日通过农业部认证,证书编号为AGI00763,生产总规模5000公顷,年产量12000吨。具体地域是:阳曲县东黄水镇、凌井店乡、侯村乡、黄寨镇、大盂镇、高村乡、泥屯镇、北小店乡、西凌井乡和杨兴乡十个乡镇的124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在东经112°12′-113°09′,北纬37°56′-38°09,申请人为阳曲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阳曲小米很具特色,其色泽蜡黄,颗圆润,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而黄,制成面粉可蒸制种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妇食用。阳曲小米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和18种氨基酸,经分析其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9.52g/100g、膳食纤维含量≥5.94g/100g、磷含量≥4.46g/kg、锌含量24.6mg/kg、维生素C含量≥9.7mg/100g、能量≥1550kJ/100g,明显高于普通小米。据民间传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难路过阳曲,当走到青龙镇时,当地王姓大户人家给太后做了用本地陆家山小米煮成的小米饭,此米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慈禧太后食后,大加赞赏。此米取名太后香,成了年年向皇帝进贡的珍品,民国23年(1934),全县种植面积达到466204亩,产量居全省第一阳曲县历来重视小米产业的发展,涌现出“太后香”、“贞观红”、“黄土香”等小米品牌,农业部门还推广了谷子化控间苗技术,从2014年开始阳曲县农委还在全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谷子技术,平均亩产达到280公斤,为阳曲小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黄河口大米
黄河口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黄河口大米种植始于60年代中期。为充分利用黄河水源,改变沿黄地区生产条件,1964年,垦利县宁海公社首先试种水稻成功。70年代,逐步扩大到胜坨、高盖等乡。1989年,山东省首家水稻示范农场在垦利县成立,进行大规模稻田开发和良种繁育、技术研发。目前,东营市已发展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平均亩产水平在500公斤以上,总产稻谷5万吨。得益于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黄河口大米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具有“腹白小、硬质粒多、米粒饱满、晶莹透剔、柔软油润、浓香持久、口感特佳”等特性,既克服了南方大米米饭硬涩,适口性差的缺点,又克服了北方大米米饭热时柔软有光泽,冷后却干硬,柔软性差的缺点,兼具南北大米之优势,其独特的品质表现为:⑴碾米品质:出糙率≥80%,精米率≥75%,整精米率≥66%。外观品质:稻谷金黄,大米晶莹透亮,粒型适中。垩白粒率<30%,垩白度<5%,长宽比1.8 :1左右。⑶蒸煮及食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为13.0-16.0%,胶稠度≥75mm。大米蒸煮时,饭粒完整,米饭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饭冷后不硬且有粘性。⑷营养品质:精米蛋白质含量≥7%。

瓦仓大米
瓦仓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瓦仓大米产于湖北省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地区,其生产历史悠久。据清同治五年《远安县志》记载:“邑米行销沙市、汉口,米质上等,价高数码。”可见瓦仓大米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就很走俏。解放前,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的汉口,就有一家远安米饭铺。瓦仓大米产地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既不同于平原又别于山区,境内山亘连绵,云雾缭绕,溪流纵横交错,稻田错落其间;土壤质地为青岗泥和黄泥,酸碱度适中,且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肥源丰富,有机质含量高;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灌浆结实期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瓦仓大米属中籼稻,谷粒金黄、大而饱满、千粒重比其它产区重2克左右;米粒晶莹透亮、坚实丰满、腹白细少;米饭泡松柔软、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清香四溢;内在品质独特,胶稠度≥80mm、蛋白质≥6.44﹪、直链淀粉≤15.6﹪。有人曾说过,这种米饭没有菜也能吃三碗。1986年,邓颖超同志视察宜昌时,在吃过远安瓦仓大米饭后,连声夸奖说这种米好。瓦仓大米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优质米中的精品,近年来多次获得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荣誉证书,产品远销宜昌、武汉、广州等地,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

古龙小米
古龙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龙小米的唯一产地是嫩江流域的古驿站—肇源县古龙镇。独特的土质、水源、气候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因素孕育了品质优良具有典型性地域特色的“古龙小米”。 古龙镇种植谷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清朝康熙四年,古龙小米沿驿站传至宫廷,成为皇家贡米—“古龙贡米”,几百年来,在全国各地盛名不衰。特别是近些年,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始终保持着“米中之极品”地位,“古龙贡米”更是广为人知,南北闻名。“古龙小米”具有显著的典型性优质地方产品特色,色泽金黄、粒型完美,蒸制后香味浓郁、口感糯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14%—16%,脂肪含量3%—4.6%,可溶性淀粉37%,B—胡萝卜素0.12%,含有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且比例协调,维生素的含量也比较丰富。熬粥,滋阴,呈碱性,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称:小米 "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粥是养生食品,有 "代参汤"之称,并且具有生津止渴、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2000年获悉尼奥运会指定食品;2003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10年获得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2011年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

奇台白洋芋
奇台白洋芋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从唐朝到清末,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奇台是中原通往新疆、中亚、欧洲的必经之道,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商品中转地,有很多国外和中原的农作物流入奇台,在奇台扎根繁衍,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劳动人民长期培育蕴含有奇台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奇台白洋芋种植始于清代中叶,距今大约有3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皇帝亲征,平定格尔丹,在班师回京路过此地,发现天山以北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水土肥沃,下旨在此驻兵屯田,屯田1万亩,种植小麦、青稞、洋芋,成效显著。随着屯田面积的扩大,洋芋也成为奇台主要种植作物。 奇台是全疆商品薯和种薯基地,每年秋季全疆各大单位、企业都来奇台采购洋芋冬储,奇台的洋芋被抢购一空,调用量占全疆的60-70%,成为当时最热销的农产品。奇台白洋芋淀粉含量高,淀粉粘度也很高,人们从洋芋中提取淀粉,再压成粉条,远销全国各地以及周边国家,用奇台白洋芋粉条作得菜晶莹剔透,圆润爽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奇台洋芋外号“天山白玉”, 民间俗称“洋芋娃娃”,当下已大量销往周边各国,奇台县政府把洋芋作为发展外向经济和创收外汇重要渠道。

