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上盘镇美食名菜

临海糟羹

临海人的元宵节在正月十四,各地元宵吃汤圆,而这里却吃糟羹。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张罗做糟羹,根据不同的口味,加入10余种菜。备料有冬笋、香菇、蘑菇等山珍,还有干贝、虾干、蛏肉、牡蛎等海味。配菜主要是芥菜,墨绿色的菜叶子让整锅糟羹看起来很绿色。再加入本地香肠和咸肉。十几种食材在锅里各施其能,猪肉的咸香、香肠的腊香和芥菜的清香齐齐在汤汁里汇合。 一碗热腾腾的糟羹,让很多临海人找回了记忆。而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思念其实就在这一碗羹里,每个临海人对这道记录着儿时温暖的菜格外掏心。 制作原料:猪肉、冬笋、芋头、荸荠、黄豆(预先浸泡一天)、香菇、木耳、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蛏肉或本彩、菠菜或芥菜叶、豆面(预先用水漫泡半天)等,加适量糖、酒、酱油、盐和蒜苗。 制作方法:将上述原料分别切细成末,然后在锅里一起炒熟。这些炒熟的东西叫羹馇(音zho),盛上来候用。要搅羹时,将适量羹馇放入锅中,加上一定量的水,烧开,再倒入米粉浆,一边不停搅动。等到整镬的粉浆成糊状,同时不停地冒泡,就可以熄火,糟羹也就做成了。 特点:看看糊糟糟,吃吃蛮味道。鲜美、营养、可口,是临海人家家户户元宵节必吃的晚餐。

蛋清羊尾

又名“雪棉豆沙”,已有300多年历史。 据说,原本的蛋清羊尾是用羊尾作馅炸成的,因其油腻且有膻味,不太受顾客欢迎,后来厨师将羊尾换成豆沙做馅,则大受欢迎。 显然,“蛋清”是取其使用的原料,“羊尾”是取其形状。是唯一一个入选《中国菜谱》的名小吃。

麦虾

在临海紫阳古街有一家百年老店——白塔桥饭店。但在许多年前它却是一家南北货栈。一年初冬,两位北方客商来到紫阳街,饥肠辘辘,敲开了唯一一家还透出光的货栈大门,寻求吃上热汤热饭和江南鱼肥虾美。大晚上新鲜鱼虾难寻,老板娘便用面粉做成虾条状放入鲜肉、蔬菜,味道鲜美可比鱼虾。没过几天,这事便传开了。于是有人前来求购,有人前来请教。老板娘灵机一动,便将货栈改成了饭店,因麦虾制作简单,很快就成一道名点走进了千家万户。

青团

据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地的一个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途中,那位农民在思索着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留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了村口的哨兵。 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 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

火烧饼

将面粉放案板上,加沸水拌和,同时加老酵面揉成面胚静饧。把余下面粉加熟猪油搓成油酥面,肉未与咸板油丁、葱拌成馅心待用。 再将面胚搓条摘成匀称剂子,油酥面同样方法摘成剂子,取水面剂按扁放上一份油酥面包馅捏拢收口,用掌心按成扁圆形饼状,粘上芝麻,贴在专用的炭炉壁上烤熟即成。

鸡汁垂面饭

过去,临海一带田少地多,所以小麦、萝卜等较为常见,是当地主要种植的作物,由此派生了许多代粮的面食制品,麦饼、馒头、手擀面、垂面等五花八门。但最有个性的要数垂面了,其制作工艺流程讲究,成品软滑爽口、细腻味鲜、无需咀嚼、入口即化。尤其在临海上乡一带每逢家里有喜庆吉事,都要拿出垂面来招待贵客亲朋,就连节庆假日走亲访友时,也常会拎上垂面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代代相传,风俗不变。可见垂面的不一般了吧! 垂面到底是何种面食呢?不急,由我慢慢道来,垂面啊!实际就是一种面条,由于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晾面垂挂时自然伸长成面条的过程,而称之为“垂面”。噢!这么简单。那“垂面饭”又是怎回事呢?“垂面饭”是因以前大米、菜蔬短缺,巧妇们想出来的两全其美之策;将“垂面”配上萝卜等蔬菜炒制一起食用,既可填补大米不足当“饭”吃,又可当“菜蔬”伴稀饭节省粮食。

鸡蛋麻糍

旧时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有捣麻糍的习惯,这似乎是年前的一大喜庆事,邻居们聚在一起商量选个日子捣麻糍。头一天大家把品质上好的糯米浸泡洗净,一切准备妥当,便在定好的当天起个大早,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在木制的饭蒸熟。那一蒸笼的炊饭有二三十斤,抱起那滚烫的炊饭放到石臼里,然后家里有身强力壮的叔叔伯伯们便开始轮番上去抡石杵捣砸。当捣砸的人举起石杵那一刻,另一人要借机迅速翻动炊饭块。如果说抡石杵是个力气活,那么翻炊饭块则是个技术活:在石杵举起的瞬间,一是要在杵头上泼少许水,以免炊饭黏住:二是要不失时机地把饭团翻身,还要把被捣散的饭团往中间捺拢。两人配合要非常默契,否则那翻炊饭块的人很容易伤了手。 就这样小小的庭院成了我们欢乐的海洋,大人们抡着石杵一起一落,那嗨嗬嗨嗬的声音和麻糍的清香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糟羹

各地元宵节多吃汤圆,而台州人则讲究在正月十四吃糟羹,相传是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而流传至今的。做糟羹的食材各家不同,一般要有切碎的青菜、香菇、冬笋、芥菜等配本地香肠和腊肉,再加些虾干蛏肉之类的海味,下高汤和米浆搅拌至糊状而成;也有甜口的,需加花生、红枣、莲子等。年节时举家团圆,围在桌边吃着这一大盆热乎乎的糟羹,热闹又温馨,是离家在外的台州人最为怀念的乡愁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