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美食文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问刘十九》惟妙惟肖地描述了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的情景,由此可见,吃火锅的历史由来已久。



  如今,火锅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变迁更是大放异彩。小小的火锅,呈现出千种姿态,万种风情。仅大同的火锅种类就有上百种风味,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特色独具的老大同什锦火锅,有麻辣鲜香的川味火锅,有清新可人的港式火锅,还有久负盛名的京派涮羊肉……而因食材不同,还有鲶鱼锅、豆花鱼锅、猪手锅、排骨锅、菌锅、海鲜锅等等,真是数不胜数。


而火锅的吃法也在不断翻新,除了单纯的煮和涮之外,一些火锅把煮、涮和谐相融,吃完了煮的,再开始涮锅,多种饮食方式同时享受,火锅以强大的魅力征服了现代人的胃口。无论是高端的消费群体,还是普通的市民,都对火锅青睐有加。
  


  

说起火锅,就不能不提老大同的什锦火锅,什锦火锅是老大同人逢年过节除八大件外,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其寓意是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老大同什锦火锅以铜火锅为载体,内置丸子、烧肉、金针菇、海带、木耳、炸豆腐、黄花菜、粉条、豆腐等,其中铜火锅、黄花菜为大同特产,这也造就了大同什锦火锅的独特风味。



  

老大同什锦火锅用料非常丰富。先将主料丸子、扒肉条、粉条、豆腐、各类蔬菜一齐放入铜火锅内,加入特制的汤汁,然后加热。等锅内的食物都熟透了后,便可以大快朵颐了。老大同火锅爽而不腻,鲜美可口,是许多大同人的最爱。一些饭店对老大同火锅的吃法还做了一些创新和改进,吃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涮食,在特制的汤汁里,把各类蔬菜和肉类烫熟,然后蘸上蒜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近几年,新派火锅后来居上,新颖的配料和丰富的食材让火锅成为大同人餐桌上的最爱,昆仑饭店的国宴火锅、豆花锅,凯鸽的肥牛火锅,银鼎大酒店的火锅、老孙家涮羊肉,东来顺的涮羊肉……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让人们品味不尽,回味无穷。
  


  大同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的生活倍添雅趣。那众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把臂共话,举箸大啖的火热气氛温情荡漾、热烈融洽,不正象征着和和美美,大美大同的传统文化。


2023国际(大同)美食文化季举行颁奖仪式

6月28日下午,2023国际(大同)美食文化季举行颁奖仪式。省商务厅厅长王宏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武力、副市长赵学斌出席,并为获奖的单位和企业颁奖。

以“城有味 大有为”为主题的2023国际(大同)美食文化季于6月21日启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家、饮食文化学者、美食博物馆专家等行业人士齐聚大同,共同探讨全球美食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升中华美食文化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期间,大同通过了“国际美食之都”专家考察团的考察,成功荣获“国际美食之都”荣誉称号。省商务厅、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大同市人民政府三家主办单位对在创建“国际美食之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企业进行了表彰。市商务局、市商业联合会、市餐饮饭店业协会、花园大饭店、云冈大酒店荣获“国际美食之都”特殊贡献奖,山西孙记包子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和单位荣获“国际美食之都”贡献奖。经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考评,评选出我市的“国际中餐名宴”“国际中餐名点”“国际中餐名菜”。其中,大同玉珠酒店的四喜黄花蒸饺、玉珠奶香大麻花,贺老人羊杂的贺老人羊杂、泡泡油糕,齐家疙瘩汤的黄米凉糕,胖来来免头的胖来来兔头荣获“国际中餐名点”称号。大同市御河大酒店有限公司的御河家宴,木兰小馆的木兰名宴,大同市凯鸽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的凯鸽火锅宴、西京全羊宴荣获“国际中餐名宴”称号。大同市东兴鼎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云中黄花鸡荣获“国际中餐名菜”称号。


大同市必吃餐厅 ...更多

老爷庙风味美食府

2023年山西优秀创新餐饮品牌-老爷庙风味美食府是一家晋菜餐馆,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炖棒骨、牛膝盖肉、莜面窝窝、炸年糕、鸡蛋羹、松仁玉米、油炸小馒头、腰果虾仁、鱼香茄子、水煮鱼等久负盛名。老爷庙中餐厅环境优雅舒适,很多菜品都是本地特色,味道正宗。除此之外,中餐厅还是接待大型商务宴会、团队用餐、宴请客人、家庭聚餐的理想场所。

御河大酒店

2023年山西优秀创新餐饮品牌-大同市御河大酒店有限公司的御河家宴荣获“国际中餐名菜”称号。

魏都国际酒店

2023年山西优秀创新餐饮品牌-大同魏都国际酒店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商业、政治、金融中心,距离市内著名历史名胜九龙壁、华严寺等仅10分钟车程;距离飞机场30分钟车程。大同魏都国际酒店是大同金利餐饮有限公司斥资4亿倾力打造的一座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豪华商务型酒店。酒店的设计既融合了上海半岛酒店古典时尚的欧式风格,同时也融合了大同这座古都悠久独特的历史民俗风情。