木垒鹰嘴豆
木垒鹰嘴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鹰嘴豆之乡”,全国最大的有机鹰嘴豆种植基地;种植历史悠久,自有木垒历史以来就有种植,据《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志》记载准葛尔叛乱平息以后,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大规模屯田,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16年),清政府以“木垒土沃泉滋”决定“ 募人大开 阡陌 ”。此后,汉族人民成批自内地移居木垒屯田耕地,木垒便成为新疆早期的主要屯田地区,因地域特征,当时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豌豆、谷、糜、桃豆(又叫木垒鹰嘴豆),这是木垒鹰嘴豆种植的最早记载。当时桃豆的种植,主要是住在沿山一带的农民在田间地头,瘠薄土地上有少量的种植,一是作为防荒、充饥;二是自种、自炒、食用,作为一种粮食的补给,如今木垒鹰嘴豆总面积已达30万亩。 木垒鹰嘴豆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维吾尔医用约有2000年的历史。在独特的条件下生产的木垒鹰嘴豆具有色正、味纯 、而且含糖量底,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高于大部分豆类。具有降低血糖,补中益气,调理温性,开通阻滞的铁效功效;中医认为木垒鹰嘴豆味甘、平、无毒、有补中益气,温肾壮阳,主消渴、解血毒、润肺止咳、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尤其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肺病、消化不良、皮肤疾病等军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美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对木垒鹰嘴豆进行大量研究表明,木垒鹰嘴豆、大豆、绿豆等在蛋白质功效比值,生物价和消化率等指标上,木垒鹰嘴豆为最高,所以木垒鹰嘴豆作为营养食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凉山苦荞麦
凉山苦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苦荞麦主产区,是苦荞麦的起源地之一,被誉为“苦荞麦之乡”,凉山苦荞麦被誉为“苦荞极品”。彝文古籍《物始纪略·荞的由来》记载:“五谷未出现,荞子先出现”,“荞子当粮食,五谷从此生”,“有荞即财富,一度威势大,唯荞子而已。”彝族史诗典籍《勒俄特依》记载着苦荞麦的美丽传说:“相传远古的洪荒弥漫了天地,人间仙境螺髻山(彝语为也俄安哈)只剩下一棵索玛树及彝人先祖阿普居木,就在阿普居木忍饥挨饿、抵抗着灾难和不幸的时候,一只金丝雀衔着一枚荞麦粒从遥远处飞来,她掠过层层波涛,经历无数风暴,最后精疲力竭地降落在索玛树上。由于极度的劳累,金丝雀在吐尽最后一滴鲜血和胆汁后,化作美丽的女人兹俄尼拖。阿普居木和美丽的兹俄尼拖将粘满金丝雀鲜血和胆汁的荞粒植入土地,不久,山坡上开满了雪白的荞麦花,结出了苦中散发着清香的苦荞麦。洪水退去后,阿普居木娶了美丽的兹俄尼拖为妻。从此,彝人在荞花满坡、茶歌满天的大凉山上繁衔生息。 凉山彝族自治州在1950年前是奴隶社会,以家支统治,文字不全,社会发展缓慢。公元前二世纪凉山彝族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由游牧走向定居生活,此时开始种植苦荞麦,一首古彝诗这样说道:“人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古老的是荞麦”,苦荞麦中有称“额阿母”的品种,彝语“额”是荞麦,“阿母”是母亲,苦荞麦在彝族人民心中有崇高的地位,作为彝族的民族作物,在彝族的各种节日、婚礼、丧事、祭奠、敬神、驱鬼等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反映了主人对神鬼、祖先和亲人的敬意。 凉山苦荞麦含有独特的芦丁成分(即维生素P),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B1、B2及硒等微量元素。《本草纲目》记载荞麦具有“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污秽,作饭食、压丹食毒”和“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百浊、白带,脾积泄泻”等功效,被誉为21世纪人类理想的功能性食物资源,已进入主流市场、主要品牌和主要配方,目前成为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凉山州邛都苦荞麦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市航飞苦荞麦开发中心等十多个骨干优质苦荞麦产品加工企业的高档品牌和大品牌的重要优质主料,全州现有 “西部村寨”、“环太”、“邛都”、“安喜”、“航飞”、“彝家山寨”、“红荞地”等著名商标和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苦荞麦原粮出口日本,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河峪小米产于榆社县丘陵山区,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土质为深褐色黏性土壤,无霜期150天以上,大于零积温3703℃,年日照时数大于2600小时,这些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所生产的谷子具有颗粒饱满、品质好的特点,形成了河峪小米色泽金黄、香味纯正、口感绵软的独特品质。相传五胡十六国时原赵皇帝石勒(榆社人),相传他野外游猎,至榆社悟云山(今榆社县河峪乡四县垴),人困马乏,当地百姓为皇帝煮粥解暑,他见米粒金黄,味道浓香可口,品尝之后,顿感脑清神爽,欣然赐诗一首:《食乡米》“南方食稻北食谷,春谷作米饮易熟;色黄味甘壮士气,梁月乡箕胜麦菽。”

沁水黄小米
沁水黄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我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最佳,传说《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朝大臣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老母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

马庙金谷
马庙金谷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获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全称:马庙金谷 2、产地金乡县马庙镇所辖行政区域内孟庄、周沙沃、大程楼、程李庄、马庙等20个行政村。地理标志为:东经116度15-116度22,北纬35度05-35度09 3、马庙金谷特点、特性马庙金谷米粒浑圆,色泽金黄、质粒位香,营养丰富,米汤粘凝透亮,米粒悬浮,清香甘甜,味美可口,有滋补润肠补肾功能,被列为四大名米之首,盛名享誉国内外,早在清康熙年间即被列为“贡米”。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明水香稻为章丘“百脉泉”泉头特殊质地土壤生长的香味殊浓的农家稻品种,故又称“泉头米”。据《济南府志》记载:“稻非此地常产,历章诸处稍稍有之,其美者则以章丘明水为最。”明水香稻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其米色洁白,食之可口,香气馥郁,自古就有“一株开花满坡香,一家煮饭香满庄”的美誉。1933年,在泰国曼谷首届世界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明水香稻以其“浓郁的香气、优良的品质”被评为世界金奖。

龙山小米
龙山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龙山小米原产于以龙山石人坡一带,现分布在龙山、圣井、曹范、垛庄、文祖、官庄、埠村七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龙山小米,是章丘龙山一带农家小米品种群体的总称。以“东路阴天旱”为代表品种。龙山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较其他品种养分含量高。特别是煮稀饭时,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质油,食之香味可口,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

阿城粘玉米
阿城粘玉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粘玉米主产于东北,人们到市场上总是愿意买上几穗粘玉米回到家里煮着吃,香甜可口。在阿城老百姓的眼中,粘玉米更是能够充分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属于大自然“精雕细琢”的精品。阿城粘玉米早在民国17年就进行生产至今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从九十三年前开始有少数农户应用农家品种搞商品性粘玉米种植至今,已历经九十多年的间,到目前粘玉米生产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经营手段、生产效益,生产规模上都发生了质的改变,1996年,亚沟镇因生产的以粘玉米为原料的粘豆包质量好、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被“中国农业部特色产业委员会”授予了“中国粘豆包第一镇”荣誉称号。2008年以基地8000亩粘玉米为原料的亚沟笨磨坊牌粘豆包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孙祖小米
孙祖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沂南县孙祖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5月份,以公司集约化+基地标准化+农户档案种植化运作模式,另加统一基地、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六统一管理制度。2009年通过中绿华夏有机认证,2012年发展有机种植基地1500亩。社员1200多户,收获有机谷子50多万斤,每亩增收1000多元孙祖有机小米是小米中之精品,孙祖小米米色乳黄,松软可口,香味诱人,不发渣,不回生等特点。不仅具有滋气养血、强筋健骨、清热解毒、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而且小米粥还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经现代科学检验蛋白质每100克含量近10克,维生素近20毫克,比普通小米又超出了许多。现在孙祖小米的种植依然沿用传统种植方式,在小米加工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加工手段,成品采用真空包装延长小米的储存期限,确保了孙祖小米的优良品质和口感。合作社在各级部门领导关心支持下,2007年—2012年荣获“全市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临沂市十佳品牌”、“临沂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神池莜麦
神池莜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神池莜麦产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种植历史悠久,据说莜麦最早起源于我国华北一带的高寒山区,神池县可能就是莜麦的最早发源地区之一。据《山西省统计年编》记载:民国二十四年(1935),神池莜麦种植面积36.2万亩,占到粮食作物总播面积的56.9%,总产130.32万公斤。建国后的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到1970年,神池县的莜麦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25万亩左右,最高年1964年达到27.53万亩。1971年到1990年20年中,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神池莜麦远近闻名,1977年11月曾在神池召开过华北地区莜麦生产协作会议。2003年山西省政府把神池县列为建设优质小杂粮产区重点县,全县莜麦播种面积又逐年回升。

洪井三皇小米
洪井三皇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井乡位于黎城县县城西北部,距县城仅8公里,扼全县南北交通之要冲,207国道纵贯全境,19条通村水泥路、柏油路整洁平坦,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该乡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92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丘陵山区,自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3°35′83″至113°39′93″北纬36°56′77″至36°62′07″,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共辖24个行政村,共有2809户,11800口人。三皇米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洪井乡的烟子村、白云村、洪河村、山窑头村、吴家峧村、横岭村、刘家村、石桥背村、程家村等十多个山区村,区域内耕地总面积670公倾,主要推广品种有晋谷21、晋谷35、沁州黄等品种,年平均单产250公斤左右,总产75万公斤左右。

