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美食小吃

老谦记豆丝

老谦记传统经营的是枯炒牛肉豆丝,主要原料是黄牛眉子肉、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良物华美五彩汤包

好的汤包,不仅要有好味道,还要有高颜值。良物华美的五彩汤包就是典型,不仅色彩缤纷,并褶子均匀漂亮。那一笼五彩汤包,由紫薯、西红柿、木瓜、菠菜、南瓜天然榨汁后调制而成的红色、紫色、绿色、黄色、橙色。

蔡林记热干面

“蔡林记”字号始创于1928年。历经几代蔡林记人的创业拼搏,蔡林记由单一的面馆发展为生产多样化特色小吃产品的餐饮品牌企业,成为武汉市及荆楚大地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小吃品牌。蔡林记热干面,爽滑筋道,色泽油润,香而鲜美,未食而乡情浓浓,诱人食欲;食之则香飘四溢,回味无穷。蔡林记热干面因此受到广大市民的赞赏,一直享有“中华名小吃”的美誉,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

鸭脖子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鸭脖子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

糊汤粉

糊汤粉,著名武汉汉族小吃,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必卖油条。被誉为“武汉一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其传统意义、历史内涵,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

面窝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是湖北武汉人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民间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小吃之一。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这种“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披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蛋、鲜虾.也有一种说法是必须有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

四季美汤包

武汉的四季美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这种汤包具有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武汉风味特色,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不仅为武汉人所喜爱,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有经验食客的吃法为:先轻轻咬破汤包的表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然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小笼汤包的特有滋味。

热干面

热干面(Hot dry noodles)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辣萝卜丁,量卤水汁、生抽为辅助材料。其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也可以当作主食,营养早餐,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

归元寺什锦豆腐脑

归元寺地处闹市香客游人云集,期周边什锦豆腐脑也随之声名远扬。用油炸酥馓子、熟糯米、大米糊、各色酱料、调料与嫩豆腐脑调制而成。色白质嫩,馓子酥油脆,多味兼有,鲜美适口。因多在武汉市的归元寺一带出售而得名。

鸡豆花

“豆花不用豆,吃鸡不见鸡,似花还非花”,鸡豆花成品与豆花几无分别,白色带淡黄色卤汁,但却不含豆。据传这道菜曾是宫中御品,先用厚刀背将鸡脯拍细,万不能剁碎,再与蛋清一起做出这道号称天下独一无二的“鸡豆花”。味道清淡爽滑,既无鸡味,也无豆味,实在是奇妙得很。

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是湖北汤馔的代表品类,在湖北城市居民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猪排骨和莲藕为主食材,以陶泥铫子为器皿小火煨制而成。成汤味道浓郁,莲藕软糯,清淡不油腻。先将剁好后的排骨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控干。再用油炝锅,把排骨倒入锅中炒一下,然后放入瓦罐中,加适量温水,煮沸后加盐。另将老藕削皮去节洗净,切成不规则的棱形。加少许盐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后,将处理过的藕倒进罐内,经搅动,继续煮沸,适当加盐,直至排骨肉烂藕粉,盛入汤钵时撒些葱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烂,汤汁鲜美。

粉蒸鮰鱼

粉蒸鮰鱼是一道传统三楚名菜,以母鮰鱼和熟米粉为主料经甄蒸,略勾薄芡而成。成菜色泽素雅,鱼肉肥嫩,口感鲜甜,糯润滑爽,尤受中老年市民喜爱。

腊肉炒菜苔

腊肉炒菜薹是武汉人特别喜爱的特色名菜,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尤其在腊月间和过年期间是城市居民食用腊肉炒菜薹的当季,它的主要原料为武昌洪山宝通寺带产的地理标志食材——洪山菜薹和冬至时腌制的腊肉,经爆炒而成。成菜菜薹色呈紫蓝,食之脆嫩清甜、爽口,腊肉醇美柔润,色香味俱佳。

葱烧武昌鱼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这首诗词使得武昌鱼家喻户晓。湖北菜中,武昌鱼的做法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葱烧、风干或红烧,而最经典的做法莫过于葱烧了。武昌鱼本身肉质鲜嫩,刺又少,经葱花过油炝香后,味道更是不一般,鲜香的味道在你还没动筷子前就飘得满屋都是了,鱼汁鲜香,回味绵长。

原汤汆鱼丸

原汤汆鱼丸是湖北著名的传统菜色,以白鱼为主食材,以汆的烹调手法而成。一鱼两吃,鱼头煮汤,鱼身制成鱼丸,用鱼头煮成的汤汆熟鱼丸,原汁原味,鲜香无比。将鱼肉刮成鱼泥,加葱末、姜末等一起拌匀,挤成丸子,然后投入原汤灼熟为清汤鱼丸。鱼丸洁白细嫩,汤汁清鲜,配以火腿、香葱,色彩鲜艳,色香味俱美。成菜外形美观,鱼丸色白如玉,鲜嫩滑润;鸡汤香气氤氲,营养丰富,食用方便。