田园北魏家宴

2023年山西优秀创新餐饮品牌、2022年“品鉴山西美食 晋享山西味道”品牌餐饮企业、2020年山西美食品牌名店-田园北魏家宴是由田园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的,其旗下的田园颐宾楼、田园粗粮馆等餐厅是百姓们常去、喜去的特色餐厅。在大同餐饮业中,粗粮馆占有一席之地,而“田园”就是其中执牛耳者。北魏家宴是“田园餐饮”发展的新高里程碑。北魏家宴以厚重的北魏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整理了《齐民要术》中的部分北魏时期美食佳肴,并创新研发出了许多符合现代人身体状况和养生保健观念的兼顾历史传承的系列美食,旨在为促进大同旅游发展和满足广大食客的饮食怀古情怀。

大同市经典名菜 ...更多

浑源凉粉

“凉粉”分布于全国各地。“凉粉”通常用土豆、绿豆淀粉制作。山西人可运用当地的红薯、长山药、玉米面、苦荞面、小米等…制作。北宋文学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细索凉粉”(绿豆凉粉)盛行汴梁都城。明代食疗家~韩奕《易牙遗意》记载的“索粉”可“随意荤素浇供,只用芥辣尤妙”,时至今日“芥末旋粉”在山西广为流传,应县人用“葫芦漏瓢”制作的“滴溜儿”凉粉,太原人用“漏杓”制作的“漏鱼儿”凉粉别具一格。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浑源凉粉”加豆腐干、蚕豆,香辣爽口,堪称大同一绝。

和子饭

和子饭,是山西省著名的传统民间饭。同一锅中,米、面、菜样样俱全,风味独特,红、白、绿五颜六色,别具一格。不仅味道可口、老少皆宜,而且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各种徵量元素均高于其它食品,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食品之一。

大同兔头
  • “品鉴山西美食 晋享山西味道”特色小吃
  • 所在区域:

大同人最早吃兔头还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因为大同是全国兔子加工地之一,在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兔肉基本出口,剩下的兔头工人们就拿回家解馋了,没想到这东西慢慢的吃成了大同的一种文化。据说大同兔头日销量能达到4万个左右,可想而知大同人民对兔头有多么喜爱。 兔子肉,美味、养人,尤其对心脏有保养作用,是肉类中的上品。大同麻辣兔头其做法也很与众不同,把兔头与姜、葱、辣椒等十余种调料加以红焖,熬的时间至少得三小时以上,直至香辣味完全渗入其中,属典型的北方菜式。出锅时再淋上鲜亮的红油,其余香悠远绵长,使人欲罢不能。

百花烧麦
  • “品鉴山西美食 晋享山西味道”特色小吃
  • 所在区域:

百花烧麦传说故事中最有据可考的当是“慈禧太后与凤临阁”的版本:1900年,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来到大同,当地官员命凤临阁的大厨制作御膳。凤临阁厨师精心制作了9笼不同口味和形状的烧麦,馅为鸡、鸭、鱼、虾等9种肉馅,并捏出牡丹、荷花、芍药、秋菊等9种花形,馅内还浇以相应的花形果汁,寓意大清王朝长久兴盛。慈禧太后尝后赞不绝口,内心也极为欣慰,赞其为百花烧麦,大同烧麦也由此得名百花烧麦。从此,凤临阁百花烧麦有了“天下第一笼”的美誉。

大同市著名小吃 ...更多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是山西浑源的汉族特色美食。在夏季,凉粉是老百姓喜欢吃的食品之一,而山西浑源人爱吃凉粉,不分春夏秋冬,街头上,一年四季都有那么几十家摆凉粉摊的。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

大同羊杂

山西省大同羊杂即羊下水,是以羊的头、蹄、心、肝、肠、肺、血等原料烹调制成的地方小吃,亦称羊杂烩汤。羊杂烩汤里加山药粉条, 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进肚里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效。

大同百花烧麦

百花烧麦作为大同凤临阁的招牌早已是世人皆知的美味了。传说庚子年慈禧太后西逃,路经大同,派太监李莲英到凤临阁点菜,厨师精心制作了九笼“百花烧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虾、蟹、牛、羊、猪、兔九种肉馅,在烧麦上端制成牲丹、荷花、玫瑰、芍药、玉兰、月季、秋菊、杜鹃、梅花九种花瓣状,故取名“百花烧麦”,馅内浇以九种与花瓣相应的果汁。

大同市特产手信 ...更多

灵丘大青背山羊

大青背山羊具有体大、肉多、健壮、毛长、绒好、善于爬坡等诸多优点,是在灵丘县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一个肉绒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 山羊生活在大山深处,吃的是优良天然牧草,喝的是天然泉水,生产出来的肉更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食品。

王官屯京杏

阳高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杏果之乡”,该县盛产京杏,栽培杏树历史悠久,尤其是王官屯种植杏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阳高县有距今160多年历史的京杏老树,证实京杏栽培历史较久。阳高大京杏,也叫王官屯京杏,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特产,个大、味甜、核小、色鲜,一咬爆汁,鲜果含水量高达60%,是所有杏种中水分含量最高的,恰好的酸甜比例,一点也不涩,属京杏的上品。

大同市文化遗产 ...更多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市广灵县素有“塞上明珠”的美称,广灵染色剪纸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广灵染色剪纸源远流长,据考证,它在初唐时已具雏形,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沿袭至今。   广灵染色剪纸主要采用刀刻染色技法制作,前后...

  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戏曲剧种,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罗罗腔历史悠久,形态古老,唱腔中保留有早期的传统曲牌,...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主要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及周边地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耍孩儿的班社活动,它的形成至少在此以前。   耍孩儿的唱腔属曲牌体,名为“平曲子”,有“本体”、“主插体”、“异体”三种结构类型。以主曲为骨架,嵌入“喜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