大宁红皮小米
大宁红皮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积约10多亿亩,我国最多,总产量最高。小米生长耐旱,品种繁多,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俗称“粟有五彩”。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山西地区生长。小米种植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就有种植,约有8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被誉为“龙米”。相传乾隆皇帝出巡,路经章丘,西关高如恂接驾献“龙米金汤”,甚得乾隆称赞,被封为贡米。这一带为山前洪积土,土层深厚,土质为黄壤,质地较肥沃,加之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较为适宜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具备了形成优良品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谷味随生长期长短而增减,故在种植方法上,均为旱田春播。耕前施足农家肥,耙平耢细,谷雨前后下种,生长期一般在120天以上。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较其他品种养分含量高。特别是煮稀饭时,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质油,食之香味可口,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用小米磨面做粥别具风味,济南市有名的“八宝粥”“王家甜沫”等,均用小米做原料。据中国农科院化验,此种小米含蛋白质11.2%、脂肪5.26%、赖氨酸0.25%、淀粉74.95%、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的含量也超过其它小米。 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属禾本科。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大宁红皮小米的产地——山西大宁县,号称“上堂粮仓”,位于吕梁山余脉,黄河水东岸,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属于丘陵地带,气候土壤独特,谷子生长期较长。昕水河纵贯全境,气候温和,水资源是邻县不可相比的,这样的地域环境正适合小米的生长,而大多小米都种植在山腰和丘陵间的小块平地上,独特的种植环境和传统的种植方法保证了小米“天然、绿色、无污染”的产品特性。作为大宁县特产的红皮小米,由于种植条件要求苛刻,产量低,一直被当地人视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市场上很少流通。红皮小米谷壳成大红色,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据测定,每100克中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72.8克,钙29毫克,磷240毫克,铁4.8毫克,胡萝卜素0.19毫克,硫胺素0.57毫克,核黄素0.12毫克,烟酸1.6毫克且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也较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为83.4%,脂肪为90.8%,碳水化合物为99.4%。不但有滋养肾气,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的功效,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长期食用能达到滋养肾气、和胃安眠、滋阴养血的功效,实为孕妇、小孩、老人和体虚者滋养进补及日常营养的佳品。

柳沟小米
柳沟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九龙镇地处胶州市中南部约10公里,设有同三高速入口,204国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相传九条神龙争地抢宝而盘踞此地以得其美名。她东临营海镇,北与三里河办事处交界,南与胶南市接壤,西与洋河镇毗邻,全镇有50个行政村,3万人口,耕地4.5万亩,现柳沟小米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1000吨。分布在以柳沟村为龙头的全镇范围。九龙镇种植柳沟小米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柳沟小米栽植品种“千斤谷”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长期选择的结果。具有米粒小,色泽淡黄、均匀,口感软糯绵滑的特点。柳沟村座落在墨水河发源地,当时唐王到艾山游玩,路过此地,喝了河中的水,感觉甘甜无比,顺口封此河为蜜水河,也就是现在的墨水河。现经九龙镇、杜村镇、胶西镇、马店镇流入黄海。在长期的小米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经过近150多年的种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胶州特产,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北京、济南、青岛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到了1000吨以上。 九龙镇1958年成立龙山人民公社,1982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成为建制镇。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在农业生产上制订了“科教兴农促发展,富民强镇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坚持“变农业大镇为农业强镇,小农经济向规模型经济转轨”的发展战略,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由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全镇形成了小米、黄瓜、小西红柿、.板栗、西瓜、瘦肉型猪等种养殖业生产基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九龙山顶大屯村就住过八路军一个连,每当行军打仗就用米袋装上小米,是又充饥又有营养。一次鬼子进村扫荡,不幸暴露了目标,三个鬼子追赶连长至一老百姓家,连长急中生智,翻身翻过老百姓院墙,拿起老百姓的铁锨跳到猪圈里向外甩粪,冒充当地老百姓躲过敌人的追杀。晚上当地老百姓做了小米干饭给连长吃。这位连长吃了后说,“永远忘不了这顿小米饭”。为把柳沟小米品牌做大做强,我们于2009年成立了柳沟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柳沟小米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成员在柳沟小米种植过程中实行封闭管理,达到统一供种、供肥,统一用药管理,统一分级包装,统一销售四个“统一”。目前柳沟小米主要销往青岛本地,还远销济南.北京等地。年销售量达到1000吨,销售额到1000万元,柳沟小米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子。

胶西马铃薯
胶西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胶西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种植马铃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马铃薯已发展为规模化和品种化种植。为了增创优势,突出特色,胶西镇党委、政府在本世纪初把蔬菜产业,特别是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确定为强镇富民、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来抓,制订了《胶西镇“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近几年来,马铃薯产业规模急剧膨胀,产业档次发生了质的飞跃,产业效益迅猛提升。截止现在,全镇马铃薯的播种面积达到10万亩,主要分布在墨水河两岸和胶西镇北部平原,涉及村庄46个,人口3.8万人。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与河潮土,水浇条件良好。种植的品种主要为荷兰七号和荷兰十五,该系列品种特点为芽眼浅,外观光滑呈金黄色,薯肉细腻黄色,适宜鲜食,口感极佳。平均单果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1500克左右。目前,胶西镇的马铃薯主要有早春拱棚马铃薯、春大田平膜马铃薯种植及秋大田平膜马铃薯三种模式。全镇年产马铃薯20万吨,其中80%销往东南亚、中东、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全镇马铃薯的总收入达36243万元,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68%。为进一步提高胶西马铃薯的规模化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胶西马铃薯的品牌建设,2007年我镇成立了胶州市第一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09年成立了胶州市出口马铃薯协会。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65家,这些合作组织在马铃薯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2006-2008年青岛市政府利用三年的时间在胶西镇建设了6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总投资达到2800多万元;2008年胶西镇被评为青岛市“一镇一业”专业镇;2009年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胶西镇马铃薯生产基地整体实施了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同年被青岛市经贸委定为青岛市市控蔬菜生产基地;2010年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胶西镇建设了首个马铃薯出口产业基地;2009年、2010年胶州市政府在我镇连续召开了两届春季马铃薯国际交易会,通过交易会使胶西马铃薯进一步加强了国际交流和贸易,提高了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胶西马铃薯已成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仰韶贡米
仰韶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米,亦称粟米,脱壳前通称谷子,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渑池做为仰韶文化发源地所生产的小米历史上曾做为朝廷的贡品,所以俗称“仰韶贡米”,又因主产区位于仁村乡坻坞一带又称“坻坞贡米”、“坻坞谷米”。渑池县仁村乡坻坞一带,土地肥沃,土质特异,四面环山,自然资源独特,空气清新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谷物生长,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小米色黄如金、入口甘甜、清香纯正,其汤纹可揭数层而不尽。因此素有“坻坞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说。据历史记载:唐王朝贞元十六年,五品粮官续之仁将坻坞小米献于皇上,御厨把熬制的小米粥用洁白的玉碗呈与唐德宗品尝时,皇上竟不敢相信如此美味佳肴,是由小米熬制而成。那金灿灿的光泽,黏糊糊的口感,绵悠悠的香味,使唐德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令他称奇的是,粥面上还结了三层透明的米纹,用牙箸一挑,发现竟是由多层纹膜重叠而成的。每一层都薄如蝉翼,在宫灯的映射下,闪耀着七彩光芒。德宗不禁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神谷奇米,足见我大唐物之繁盛矣,食后惊呼:“真乃神米也”!于是,皇上特诏粮官续之仁,详询由来后,诏令凡以后熬制米粥,皆用“坻坞谷米”,遂钦赐坻坞谷米“金米列贡”。随着仰韶文化的发掘,渑池人民就把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生产的小米俗称“仰韶贡米”。仰韶贡米生产历史悠久,据《渑池县志》(1986-2000)第三十五章“仰韶文化及其研究”记载“1991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牵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考古所、三门峡文物工作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综合考古发掘队对仰韶文化的班村遗址进行发掘,历时9年于1999年8月结束,发掘面积6000于平方米,发现距今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及历代房基数十座,最早的文化遗址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主要房基和灰坑(窑穴)从地层关系和事物形态看,大至可分为早、中、晚三段,在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遗迹中发现不少灰坑底部有碳化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仰韶贡米颗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粘糊性强,更具滋阴养血功能,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

获嘉黑豆
获嘉黑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获嘉黑豆于2010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一员。黑豆,又名黑大豆、乌豆、橹豆、马料豆、料豆、枝仔豆、冬豆子、零乌豆,是黑色大豆的一种,因其外皮由深色的蔬果色素花青素所构成,所以呈现出黑色。我国是黑豆的原产地,种植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大豆古称“菽”或“荏菽”,《诗经·大雅·生民》中记述后稷“艺之荏菽,荏菽旆旆”。《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幼年做游戏时“好种麻菽,麻菽美。”黑豆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营养价值高,是我国传统的粮食油料兼用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农业生产中又是轮作倒茬培肥地力的良好养地作物。传统中医学认为,黑豆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暖肠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的作用,也是润泽肌肤、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乌须黑发之佳品,具有医食同疗的特殊功能。获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千年来人们在这里劳动、生活、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3000多年前,周武王伐纣会盟诸侯于此誓师,谋成牧野之战,奠定了周王朝800年之基。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驾幸豫北汲县的新中乡(今获嘉县境内),恰在这时,路博德派使者献来南越国叛乱丞相吕嘉的首级,武帝大喜,取擒获吕嘉之义,改新中乡为获嘉,遂以其地置县,名“获嘉县”。获嘉黑豆栽培历史悠久,据乾隆二十一年《获嘉县志》卷九物产中记载:“谷之类为梗稻、为大麦、为小麦、为荞麦、为黍、为稷、为粟谷、为蜀黍(即高粱)、为黄豆、为青豆、为绿豆、为黑豆、为扁豆、为小豆、为寒豆、为芝麻……”,将黑豆列为当地主要粮食之一。民国二十四年《获嘉县志》又记载,“谷之类为梗稻、糯稻、旱稻、为大麦、为小麦、为荞麦、为玉麦、为稷、为粟谷、为蜀黍(即高粱)、为玉蜀黍(即玉米)、为黄豆、为青豆、为绿豆、为黑豆、为扁豆、为豌豆、为豇豆、为小豆、为寒豆、为芝麻、为眉豆。”“饮食上食品以米、麦为大宗、玉蜀黍次之,各类豆类又次之。”获嘉县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农耕社会中,当地居民崇尚白色食品,人们将黑豆作为牲口的饲料,一般不食用,只有贫者和食不果腹的人才无奈食用黑豆。但是,当人们后来发现,牲畜食用黑豆后,体壮、有力、抗病能力强,逐步总结出了黑豆的医疗保健作用,并冠以“豆中之王”的美称。

马宣寨大米
马宣寨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马宣寨是焦作市武陟县最东部的一个村庄,该村向东一公里是获嘉县境、东南五公里是原阳县,是一个鸡鸣三县的村庄。这里也是三县地势最低凹的地方,方圆几十公里的水都汇集于此,流入村东的排水河,使该村水塘纵横,荷花连绵,怕涝不怕旱,自古以来以种植稻米和莲藕著称。这里的稻米与藕荷交叉种植,稻田有藕,莲塘有稻,新碾稻米蒸饭,揭开锅盖有股藕荷的香味,因此这种米被叫“菡香米”(荷花古称“菡萏”,这种稻米自然就叫菡香米了)。菡香米和马宣寨村几乎同时出名,但在马宣寨全村400多户人中却没有一户姓马。为何一个无马姓的村庄却叫马宣寨?这里马宣寨的马宣又是何意?深究马宣寨的村名却引出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典故。在明朝建文年之前,马姓是该村旺族大户。洪武年间马姓家族出了一员武将,单名宣。马宣自幼苦读诗书,酷爱习武,从小铸就了忠君报国、坚贞不二、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又拜师学艺,练得一身好武功。成年之后马宣投军,由于文韬武略兼备,作战勇敢,多建奇功,屡被提升,直到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北平(北京)都指挥使,与燕王朱棣共同把守大明帝国的北大门。当时的北平是明四皇子燕王的国都,北御辽金,西制蒙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宣能任北方重镇的最高军事长官,可见洪武皇帝对其的信任和喜爱。马宣自然深感皇恩厚重,誓死效忠于大明皇帝。村里传说,洪武中叶,马宣从北京驻地到都城南京面君,路过家乡,带了村里藕田荷塘所产的“菡香稻米”献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皇上,明太祖朱元璋品尝后连连夸赞“真有一股藕荷的香味,想不到北方能出如此好米”,于是太祖详细问了马宣家乡情况,马宣如实回答。皇帝说,这个村子既产好米又出良将,村名就改为马宣寨吧。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因皇太子少亡,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21岁登上皇位,实行削藩政策,弱化各藩王的权力,引起拥兵自重、实力强悍的燕王朱棣的不满,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欲夺自己侄儿的皇位。燕王造反,燕王手下的文武百官以为建文皇帝势力弱小,取而代之易如反掌,自己升官晋爵的机会到了,于是纷纷响应,摩拳擦掌,欲拥戴燕王,出兵南下,夺取江山。在这一片造反的喧闹声中,燕王手下竟然有人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唱反调,这就是北平都指挥使、大将马宣。在燕王“靖难”誓师后,马宣立即率北平驻军向燕王府发起进攻。由于燕王早有预谋和策划,马宣的副手北平都指挥同知朱能与燕王串通,临阵倒戈,经过三天激战,燕王朱棣控制了北平城。马宣巷战失利,手下所剩三万士兵又投降了燕王,只好带领一千多士兵逃往北平东北的蓟州城(时称蓟州卫)。燕王带领朱能、张玉等将领率军追至蓟州,亲写书信派使者入城见马宣,马宣看完信大骂燕王反贼,并拔出佩剑,砍去案桌一角对将属们说:“有言降者,如同此案” 。遂率部出城迎敌,朱能已列阵等候在城北,马宣跃马挥戈朝燕王兵冲去。朱能手下的张武、王真出战。马宣虽然英勇,但众寡悬殊,手下亲兵全被擒拿杀死,他本人也身中数枪,最后被擒并绑缚到燕王的军帐。燕王怜惜马宣是员猛将,即劝降说:“马将军,既已被俘,莫如同举大义,随我打到南京,靖难事成后,自少不了你的头功”。马宣手指燕王怒斥:“我堂堂大丈夫,大明皇帝的忠臣,岂能与尔等逆贼同流合污。死而死矣,何足惜哉!”,燕王命手下砍去马宣扬起的右臂,马宣以剩下的左臂指着燕王大骂,燕王命人砍去马宣的左臂,马宣仍大骂不止,燕王又命人割去他的舌头,马宣竟将口中鲜血喷向燕王,燕王威风扫地,恼羞成怒,只好割去了马宣的头颅,挂在营门示众。马宣精忠报国,壮烈殉节的事迹轰动朝野,《明史》有六卷记载了马宣抗燕殉国的故事,《皇明通纪》卷十二写道“都指挥马宣(北平)巷战不胜,走蓟州。燕王遂出师讨之,马宣起兵西迎,拒战不利,退守蓟州,(张)玉谕之不下,环城攻之,宣不支,被执,骂不绝口,遂死”,此外蓟县史料及《大明开国演义》等多处详细描写了了马宣的就义过程。马宣蓟州就义后,有亲兵将马宣的无头尸体偷偷运回了马宣的家乡马宣寨,马宣的家人将马宣埋葬在村子南侧,由于怕燕王军队追来,抄家灭门诛九族,马姓全族连夜逃离马宣寨,到千里之外隐姓埋名。从此,马宣寨再没有马姓人家。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半年后燕王大军南下,经过马宣寨,将马姓全族满门抄斩。这个说法不尽合理,因为马家人安葬马宣后,应知道处境的危险,不会坐以待毙。凡是英雄,历史总不会忘记。燕王朱棣杀了马宣后,又攻下了居庸、怀来等地,安定了大后方,就挥师南下,不到三年就攻陷了南京,自己做了皇帝,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做了皇帝后,朱棣不再需要敢于造反起义的逆臣了,需要的是讲道义有气节、忠实于皇帝的忠臣。于是明成祖就想到了忠贞不二、铮铮硬骨的马宣,于是以朝廷的名义给马宣平反,重新厚葬马宣,由于马宣遗骨无头,朝廷就用黄金打造了一个金头,在马宣寨村南重修了马宣陵墓,当地人称为马天官墓,为什么马宣被称为天官?是生前的官职还是死后的追认,尚未考证出来。已查到的明史《皇明通纪》卷十三和《明季甲乙汇编》卷三记载,马宣被谥爵位为全椒伯,谥号“贞壮”(全椒为浙江省的一个县,古代爵位分为五等,伯是第三等爵位)。明朝《忠节录》等榜录马宣都榜上有名。明都指挥使马宣的陵墓——马天官墓,一直保留到文革期间的1970年后才被平掉,村民奉为圣灵,祭祀了近600年的忠臣义士的灵塚就此终结,古人600年不敢做的事让我们瞬间完成了,留下的只是历史的遗憾,文化的遗憾,其无形损失恐怕不止是马宣寨村。村里45岁以上的人都见过该陵墓。由于马宣寨地势低洼,陵墓实际上是在水塘之中的一个小丘,四周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塘外稻田一望无际,风景甚为优雅。每到雨涝的季节,奇迹就出现了,四周乡村的雨水都流到马宣寨,马宣陵墓的池塘的水都溢了岸,但是马宣的墓塚却从来未被水淹没过。当地村民说水涨墓也长,这是马天官显灵。实际上可能是村民的观察误差,马宣的墓冢可能本来就比池塘的岸高,再加上墓冢顶上有很多芦苇,造成了肉眼的观察错觉。至于马宣的后人,马宣寨村民中从未有过马宣后人前来拜祭的传说,也许逃散流亡距离过远,加上信息传递不畅,很可能真的未来祭扫过祖先。但英雄何问姓氏?六百年来马宣寨村民把马宣做村祖,岁岁拜谒,年年祭祀,其忠节英灵是应该安息的。三年前从村里走出的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回归故里时曾题词曰:“禾丰藕香黄河边,绿色稻米庆丰年;村祖马宣今若在,应为子孙笑开颜”。600年前马宣采藕的池塘开出的荷花和获得绿色食品称号的稻米应该是后人对马宣将军最好的慰藉。

平阴鲜食地瓜
平阴鲜食地瓜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阴鲜食地瓜,系选用专用优良品种,经精心栽培和科学管理,瓜条顺直,品质鲜嫩,风味独特,食法多样,果菜兼用,富含胡萝卜素,粘液蛋白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有中和米、面、鱼、肉等生理酸性食物的功效,食用方法很多,可蒸、烤、炸、煮,做成蒸薯、烤薯、炸薯等食品,香甜可口。现有济薯22、北京553等30多个优质高产品种,形成特有的以鲜食、五彩为主的地瓜品种体系。2005年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认证,2009年被济南市农业局评为“泉城市民最喜爱的十佳特色农产品”,2011年10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今年9月被评为济南市名牌农产品。

南陵大米
南陵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主要产粮区。南陵县民风朴实,农民勤劳,双季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0%以上。自1985年始,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据考证,南陵大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8世纪的西周晚期,贾岛、梅尧臣等唐宋诗人均为其留下过名篇佳作。据2010年统计,南陵拥有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稻谷35万吨。南陵大米已注册集体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以“吴祥”大米为代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云谷贡”为代表的一批“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安徽省著名商标”。南陵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光泽度佳,胶稠底轻,气味清香”等特点闻名。南陵大米拥有粳稻、籼稻、糯稻等多个品种,其中优质稻马坝小粘更是畅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色品种。南陵大米米粒透明有光泽,没有或很少有垩白。南陵大米吸水不多,膨胀度适中,胶稠度高于80mm、70mm、60mm,延伸性较强,米饭光泽度好,白而晶莹,黏弹性较强、软硬度适中,热饭喷香,口感好,冷饭仍然具有柔韧性、不回生、色泽如常。南陵大米营养丰富,含有适量的淀粉(直链淀粉16%左右)、脂肪、蛋白质(≥7%)、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其糙率分别达83%、80%、78%以上,精米率分别达76%、74%、72%以上,整精米率分别达68%、66%、64%以上,均优于国标2个百分点,更优于周边地区,广受消费者喜爱。

西回小米
西回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定小米粥有色泽金黄、清香可口、营养丰富、老少咸宜等特点。熬粥所用的小米黄澄澄、亮晶晶、光鲜如珠,嫩香好吃,尤以西回村一带所产为最佳。西回古名西丹廻(回),位于平定县东部,土地肥沃,土壤通透性好,是典型的农业耕作区,特别利于谷子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相传北宋年间,西回村崔氏成为皇后并从西丹廻村进贡小米,使西回小米成为皇家宫室的必备食品。皇上品尝过西回小米粥后称为佳品,赐名“金皇后贡米”。至此,西回小米即以“金皇后贡米”的身份进入皇宫,中国北方历来将皇室贡品称为“皇纲”,从此西回村在正月就有了彪悍后生声势浩大地抬着贡品向皇家进献的“抬皇纲”的民间表演,并延续至今。明、清两朝小米也做为平定秋粮进贡朝廷。《平定州志》有清光绪年因灾“恩诏蠲免本年秋粮、来年春粮”的记载。

隆德马铃薯
隆德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隆德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城关镇、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好水乡、观庄乡、杨河乡、张程乡、风岭乡、温堡乡、奠安乡、山河乡、陈靳乡13个乡镇,12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8′~106°15′,北纬35°21′~35°47′

奉新大米
奉新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类别:粮食 产品名称:奉新大米 登记证书编号:AGI00422 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1509号(2010.12.15) 人文历史简介 奉新县素以“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而闻名,奉新大米种植、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史》和《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作为江南特别优秀的稻米,从宋朝华林胡氏先祖国子监主簿胡仲尧进贡奉新大米开始,奉新大米就成为供皇帝食用的御用贡品,此后,奉新大米就一直因其特殊的种植技艺而成为历代皇朝的贡品。奉新是首批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奉新大米远销北京、上海、厦门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涉及10多个省市,价格坚挺。现有“碧云”、“新叶”、“天工”三个品牌的奉新大米被评为全省农产品知名品牌,其中“碧云”大米获得江西名牌、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龙江小米
龙江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龙江小米久负盛名,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1927—1929年间,谷子的种植面积年均已达到50万亩。随着新技术的推广,龙江县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杂粮产销集散地、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并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杂粮、玉米、葵花标准化生产基地。 一直以来,小米就受到龙江人们的青睐,同时也一直是人们的主食之一。现在,龙江小米已经走出了黑龙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尤其在全国防沙治沙农业产品博览会上龙江小米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好评,航天英雄翟志刚也对龙江小米赞不绝口,同时在黑龙江各种博览会上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称赞。从2002年开始,龙江小米多次在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畅销产品奖和包装创新奖,得到了市民和外地经销商的认可。

海原马铃薯
海原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原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多风少雨,土质以黑垆土为主,富含钾离子,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优质土质。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呈现多样性,也是抗旱避灾作物。马铃薯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月亮山和南华山两大山系所形成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旱作晚熟区以及北部黄河灌溉早熟区。随着农村经济的战略结构性调整,我县把扬黄灌区的兴隆、李旺、高崖三乡镇确定为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北部干旱带的兴仁、徐套、嵩川三乡镇确定为粮菜兼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把中南部12个乡镇冷凉区确定为淀粉型生产基地,在注重马铃薯产量、品质提高的同时,打理培育马铃薯繁育基地,积极组建加工销售企业,以开创我县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宁夏第二大马铃薯生产基地,按照“扩大面积,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原则,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重点建设两个马铃薯产业带,即南部淀粉型马铃薯产业带,中部淀粉兼菜用型马铃薯产业带。

泸州糯红高粱
泸州糯红高粱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泸州地区种植的糯红高粱(当地人称之“红粮”),这种糯红高粱淀粉含量为62.8%,其支链淀粉比额超过90%,富含的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其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芳香,同时因糯红高粱的生命力甚强,耐旱耐涝,凡种即收,川南丘陵地带种植的糯红高粱,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纯天然绿色粮食理所当然成为酿造国窖1573的主要原料。

井冈红米
井冈红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类别:粮食 产品名称:井冈红米 登记处证书编号:AGI00312 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1395号(2010.5.25) 人文历史简介 明代的医典《本草纲目》就已经记载红米的医疗作用,以中医的角度来看,红米性温,可以健脾胃、活血去瘀。井冈红米营养价值很高,煮粥煮饭均清香扑鼻。井冈红米表皮红色,生嚼味香,腹白细小,生育期较长,生长在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山泉水),米质较好、品质优,营养丰富。当年红军生活艰苦,餐餐吃红糙米饭、没有盐的南瓜和秋茄子,由于红军将士革命意志坚定,也天天能打胜仗。所以红军中流唱着“山好地方,红米饭南瓜汤,餐餐吃得精打光,天天打胜仗。”的歌谣。近几年,井冈山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把建设红米为特色的粮食基地放在生态旅游农业的首位,把红米纳入有机农产品的轨道,深入发掘红米生产的文化内涵和技术内涵。

弋阳大禾谷
弋阳大禾谷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史料考证,从唐代开始弋阳人就开始种植弋阳大禾谷,每年岁末秋收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和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都蒸大禾米制作加工弋阳年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弋阳县现存较早的同治十年版《弋阳县志》记载:“大禾米白而又长大,以制作加工大禾米,大禾谷米白饭硬制作多团,需三蒸二百舂,弋市米为之食水多,软而适口,省恒称弋阳团子,最驰名外县,士商多远往他处做赠品。”明清时期,只有高官富人才能享用到弋阳禾米制成的弋阳年糕(俗称弋阳大米粿、玛米粿),为历代朝廷贡品。1998年,弋阳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农业抓禾谷”的战略构想,开始大力实施大禾谷产业化工程。

东兴红姑娘红薯
东兴红姑娘红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我市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民国时期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六十日”、红姑娘、五里香、金瓜薯;50年代初仍以种植红姑娘、“六十日”为主;50十年代末期从广东引进背不起、不论春、高农选3个品种;60年代引进标心红、华北48号、广薯7号、广薯16号、洲薯13号、潮薯1号和湛薯等品种,同时,推广钦州农校选育的钦农20号等品种。70年代推广广西农学院育成的桂薯72015; 80年代开始,我市逐渐以红姑娘红薯为主栽品种,兼种其他红薯品种。 红姑娘红薯是我市的典型名优品种。该品种在东兴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历史记载是《钦州志·农业志》(当时东兴隶属钦州市管辖)。《钦州市志·农业志》第248页记述:“民国时期的主要品种有‘六十日’、姑娘薯、五里香、金瓜薯等。”这里所讲的“姑娘薯”即是东兴红姑娘红薯,由于该红薯皮色鲜红、美丽,薯形苗条,肉乳白,像纯洁美丽的少女,因而得名红姑娘,农民在说到该红薯时都习惯使用该名称。

寿阳小米
寿阳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清朝年间,官居皇廷相国、军机大臣的寿阳籍三代帝王师祁寯藻陪同咸丰皇帝出游,一路热暑难耐,行路坎坷。来到寿阳神蝠山,顿觉清爽宜人,夜间,祁大人吩咐当地乡民为皇上煮粥消暑,材料用神蝠山黄龙泉水、寿阳小米、方山绿豆熬制。待将粥奉上咸丰皇帝,皇上只见米粒金黄透亮,绿豆晶莹鲜嫩,米汁清香可口,品尝之后,通体舒畅,脑清神爽,连声说:妙!妙!妙!遂赐诗一首。并将寿阳小米定为“祁乡贡米”,每年敬献皇宫。近几年来,我公司小米进入北京市场后,北京人赞誉:“晨亿牌小米煮粥,熟前满屋飘香,熟后粘碗挂锅,上面漂油,品之滑腻味甘,舒心润腹,余香不绝,老少皆喜。实乃夕日皇宫贡品,今朝桌上佳肴。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隆化小米色泽金黄,香味纯正,口感绵软,蒸、煮皆宜,以小米粥为最佳。隆化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磷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具有促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孕妇产后迅速恢复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老人、小孩、产妇食用。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富顺再生稻
富顺再生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富顺再生稻加工而成的再生稻米洁净鲜亮,蒸煮时饭香四溢,饭粒洁白油亮,入口滑爽而略有粘性,营养丰富,是富顺一大特色产品。 富顺再生稻有较长的种植历史和特定的人文因数,素有自贡市农业“三绝”之一的称号,具有比较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种植面积为35.25万亩,占全省再生稻面积的1/10左右,采用稳固的“杂交中稻—再生稻”稻田耕作制度,年产量为5.29万吨,是全国唯一产量超1亿斤的再生稻生产大县。 在大力推进富顺再生稻生产建设的同时,在四川农村日报、自贡日报进行再生稻产业品牌宣传,增加富顺再生稻的市场影响力,收到良好效果。

紫鹊界贡米
紫鹊界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紫鹊界贡米产自世界第三大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紫鹊界梯田是世界上唯一一块纯地下水自流灌溉的梯田,有两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史载此地所产紫米历代曾进贡朝廷,欲称“贡米”。紫鹊界贡米亦称紫香米,并有“药米”、“长寿米”、“黑珍珠”之美誉。据《本草纲目》记载:贡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功效。现代医学证明,经常食用贡米,有利于防止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腰腿疲软以及抗癌等功效。据湖南省农科院水稻及制品检测中心测定:紫鹊界贡米灰分水溶液呈弱碱性,含铁16.72mg/kg,含钙138.55mg/kg,含锌23.63mg/kg,含硒0.08mg/kg,氨基酸总量高于一般精米71.4%。用贡米煮饭、熬粥或做其它膳食辅料,均会满屋飘香。紫鹊界贡米于2010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被评为“2010最受欢迎的十大农经品牌”;参加第五届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被评为“2010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产品”;2012年参加湖南省第三届旅博会,被授予“湖南旅游商品大礼包”荣誉称号;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全国首届“新田园”杯农产品包装大赛荣获“二等奖”;2013年,紫鹊界贡米获取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2014年,紫鹊界贡米入驻全国人大机关,并达成长期供需关系,当代贡米,名副其实。

宣汉桃花米
宣汉桃花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宣汉桃花米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2009年7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保护区域有桃花、峰城等32个乡镇,保护面积16.5万亩,总产达8.3万吨; 2012年4月经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该品牌价值评估为1.4亿元。现在主要依托达州市宣汉桃花米业有限公司,确定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共同建设桃花米的产销基地,推进桃花米的产业化发展。 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宣汉县桃花乡刘家沟村的大米就已驰名,并年年作为贡米供奉给皇帝,因而美名传播四海。相传唐朝大诗人元稹在达州府任知府时,经常在阳春三月外出踏青。有一年,元稹乘舟顺州河而上,行至宣汉县境内汀江(今东林河)时,有当地人送来刘家沟大米供奉。他看到这种大米剥壳后,面似桃花,质地滋润,颗粒饱满,体形修长,煮的饭晶莹如雪,味道香甜爽口,且米饭两头开花中间不断腰,像一朵朵小小的桃花,煞是好看。元稹饱尝此米饭后,赞不绝口,著诗颂曰:“倚棹汀江沙日晚,鲜花野草桃花饭。长歌一曲烟霭尽,绿波清浪又当还。”桃花米因此而闻名于世。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桃花米就成为皇宫的供奉之物,故有“贡米”之称。 1957年,桃花米被送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农业博览会,它以独特的外观、香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深受评委的好评,一举夺得大米类榜眼。1962年,农业部将之载入全国农作物优质品种目录;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评比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之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65年,又在全国农展会上被列为名贵大米; 1977年,桃花米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的青睐。在2001年和2003年,在“四川省优质稻米及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西安“西洽会”上,宣汉县桃花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峰桃”牌系列桃花米均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产品”,并获得“四川省工业产品博览会”金奖。现已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川种优质米之一,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在加工上,除企业投入500万元,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130万元对加工设备、场地进行了改造扩建,目前加工、库房场地面积达8700平方米,其中加工房1000平方米、库房1800平方米、晒场近6000平方米,建成一套日产100吨,年产30000吨的加工设备、场地,实现了全套加工机械化;目前已加工稻谷9000吨,生产大米近6000吨,其中宣汉桃花贡米1000吨、宣汉桃花香米1500吨、一般优质米3500吨,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经济效益650万元。宣汉县桃花米业有限公司被评为“达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宣汉“峰桃”牌系列桃花米主要有桃花特米(超泰米,面向高档消费群体)、桃花精米(国标一级米,面向中档消费群体)、桃花优米(国标二级以上,面向大众消费群体)三种系列产品。有5KG彩色袋装和25KG彩色袋装。生产的系列产品已进入省内外大中超市和农贸市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宣汉县委、县政府正以“无公害、绿色桃花米”为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公司实力,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空间,让普通老百姓吃上“贡米”!

肇源大米
肇源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肇源大米产于“滨江港城、鱼米之乡”——肇源县。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全县幅员面积4072.8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拜泉芸豆
拜泉芸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拜泉芸豆,黑龙江省拜泉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拜泉县是全国农业生态先进县,芸豆的种植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所产芸豆以质地纯、品种好、无污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0年被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A级绿色食品。

万源马铃薯
万源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万源马铃薯,四川省万源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万源市地处大巴山南麓山区,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光照条件好,春迟夏凉,水资源丰富,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造就了万源马铃薯品种纯、薯型好、品质佳、口感好、产量高等特点,而闻名川东北。其产品品质最大特点是甜、面、香,从口味上可区别于其它地方的马铃薯,同时是万源市是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马铃薯特有的富硒品质更增加了它的食用价值。优良的品质。

凉山马铃薯
凉山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凉山有近300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马铃薯是彝族同胞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主食。 “凉山马铃薯”原产地域范围为东经100015′~103052′,北纬26003′~29018′之间,总面积20万公顷(300万亩)。 凉山温光水土资源丰足充沛。凉山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是马铃薯主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凉,雨水充沛、水质纯净,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适宜种植面积400多万亩。 凉山马铃薯产品特色鲜明。在品种使用上以凉薯系列(凉薯17、凉薯97、凉薯14、川凉薯1号等)为主,凉山马铃薯块大、淀粉含量高(16.2~21.8%),相同品种在凉山种植,淀粉含量比其它地区提高1~2个百分点。食口性好。在凉山不同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扎兰屯大米
扎兰屯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908年,扎兰屯市朝鲜族居民在关门山苇莲河流域开始种植水稻,种籽靠引进,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05年,扎兰屯大米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标准使用许可证”;2006年12月,扎兰屯大米获“中国绿色食品2006 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07年6月14日,经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扎兰屯大米被认证为有机产品。。

原州马铃薯
原州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马铃薯自十七世纪传入中国,在原州区约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引进陇薯3号、庄薯3号、青薯168、青薯9号、冀张薯8号、内薯7号、克新1号、大西洋、费乌瑞它等优良品种,建立健全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四级繁育体系,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品90%以上外销。原州区马铃薯具有品质优良,淀粉含量高、薯块均匀一致、芽眼浅等特点,营养成份丰富,每100克产品中含能量337千卡、蛋白质7.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77.4克、膳食纤维1.4克、维生素A 20毫克、 胡萝卜素120毫克、尼克酸5.1毫克、维生素E(T) 0.28毫克、钙171毫克,还含有人体所需的钠、镁、铁、锌、硒等十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饱受人们青睐的保健食品。产品用途广泛,既可食用、饲用,淀粉又是多种工业原料。马铃薯已成为原州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盐池荞麦
盐池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盐池县荞麦种植区及周边无任何污染源,使用无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出的荞麦营养丰富、品质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荞麦耐旱,属于低投入、高产出作物,即使遇到大旱之年也不会颗粒无收。

同心马铃薯
同心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同心马铃薯薯型规范,大小均匀一致,薯皮光滑洁净,商品性好;干物质积累多,淀粉含量高,品质优,每100克块茎含水分75-82克、淀粉17.5克、糖1.0克、粗蛋白2.0克,以及各种维生素。

六盘山蚕豆
六盘山蚕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六盘山蚕豆的种植起源于解放前,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六盘山蚕豆已成为全县的名优特产,六盘山蚕豆产于隆德县陈靳、山河、温堡等乡镇。六盘山蚕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粗纤维。其中每100克中含蛋白质8.8克,能量435千焦,碳水化合物19.5克以及各类维生素、氨酸和钙、磷、钾等微量元素。此外,蚕豆中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增台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粗纤维有降低胆固椁、促进肠蠕动的作用。传统医学认为它能益气健脾,利湿消肿。

宁夏大米
宁夏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夏大米历史悠久。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登基灵武,将“宁夏大米”作为御用贡米。也有史载,清朝康熙皇帝征战葛尔丹时期曾对“宁夏大米”赞不绝口,在凯旋回京仍念念不忘,于是钦定“宁夏大米”为朝廷贡米。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宁夏大米曾出口东欧,荣得“珍珠米”的美名。由此“宁夏大米”获得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就毋庸置疑了。 宁夏水稻种植的天然条件全国独一无二,是全国优质梗稻最佳生态区。稻区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轻,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里获得优质高产。且宁夏稻区地处黄河河套灌区,黄河自流灌溉,水质良好,即可灌溉又可於地肥田极适合优质水稻生长,给大米营养成分的聚集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天然条件。 从古至今,民间老百姓流传着吃“宁夏大米”不吃菜也能吃三碗的佳话。“宁夏大米”代表品种“宁粳43号”,在2009年全国优质食味粳稻品评会上,是国内20个参评品种中,评分唯一高出国际公认最好吃的日本“越光”,独占鳌头。宁夏大米素有“富大硒米”、“蟹田大米”、“有机大米”、“胚芽大米”之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喷施人体最需的营养元素“硒”。采用的养殖技术是稻蟹生态种养技术。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化肥、激素、人工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和转基因技术,更将稻谷中的生命之源“胚”保留了下来。 “宁夏大米”在巩固陕、甘、蒙、青等周边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以高端、精品、高附加值为核心的有机米、蟹田米、胚芽米、富硒米等优质产品,抢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消费市场,并出口蒙古、阿拉伯等国家。“宁夏大米”的集约化生产也遥遥领先于全国,在消费中赢得了高端消费的认可。

武隆高山马铃薯
武隆高山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武隆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交汇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以山地为主,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间,县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马铃薯产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东仙女山镇石梁子村和白马山山脉白马山自然保护区以东巷口镇走马村、蒲板村,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产面积800公顷,年产量18000吨。

嘉荫水稻
嘉荫水稻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嘉荫水稻发展历史:嘉荫县位于黑龙江中下游,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无污染,种植水稻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稻生于水,米融于水,嘉荫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使嘉荫大米芳香爽口,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嘉荫县发展水稻的的历史很短,上世纪80年代初水稻开始试验性生产,但后来由于当地农民种植旱田习惯而没有推广开来。1999年县委、县政府重新确定水稻生产计划,在红光乡燎源村引进铁力市水稻生产户进行示范性生产获得成功。2001年县委、县政府把绿色水稻确定为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扶持和壮大水稻产业,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满足水田灌溉用水需要,补贴建设水稻育秧大棚,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向农民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稻农基本掌握育苗、施肥、田间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使水稻产量、品质逐年提高。截止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4000亩,大棚育秧面积100%,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近三年水稻平均亩产40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袁隆平先生亲自为嘉荫县水稻种植基地题词,水稻种植成为嘉荫县种植业的三驾马车之一。

走马葛仙米
走马葛仙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走马葛仙米产于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境内的千金、汪家堡、古城、阳河、李桥、白果、金龙、官仓、刘家垭、花桥、升子、锁坪、岗家湾、九岭、北镇、金岗、大典、梅坪、红土、九洞等20个村。葛仙米,并不是谷类。之所以称之为“米”,是因为其形状象米粒一样,采集干燥后颗粒圆形,煮熟后大小比米粒大。颜色蓝绿色,颗粒圆润,玲珑剔透,可与珍珠媲美,若人蔬烹制成菜肴。味极鲜宴席上的珍馐,故被美称为“珍珠菜”。清史记载为贡品、御膳,末代皇帝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有道菜就叫“鸭丁熘葛仙米”。葛仙米是道传统名菜,食用方法多样,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煮、炒、熘、做汤、凉拌不拘,与各种配米相处和谐,因性淡而调味宜浓。任何时候经水一泡,就变成嫩绿新鲜菜。各式烹调均集色、香、味、形于一体,可与珍珠媲美,尤以口感取胜,清脆爽口,芳香悠长,味道特别鲜美。总生产面积1050公顷,总产量10吨。

克山马铃薯
克山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保护范围:农产品地理标志马铃薯保护范围克山县范围内15个乡镇中的10个乡镇,分别为古城镇、双河乡、河南乡、河北乡、向华乡、古北乡、北联镇、曙光乡、北兴镇、克山镇,共辖80个行政村,地域保护面积20万公顷,其中土豆生产面积2.7万公顷,总产量80万吨。2、生产特点2.1.土壤地貌情况:全县地貌类型主要地形为丘陵漫岗平原。境内整体趋势东北部地势高,丘陵起伏;西南部地势低,波状起伏,漫川漫岗。克山县土壤为淋溶黑钙土,松软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素有“黑土明珠”之称, pH值6.8-7.0之间,有机质含量4.0%,速效氮80-150ppm,速效磷14-30ppm,速效钾在150ppm以上。土壤地貌非常适合土豆生长。2.2.水文情况:境内为典型的丘陵漫岗地区,全境地表径流与地下水总量4.11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44亿立方米。境内有5条河流:讷莫尔河、乌裕尔河、润津河、鳌龙沟、泰西河,这些河流夏季蓄水充足、无污染,有利于开发为灌溉用水。2.3.气候情况:克山县地处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709.9小时,年均气温1.1℃,≥10℃的有效积温2500℃,全年无霜期125天,年均降雨量550毫米,集中在6-8月份,正值土豆块茎膨大需水多的时期。以上气候特点适宜土豆生长所需的喜冷凉、长日照、膨大块茎水肥需求量大的生理特性。3、品质特征3.1.外在感官特征:薯型圆形或椭圆形,表皮麻纹、黄皮黄肉或白皮白肉,芽眼较浅,适宜鲜食菜用。煮食时,香味四溢,口感香而滑润,风味独特,烹菜时香味散于屋内,口感较好,不宜断裂,克山县土豆营养齐全,是全国土豆的代表,享誉国内外。3.2.内在品质指标:克山马铃薯尤以淀粉、蛋白质、铁、维生素C、B1 和B2的含量为丰富。淀粉含量一般在17%左右,干物质一般21.5%左右。2500g鲜土豆含有蛋白质42g、脂肪15.5g、糖类615g、热量2770cal、粗纤维31g、矿物质1586.5g、维生素452.05mg4、人文历史情况:克山县马铃薯生产始于清末,大约有100年历史,农村家家有种植土豆的经验。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建国后经过3次品种大更换,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因而自60年代以来,始终是全国土豆种薯生产基地和商品薯集散地,2005年中国马铃薯年会克山县是唯一的参观现场,位于克山境内的“黑龙江省马铃薯改良中心”也晋升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近年来克山县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形成以林带网格为单位的连片规模种植,形成统种分收的栽培模式,栽培水平大大提高。

敖汉旗荞麦
敖汉旗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敖汉旗以“人文敖汉”而著称。境内已经发现各个不同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和墓葬4000余处,居全国之冠。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四种首次发现并以敖汉地名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有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城子山山城遗址、大甸子遗址、赵宝沟遗址、战国燕长城遗址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在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被誉为“中华祖神”,出土了世界最早的玉器,发现了中国最早龙的雏形,享有“龙祖玉源”的美誉。

滕州马铃薯
滕州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滕州市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春、秋两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5万亩,拥有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滕州马铃薯以“外型美观、颜色浅黄、皮薄光滑,黄皮黄肉,质优味美、营养丰富、适宜食用”等特点闻名全国。“滕州马铃薯”先后被评选为“200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和“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农产品。

西吉马铃薯
西吉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南缘,处于东经105°20′-06°04′、北纬35°35′-36°14′之间。全县辖19个乡(镇),296个行政村,总人口51.8万人,农业人口46.8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7%。总土地面积3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万亩。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海拔1688-2633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界定为西吉县范围内的吉强镇、火石寨乡、新营乡、震湖乡、偏城乡5乡镇的96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万公顷。西吉县是马铃薯的主产区,也是宁夏最大的农业大县。马铃薯产业是主导产业,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主要地位,被当地誉为“金豆豆”,并且西吉县成立有马铃薯种植资源保存中心,使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10万亩左右。西吉县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据《西吉县志》记载,明代成化年间“安民垦殖”,种植以“洋芋”为主的秋粮作物,发展种植业;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鼓励开荒”,“洋芋种植有十之二三”。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历年栽种的品种有麻芋、大红苕、深眼窝,经过近300多年的种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吉马铃薯品种“红洋芋”,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两广、福建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到了75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东南亚等地。

米脂小米
米脂小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米脂小米,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县北武隋渠、麻土坪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碳化粟粒”以及贮藏粮食的窑穴。米脂亦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历来有“小米之乡”的美誉。米脂小米,颗粒大,色泽金黄,炊煮烹粥,香味淳厚。明清两代为皇家贡品,被誉为我国“四大著名小米”。1947年,毛泽东在米脂杨家沟,发出了“小米加步枪”的动员令。

横山大明绿豆
横山大明绿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横山为陕西省绿豆主产区,种植绿豆已有2000多年。横山大明绿豆,为当地农家种优选品种,具有稳产、高产、品质优良的特性,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珍珠。是优质小杂粮加工、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山县出口创汇的拳头畅销商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在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无可替代,被日本指定为进口免检产品。

阿城大米
阿城大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阿城大米早在1197年就进行生产,到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曾是金代以来“上京贡米”基地。1996年3月获得“中国大米之乡”称号。种植阿城大米的人们多来自金代女真人的后裔——满族。他们从金代开始在这片土地耕耘,对土地的水温地脉和气候变迁有着常人无法解释的深刻理解。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栽培经验,实为大自然和人类和谐配合的杰作。近几年,阿城大米产业发展迅猛,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2008年阿城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到目前为止,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家,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大米企业14家。先后打造了“阿什河”牌鸭稻米、“金都”牌大米、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商品。2015年在深圳建立了首家阿城大米旗舰店。

新开河贡米
新开河贡米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开河贡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吉林省长白山脉的集安市境内新开河流域的财源镇、花甸镇的水田地,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总种植面积200公顷。集安种植水稻已120余年的历史。据民国期间《辑安县志》记载:“光绪20年(1894年)霸王朝村张卫垣,初招韩人试种水稻。至民国2年(1913年),该村开水道长3里,引新开河水,种植水稻100余亩。获利倍蓰。嗣后,农民争效植”。新开河贡米采用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和工艺,经过谷物清理、除杂、去石、分层碾磨、色选等十余道工艺程序精制而成。新开河贡米营养丰富,新开河贡米具有稻米粒大、色泽鲜亮、有光泽、整齐均匀、硬度大、洁白,米饭油亮、清香等特点。

洮南绿豆
洮南绿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洮南生产的“大鹦哥”牌绿豆种植历史悠久、粒大饱满、色泽鲜绿、蛋白质含量高而闻名。2003年,中国特产乡推荐暨宣传组委员会派员3次来洮南考察后认为,洮南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洮南绿豆的种植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洮南绿豆”多次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名牌农产品”,连续荣获“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金奖。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绿豆已成为洮南市的主要特产经济作物,连续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因此,洮南市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绿豆交易中心。据此,中国特产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授予洮南市“中国绿豆之乡”称号。

彰武黑豆
彰武黑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黑豆种植在彰武有着悠久的历史,彰武黑豆籽粒饱满、口感好、无药物残留、生产环境无污染,是天然的无公害食品,因此一直深受消费者欢迎。彰武作为辽宁西部的第一道屏障,自古素有“全辽管钥”之称,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乌兰察布马铃薯
乌兰察布马铃薯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科研起步早、发展快,全国第一个脱毒种薯组培室就建在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又是马铃薯的主产区,也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区,种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左右,2009年3月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并且成功的举办了两届全国马铃薯文化节。2013年,“乌兰察布马铃薯”列全国100大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第38位,地理标志综合价值相对指数75.49。2015年,“乌兰察布马铃薯”荣获201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价值评估17位,品牌强度836,品牌价值105.66亿元,这对于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知名度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天山大明绿豆
天山大明绿豆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根据《阿鲁科尔沁旗农产品志》记载,70年代末,阿旗开始种植绿豆,1977年进入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当年播种面积7590亩,总产16万斤。其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97年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为50万亩,总产量3922万斤。2002年种植面积高达79.6万亩,总产量6616万斤,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2004~2012年,绿豆种植面积年均在50万亩,年均产量在5000万斤。2006年,阿旗被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列为特色粮油—绿豆产品主要种植区域。2008年以“天山明绿豆”命名的绿豆,经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红山荞麦
红山荞麦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红山荞麦,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红山荞麦平鲁区自行培育的特有荞麦品种,由于平鲁区气候凉爽,雨量适中,雨热同季,粮药同源,空气和土壤无污染,所产红山荞麦品质优良,颗粒饱满,“硒”含量高,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居中国同类产品之首,并以其“粒大、皮薄、色好、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出口日本和韩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